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9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主要聚焦在技术、土地、劳动、数据、资本、资源环境等各要素领域。其中7个试点区域的方案中均明确涉及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行业正步入以要素驱动、市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试点区域 | 方案原文 |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重点 |
合肥都市圈 | (十八)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中长期交易开市频次,增加交易品种,做好中长期交易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衔接工作。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分布式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等分布式清洁能源发展。全面推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推进矿业权“净矿”出让。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 | 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
杭甬温 | (十九)优化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强化节能用能管理,开展用能预算化管理,推动能耗精细管控和高效配置。探索建立以石化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能效管理和绿色能源价格制度。推动全部工商业用户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积极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推动跨区域可再生能源交易。推进油气管网融入“全国一张网”。深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 | 油气管网融入“全国一张网” |
郑州市 | (十七)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电力中长期和现货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完善中长期合同市场化调整制度,缩短交易周期、提升交易频次、依法合规丰富交易品种。扩大电力需求侧主体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参与,加快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限制。持续推进增量配电网业务改革,研究建立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规则。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落实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健全严格的煤矿勘查区块退出管理办法。在电力、油气等领域向各类资本公平开放。 | 在油气领域向资本公平开放 |
长株潭 | (十七)支持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丰富中长期交易品种,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探索推进电力容量市场及金融衍生品等新兴市场依法合规建设。积极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加快建立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逐步实现“一张网、一个价”。 | 建立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 |
粤港澳 | (十七)加快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逐步构建完善的“中长期+现货”、“电能量+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交易体系,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多元辅助服务。支持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促进下游电价与上游煤价有效联动传导,提高电力中长期交易签约履约质量。深化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长周期运行,推动省间送电参与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支持依托现有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开展天然气交易,提高储气调峰和气量平衡辅助服务能力。 | 1.依托交易平台合规开展天然气交易; |
重庆市 | (十九)健全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深化天然气体制改革,研究增加上游天然气销售主体。规范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扩大交易规模。研究支持天然气(页岩气)开采企业开展天然气销售业务。推进电力现货交易,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探索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可调节负荷等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立足川渝能源资源条件及分布特点,在适宜地区探索“电力跨省域办理”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清洁电力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依托电网通道,统筹电力要素能源价值和环境价值。 | 1.增加上游销售主体; |
成都市 | (十六)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配电网,加快建设国家一流智慧配电网。完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探索推动重大赛事活动全部使用绿色电力供应,鼓励支持外贸、高端制造等领域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推动清洁能源高效运用,在生产制造、商业餐饮、家庭电气化等领域深化电能替代。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智能服务平台。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利用。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探索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积极发展绿色氢能。加快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源智慧化水平。出台社会资本投资标准化充换电、储加氢设施建设激励政策。 | 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 |
从各地《实施方案》看,7个区域将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写入资源环境市场化交易机制中,改革方向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主要聚焦于储气辅助服务、油气管网建设、管输价格机制、上游销售主体、交易平台建设、天然气开发利用等,体现国家所需和地方所长的有机结合。
合肥都市圈:强化储备,构建辅助服务市场。合肥市正着力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储气设施的投资与高效利用。今年以来,通过推进合肥(庐江)LNG应急调峰储备站及配套管线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将新增2座5万立方米LNG储罐,使合肥市应急储气能力翻两番,有效应对冬季用气激增、极端天气等保供压力,深度契合安徽省油气发展战略,为合肥以及全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杭甬温:管网独立,推动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杭甬温油气体制改革践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浙江省网公司在2022年成为全国首个完全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的企业,实现了省内天然气的输销分离,打破了传统的管网运营模式,将省级管网资源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高效流动与竞争。
长株潭:统一定价,构建管输成本新机制。湖南省正逐步建立“一张网、一个价”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其核心是统一管网规划、运营和定价,并与国家主干管网深度融合,打破过去“一线一价”“一企一价”的碎片化格局。湖南省级管网公司已于今年7月正式移交国家管网集团管理,为实现真正的管网统一运营提供了体制保障。在定价层面,湖南省正按照国家“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推进价格改革,为建立科学、透明的管输价格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市:利益共享,激发油气上游开发活力。成都市依托四川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总资源量约40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5万亿立方米),积极探索建立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其核心是有序放开勘探开发市场,吸引地方国有资本及社会资本参与。这一机制旨在协调资源地、开发主体与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形成良性互动的开发格局,从而加速资源转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国家“气大庆”战略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撑。
重庆市:系统布局,打造全产业链市场体系。作为全域纳入试点的地区,重庆市的改革布局更为全面系统,覆盖了油气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交易平台等多个环节。上游环节:通过增加销售主体、支持开采企业直接销售,引入更多竞争,活跃资源供应。下游环节:支持大用户自主选择供气路径,并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设施的独立运营与公平开放。交易平台:支持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推动交易规模扩大,探索建立油气产品上线交易绿色通道,推动油气期货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此外,还着力探索海外油气资源直接贸易与跨境人民币结算,提升在天然气市场中的定价影响力。
综上,未来天然气市场改革深化的关键在于:持续夯实储气调峰能力,完善管网公平开放与科学定价机制,培育竞争性上游供应主体,并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油气交易中心。下一步,预计各地区将陆续出台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配套细化措施,在统一的顶层设计框架下,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市场基础与产业特色,系统推进天然气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效率和竞争力的现代天然气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