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33
0

2025冬季天然气保供形势浅析: 市场宽松下的政策导向与交易平台角色

原创:卢玥 发布时间:2025-11-19

2025年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5-2026年度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工作会议指出,国际天然气市场基本面整体宽松,国内天然气市场稳定运行,资源供应充足,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气价稳中有降,天然气保供稳价形势持续向好。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这一判断正得到验证。与往年相比,今年冬季保供形势呈现出供需关系转向宽松、价格机制改革深化的新特点。

一、保供新形势:供需宽松下的市场拐点

2025年冬季保供工作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往年截然不同,市场从多年的“紧平衡”“供应偏紧”状态,首次进入了“总体宽松”的新阶段。

一是供需基本面逆转,消费侧增速放缓与供应侧储备充足共同奠定了宽松格局的基础。根据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预计在1.2%至5%的区间,增速显著放缓,与2024年近10%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增速放缓主要受工业领域需求疲软及2024年11月至次年3月采暖季气温偏暖导致的城市燃气增长不及预期影响,同时,供应能力达到新高度,国内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连续八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更重要的是,地下储气库作为应对冬季用气尖峰的关键防线,已超额完成注气任务,工作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为应对极端天气做好充足准备。

二是消费结构转变,发电用气异军突起,而传统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增长放缓。以往作为稳定增长基础的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用气在2025年增长乏力,城市燃气增速为2.4%、工业燃料用气基本与2024年基本持平。相比之下,发电用气异军突起,预计增速高达12.3%,成为需求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强化了天然气在电力调峰的重要角色,其需求波动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关联更加紧密。

三是基础设施能力跃升,关键基础设施的投产和完善,是保障宽松局面得以实现的核心载体。国家管网集团通过一系列冲峰能力建设项目,将管网冬季保供冲峰能力提升至10.5亿立方米/日的新高度。特别是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以及川气东送二线等战略通道的按期建成投产,极大增强了“全国一张网”的资源调配能力和灵活性,使得资源能够更高效地从资源地输送至消费中心。

二、政策新导向:从保量稳价到机制创新

面对这一新形势,2025年天然气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双重导向。

一方面确保传统保供任务万无一失。国家能源局在保暖保供工作会议上强调,各方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以及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形势,进一步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和应急预案,切实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这表明,尽管整体形势向好,但安全保障工作没有丝毫松懈。会议提出要深化改革、规划引领,增供应、强设施、促消费,推动“十五五”天然气行业发展行稳致远,表明政策重心向机制建设转移。

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行业活力。在确保供应安全的基础上,深化市场改革,核心是遵循“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通过价格机制改革让价格更灵活地反映市场供需,包括全面推行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使终端销售价格能够及时响应上游气源成本的变化。同时,完善输配环节的定价机制,对属于自然垄断环节的省内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实行更为精细化的政府定价管理。政策导向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天然气行业正从“保供为主”迈向“保供与市场建设并重”的新阶段,当前供需相对宽松的时机,更有利于加快构建适应能源转型要求的天然气市场体系。

三、交易平台新角色:从交易执行到市场塑造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天然气交易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得以进一步显现。如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重庆交易中心)围绕液化天然气推出的系列特色产品,在冬季保供中扮演了灵活高效的重要角色。

稳定LNG生产源头。LNG工厂原料气“月度现货+季度预售”交易,通过跨周期的交易安排,帮助LNG工厂提前锁定低成本气源,保障液化天然气稳定生产,为保供储备力量。

打通资源流动瓶颈。中石化涪陵工厂LNG常态化线上交易、内蒙古地区LNG工厂集中线上交易等,将区域LNG产品通过平台公开交易,吸引全国买家,实现资源从产地高效、精准地配置到最急需的市场。

提供关键时段缓冲。“储气无忧”、“跨季补提”、“气液通”、“峰谷通”等储气服务交易,将地下储气库的调峰能力商品化,允许用户提前购买冬季高峰期的应急气量,为应对用气尖峰提供保障。

重庆交易中心通过常态化、公开透明的线上交易,形成了反映天然气供需关系的市场价格信号。川渝液化天然气价格(CYLNG价格)、液厂原料气现货价格等价格指数的正式发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定经营计划、确定采销价格、开展合同结算以及实施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价格透明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大大增强了行业应对风险的底气。

四、未来挑战与路径:从短期保供到长期韧性

尽管当前市场形势相对乐观,但中国天然气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从短期看,极端天气仍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国家能源局指出,2022-2025年我国雨带和覆冰逐年北抬,华北、东北等地冬季出现大面积输电线路覆冰灾害情况可能性增大。从中长期看,能源转型带来的结构性挑战更为深远,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定位仍需进一步明确。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储能技术进步,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窗口期可能短于预期。

市场机制建设仍有待完善。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由于市场结构差异、价格传导机制、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等发展差距,还存在巨大潜力和深化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需要持续推进。尽管近年来储气调峰能力显著增强,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季节性调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天然气市场发展应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市场体系,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二是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发挥气电的调峰作用,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提升国际话语权;四是充分发挥交易中心的作用,未来五年,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交易中心有望进一步强化价格发现功能,并逐步增强在国际定价影响力。


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