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9
0

2025年9-10月天然气市场价格分析

原创:张昀晞 发布时间:2025-11-28

一、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库存高企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交织下价格走势分化,整体呈现区域性宽幅震荡格局

9月,荷兰TTF现货、期货平均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32%、0.16%,美国HH现货平均价格环比下降4%,期货平均价格环比上涨7.71%,东北亚现货到港DES平均价格则环比下降1.37%。10月,荷兰TTF现货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78%,期货价格环比下降2.51%,美国HH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98%、15.09%,东北亚现货到港DES平均价格则环比下降3.18%。

欧洲方面,9-10月天然气价格在地缘政治风险与宽松的供需基本面之间反复拉锯,整体呈现波动态势,9月均价较8月下降,10月均价较8月微涨。9月初受风力发电量下降、冬季临近带来的供暖需求增加预期,以及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天然气生产受损、法国全国性罢工(包括LNG接收站)等因素影响,推动天然气价格短期上涨;同时,欧洲库存稳步增加,挪威管道气供应稳定,LNG进口量强劲,供应充足的局面始终未变。进入10月,月初欧盟对俄新制裁、乌克兰基础设施遭破坏等地缘政治事件叠加气温有降低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和供暖需求预期,推动价格上涨;然而供应方面始终保持宽松,欧洲LNG进口量激增,库存水平仍相对较高,加之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强劲,抵消了因地缘政治和降温带来的看涨情绪,导致价格在月末回落。

美国方面,9月天然气价格因局部供应过剩、外运遇瓶颈和未来需求预期向好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呈现现货价格下跌,而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的走势,10月美国天然气受需求预期改善和强劲的工业消费支撑,价格大涨。9月中Waha枢纽等地区因管道检修导致天然气无法外输,造成局部供应严重过剩,带动现货价格下跌,随着管道运行的恢复,现货价格逐渐回稳;同时上半月因天然气产量降低、原料气需求增加、LNG出口终端量维持高位、气温下降提振供暖需求等因素影响,推动了期货价格上涨。进入10月,月初虽库存保持高位,但冬季供暖需求的预期提升,推动价格稳中上涨;月末原料气需求大幅攀升,抵消高库存利空,最终主导了价格的上涨趋势。美国市场已从关注高库存压力,转向冬季需求,同时原料气需求的强劲表现提供了关键支撑。

亚洲方面,9-10月,寒冷天气引发的短期情绪波动是主要推手,但终端需求的实质性疲软仍是导致亚洲气价持续降低的核心因素。9月天然气价格因尼日利亚和印尼气田检修、日本热浪推高需求出现短期上涨,但均因终端用户需求持续低迷,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等原因回落,同时随着“北极LNG2”项目货物持续到港增加供应,市场看空情绪加剧,未能持续推高天然气价格;9月末,乌克兰能源设施遇袭,以及挪威供应中断曾短暂提振市场,但随着和平协议的推进,再次缓解了风险溢价。进入10月,因东北亚地区冬季补库需求信号持续疲软,加之天气温和,价格承压下跌;随后天气降温,推高了市场看涨情绪,尤其在中国,国内LNG价格大幅上涨,此外还因管道气优先保障供暖导致LNG现货供应略有收紧,潜在需求显现;总体上整体需求并未全面复苏,日本和韩国因库存高企而保持观望,韩国将12月的交付计划推迟至1月,也抑制了天然气价格的反弹。

(单位:美元/百万英热

image.png 

图1国际价格走势图

二、国内市场:供需宽松格局延续,天然气价格承压下行

9月,全国天然气供应量约320亿立方米(同比降4.7%),表观消费量约317亿立方米(同比升2.2%,含液态消费56亿立方米,同比升15%)。价格方面,全国LNG接货均价3958元/吨(环比降4.7%、同比降26.3%),国内主产地LNG均价3780元/吨(环比降7%、同比降25%)。因供需宽松价格下行:供应端接收站船期密、进口增量大,需求端迎峰度夏结束后气电需求弱,城燃补库及工业用气支撑有限。

10月,全国天然气供应量356.8亿立方米(同比增11.5%),表观消费量332亿立方米(同比升2.1%,含液态消费59亿立方米、同比升12%)。价格方面,全国LNG接货均价4044元/吨(环比升2.2%、同比降24.1%),国内主产地LNG均价3900元/吨(环比升3.2%、同比降17%)。价格呈“先降后升再回调”:上旬双节致消费低,节后供暖需求升,下旬南方降温降水拉低气电用;同比增长得益于国际气价下行、基建加快及用气结构优化。

(一)沿海地区:9月受进口成本弱、需求疲软拖累价跌,10月需求回暖带动价格止跌回升势

9月,国内LNG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月初受东北亚现货价格回落及进口成本压力减轻影响,部分接收站报价暂稳,但终端用户采购意愿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随着国产液厂库存压力增大,叠加多地降雨天气影响资源外输,液厂为缓解库存压力普遍降价排库,价格承压下行。尽管内蒙古部分液厂实施减产检修导致区域供应阶段性收缩,个别低价资源出现试探性回涨,但新一轮原料气竞拍呈现量价齐跌,成本支撑进一步减弱,市场对后市预期趋于谨慎,价格反弹空间有限。供需方面,9月国内LNG装置产量为222万吨,环比下降4.47%,但进口资源供应充裕,接收站库存压力减轻;需求端表现疲软,虽“金九银十”旺季带动物流需求增量,但城燃补库及工业用气支撑不足,燃气电厂受容量电价政策抑制发电意愿,整体消费提振有限。区域表现方面,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地区接收站9月均价分别为4220.87元/吨、4020.65元/吨、4066.52元/吨、4124.09元/吨,环比分别下降1.45%、6.30%、1.49%、5.45%;环渤海地区LNG平均价格环比下降1.37%至3961元/吨,在供需双弱格局下同步走低。

10月,国内LNG市场价格呈先跌后涨、局部震荡态势。供应端,河北部分液厂阶段性复工复产或停止检修,国产供应有所波动,进口接收站船期先增后稳,整体供应相对充足,仅部分时段因液厂保供停出或船期减少导致供应缩减。需求端,国庆假期期间受高速限行、企业放假影响需求下滑,节后工业复工、交通管制解除带动需求反弹,中下旬随气温下降,局部出现阶段性补库及供暖需求,煤炭运输活跃提振车用需求,但环保检查、液价上涨抑制部分采购积极性,整体需求提振有限。价格方面,国产液价前期因库存压力、需求低迷降价促量,后期随需求回升、库存可控窄幅上调;进口接收站根据竞拍情况及市场价差调整价格,中石油、新天曹妃甸等接收站液价先跌后涨。区域表现方面,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地区接收站10月均价分别为4399.44元/吨、4270.17元/吨、4152.78元/吨、4160.44元/吨,环比分别上涨4.23%、2.87%、2.12%、0.88%;环渤海地区LNG平均价格环比上涨4.50%至4139.78元/吨,较9月实现止跌回升。

image.png 

图2沿海地区接收站均价

image.png 

图3环渤海区域LNG价格

(二)西北地区:原料气竞拍量增价减,管道天然气现货价格同步下跌

原料气价格方面。受进口LNG资源船期密集,进口LNG资源价格走跌影响,加之国内管道气和LNG均供应充足,国内LNG液厂同步走跌,带动9月、10月原料气竞拍量增价减,西北地区原料气日均供应量上升,总成交均价为下降。

image.png 

图4西部原料气日均投放量

image.png 

图5西部原料气竞拍成交情况

西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方面。9月,西北地区LNG出厂价格整体呈现稳中震荡、涨跌互现的走势。上半月,液厂复产与检修交替进行,市场供应保持动态平衡且整体充裕;需求端受局部降雨导致物流运输受限、低价管道气资源冲击等因素影响,持续表现疲软,下游采购谨慎,部分液厂为促进出货采取降价促销策略,价格承压运行。下半月,个别低价液厂因出货情况尚可、成本支撑增强,报价试探性小幅回升,但整体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多数液厂仍根据自身库存与出货节奏灵活调整报价,市场主流价格未见显著反弹。全月西北地区LNG出厂均价环比下降5.80%,降至3668元/吨。

10月,西北地区LNG价格呈涨跌互现态势,全月出厂均价为3831元/吨。供应端,国庆期间多家液厂复产复销,整体供应量逐步增长,市场资源供应充裕。需求端,国庆期间受危化品限行影响,资源运输受阻,叠加终端需求疲软,上游以降价促销为主;节后限行措施解除,物流恢复,低价资源出货好转,需求温和回暖;中下旬受冷空气影响,煤炭市场回暖,提振车用需求,周边补库需求增加,带动交投氛围转好,但前期液价连续上涨后终端接货能力减弱,局部出现重车积压、高价资源回落现象;月末受11月上半月原料气成交价格上涨带动,液价再度回升。综合来看,虽然需求有阶段性提振,但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不过成本支撑增强及液厂挺价意愿升温,推动价格走势有所波动。

image.png 

图6西北区域LNG出厂价格

管道天然气现货价格方面。9月受迎峰度夏高峰期结束,天然气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需求降低,全月鄂尔多斯天然气现货价格环比下跌8.67%至2.295元/立方米。10月,天然气消费需求虽随气温下降有局部小幅提振,但整体仍处于季节性调整阶段,全月鄂尔多斯天然气现货价格延续下行趋势,降至2.127元/立方米,环比下降7.32%。

 image.png

图7鄂尔多斯天然气现货价格

(三)川渝地区:9月供需分化外流受限价承压,10月供需回暖带动价格回升

LNG竞拍价格和川渝液化天然气价格(CYLNG)方面。9月川渝地区LNG市场供需结构呈现“供应增量、需求分化”特征。供应端,重庆涪陵二期项目投产带动井口气高负荷生产,四川华油中蓝、华油广元等液厂复工推动区域供应明显增加;需求端,工业用气受“金九”旺季小幅提振,但旅游旺季结束导致商业用气回落,降雨天气抑制秋耕及燃气发电需求,整体消费支撑有限。此外,周边市场资源降价(如北海接收站、湖北黄冈复产)压缩川气外流空间,进一步加剧区内销售压力。全月LNG价格继续下行,广安、广元、涪陵、华油中蓝竞拍均价分别为3680.60元/吨、3730.78元/吨、3775.12元/吨、3659.46元/吨,环比下降8.00%、6.28%、7.18%、6.72%;CYLNG均价环比下降8.04%至3721吨。

10月川渝地区LNG市场供需回暖,价格较9月有所回升。供应端,重庆忠润复工、涪陵二期正常生产,四川虽有苍溪吉通检修、宣汉宏浩临时故障,但多数液厂生产平稳,叠加上游筹备冬供,整体供应稳步增加;需求端,受国庆中秋假期影响,前期需求因高速限行、企业放假有所减少,节后工业复工、城燃需求提升,且湖北、广西、华南等地需求增加带动川渝资源外流,车用及整体消费回暖。价格方面,CYLNG均价回升至3806元/吨,月同比增长2.27%;LNG竞拍价格同步上涨,广安、广元、涪陵、华油中蓝竞拍均价分别达3750.86元/吨、3820.61元/吨、3963.62元/吨、3901.00元/吨。

管道天然气现货价格方面。9月川渝地区供需整体弱势盘整。供应端,上游油气田产能持续释放,管道气资源充足;需求端,工业领域局部回暖,但发电、化工用气同步下滑,整体消费量环比窄幅收缩。价格方面,中石油合同量内气价止涨转跌,中石化价格小幅上调,但合同量外成交因需求低迷普遍下调。全月川渝管道气现货价格微幅波动,市场维持低活跃度。

10月川渝地区管道天然气供需小幅回升,价格稳中有涨。供应端,上游积极筹备冬供,油气田产能持续释放,管道气资源保持充足;需求端,城燃及工业用气增量显著,带动管道消费环比提升,仅化工、发电环节表现不佳限制涨幅。价格方面,重庆区域中石油合同量内价格小幅下滑、中石化小幅上调,四川区域合同量内价格主流上涨;两地合同量外成交价格均随需求回暖同步上调,市场活跃度较9月有所改善。

image.png 

图8广安、广元、涪陵、华油中蓝LNG竞拍价格

image.png

图9川渝液化天然气价格(CYLNG)

image.png 

图10川渝天然气现货价格

三、后期市场走势预测

国际市场方面,欧盟目前库存81%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但受低温影响,可能迅速推高供暖需求;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始终是市场中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市场对俄乌潜在和平协议的影响持续密切关注,对价格形成利空压制。因此欧洲气价短期内很难出现单边趋势性行情,价格大概率会保持震荡上涨。美国天气降温会短暂提振用气需求,同时持续的原料气需求也提供支撑,但充足的库存和稳定的产量为市场提供了缓冲,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这些因素相互制衡,预计美国天然气价格会处于一种供需拉锯、波动上涨的走势。东北亚进入采暖季,可能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将会导致北半球出现冷冬,推高供暖需求;东北亚整体需求疲软格局未变;中国管道气供应充足、价格有竞争力叠加长协资源稳定;但航运成本上涨可能会对天然气价格形成一定支撑,综合以上因素,东北亚现货到港价格短期内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

国内市场方面,支撑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端总量显著增长,2025年国内经济形势向好带动终端需求改善,叠加12月气温继续下降,北方多地进入采暖季,城燃常规保供用气量稳步增加;车用LNG需求随供暖需求增长同步提升,加气站销量预期增长,对需求端形成一定拉动。二是供应端虽充足但有结构性支撑,国产LNG方面,前期复产及新增项目持续出货;进口LNG接收站依托库存液位提升维持积极出货,管道气进入采暖季保供状态持续上产,整体供应稳定无短缺风险,为市场奠定基础。三是国际市场存在成本支撑,2025年国际天然气价格料呈“先扬后抑”态势,冬季需求旺季下价格或阶段性冲高,对国内进口气成本形成一定支撑,间接影响市场定价逻辑。

抑制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活动收缩,2025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连续七个月维持在50以下,表明在国际环境复杂和内需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二是价格缺乏强势驱动动能,当前供需处于紧平衡但未达短缺状态,下游以刚需采购为主,集中备货意愿不足,市场难以形成价格推涨合力。二是LNG调峰需求存在走弱可能,北方采暖季初期气温尚可,管道气资源相对富裕,若无大面积降温导致管道气合同量内资源不足,市场对LNG的调峰需求将减弱。三是外部扰动因素仍存,12月若出现极端天气或交通管控,可能影响资源流通效率,且环保政策对工业需求的阶段性限制也可能抑制需求释放节奏。

总体来看,虽然需求总量增长显著且供应保障充足,但整体需求偏弱势、供应有增量预期及下游采购谨慎等因素制约明显。预计12月国内天然气价格将呈现“管道气价格稳中有支撑、LNG价格弱势震荡”的态势,其中LNG价格受供需宽松影响难有明显上涨,管道气价格则依托采暖需求维持相对稳定。


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