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4006
129

俄乌冲突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原创:翟一思 发布时间:2022-05-20

近期,俄乌冲突不断发酵,局势日趋紧张,因对俄能源出口中断风险的悲观预期上升,全球油气价格大幅上涨。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亨利中心(HenryHub)天然气价格最高达7.82美元/百万英热,是俄乌冲突开始前的1.7倍;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基准天然气价格三月初最高达227.201欧元/兆瓦时(约合73.79美元/百万英热),较冲突前上涨175%,是同期美国天然气价格的14倍。从图1可以看出,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对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这可能与事件突发、参与市场主体对俄气断供的预期有关。随后,虽然TTF天然气价下降到100欧元/兆瓦时(约合32.48美元/百万英热)左右,但与往年相比,一直处于高价格水平,说明俄乌局势紧张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始终存在。对于美国,因为美欧之间价差套利空间的存在,美国对欧洲出口天然气大幅增长,使美国国内资源逐渐紧张,气价持续上升,直至无套利空间。

  

图1:美国HH与荷兰TTF价格走势图

我国作为天然气进口第一大国,受国际高气价影响较大,在当前地缘政治因素引发能源价格暴涨的形势下,我国亟需考虑能源安全问题,做好长远战略规划,以应对复杂局面。

一、俄乌冲突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俄罗斯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能源对整个欧洲而言,短期内无法被替代。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1550亿立方米,占欧盟进口量的45%,占欧盟使用量的40%,其中德国有55%的天然气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受影响最大。目前德国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雷登储气库的库存只剩下0.5%,全国天然气存储率已下降到25%,仅够维持两个月使用。

俄欧之间拥有7条天然气管道,其中途径乌克兰中转的“兄弟”“联盟”管道处于冲突交战区,这两条管道(年输送能力为520亿方)受到战火影响。另外,计划在2021年10月建成的“北溪2号”管道受到西方制裁,直接导致年输送量550亿方的管道无法投用。

俄乌冲突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运输途径上,还包括天然气交易资金结算环节。2月26日起,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为采取反制措施,3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方向欧盟成员国等“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两方对垒,制裁与反制不断加码,使俄欧之间天然气贸易蒙上一层阴云,终将加速俄欧能源脱钩的进程。

二、俄乌冲突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影响

俄乌冲突对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间接影响。2021年我国进口天然气资源1691亿方,对外依存度达44%,其中LNG进口1100亿方,占比65%。天然气进口端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化程度高,进口LNG价格以及气化后的管道气价格均高于国内市场销售价格水平,进口企业难以实现完全顺价,影响进口积极性。2022年一季度我国LNG进口量同比下降11%,致使资源总体偏紧。

  

图2:西部区域LNG工厂原料气成交均价走势图

图2为我国西部区域LNG工厂原料气竞拍成交均价走势图。可以看出,受俄乌局势持续升温且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2月中旬以后,我国西部LNG工厂原料气价格快速上涨。3月开始,气价有所回落并逐渐平稳,但较冲突开始前仍处高位。说明我国宏观调控及时,保供措施到位,市场供需关系较为平衡。国内LNG原料气价格走势与欧洲类似,均为冲高回落,但不同的是回落有限,仍处于高位,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国内气源紧缺,另一方面是亚欧之间也存在套利空间,运往亚洲的LNG船大量转向欧洲卸货,导致国内进口LNG数量减少,带动国内气价上涨。如若东北亚市场价格与欧洲市场套利空间长期存在,将可能打破现有的供需平稳状态,出现供需失衡。

由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了明显短板,势必加速俄欧之间能源脱钩的进程。长期来看,俄罗斯急需寻找本国天然气的新买家。对我国而言,最显著的有利影响就是中俄中线项目推进的加速。中俄中线年输送能力500亿立方米,连接西西伯利亚气田,该气田所产天然气以往都是输向欧洲,明显俄方有意扩大或替换终端用户群。能购买到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俄气,对我国能源进口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国应如何应对

1.加快构建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新格局

2021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率预测在5%到7%之间,涨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为应对天然气消费量的持续增长,迫切需求加快构建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格局。应以重点合作伙伴为优先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坚持互利共赢,不断巩固和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顺势推动中俄中线建设,以及中俄东线扩容谈判;持续巩固同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及拉美地区油气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

2.提升能源金融结算体系安全性

鉴于此次俄乌冲突中,因俄罗斯被踢出SWIFT结算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欧之间天然气贸易畅通。我国应吸取经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以贸易双方本币为能源结算货币的范围,从而免受或减轻因地缘政治紧张、国际局势变化导致能源结算受阻的不利影响。

3.加快天然气储气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储备在一国的能源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天然气自身难储存的物理特性,如何大规模储备天然气一直都是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储气库建设规模以及储气库管理体系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我国保障天然气市场安全的短板。加快天然气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能源储备能力,合理设计储气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用作天然气市场日常调节,稳定市场,平抑市场波动,还能有效应对国际局势的外部冲击,保障天然气能源供应安全。

近年来,我国储气管理体系发展迅速,在规范化、市场化、充分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下不断探索。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相继研发了储气服务两部制交易、储气库调峰气交易等创新交易产品,努力推动储气服务、注采气服务及调峰气资源通过市场化交易发现价格,推动储气调峰市场建设。储气服务产品的推广与创新,使我国储气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应对天然气市场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4.稳步推进能源转型

我国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对外依赖程度高。如何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把能源安全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需要统筹好能源转型和资源禀赋关系。加强需求侧管理,重点强化对“煤改气”用户的监督指导,确保安全合理适度使用天然气,避免用气需求的集中爆发。针对城镇燃气应急调峰、中西部燃气下乡过程中点供需求以及LNG重卡运输发展等市场新形势新变化,适时调整LNG工厂用气定位,将其由可中断调峰用户调整为大民生用户,保障市场基本需求。引导调节天然气使用,避免需求过于集中而对天然气系统运行造成压力。在不断提升天然气市场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应做好长期规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5.发挥交易中心作用

发挥好交易中心平台在市场监测预警及调控中的作用。推动市场化交易持续常态化开展,依托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及时对交易中心交易、结算数据进行监测分析,结合国内外能源领域大数据的采集整理、对比分析,随时反映国内外市场情况,及当前国内市场供需与价格波动情况。对交易形成的异常数据进行预警提醒,可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及时的基础依据。除了对当期市场波动进行监测预警,还应用好管道天然气仓单交易产品,深入挖掘信息。通过管道气仓单交易,可以提前了解上下游对合同内气量转让需求,提前发现未来几个月市场波动趋势,及时预警,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价格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也可为中远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4006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