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690
127

树立ESG投资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原创:冯青凝 陈宗杰 发布时间:2021-09-13

一、ESG投资理念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陆续出现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受到广泛关注。在市场机制作用下,ESG、绿色金融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影响着生产和消费领域,还被逐渐引入到投资领域。

ESG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缩写(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企业在发展、运营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环境(E)层面主要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否具有环保意识和相应的责任担当,确保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社会(S)层面强调企业的生产活动要基于长远的视角,需要关注员工、消费者和其他社会参与者的利益;公司治理(G)层面主要考察企业在股权结构、大股东行为、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水平等方面的表现。ESG投资是在投资过程中融入ESG理念,将关键的环境、社会和管治因素纳入投资分析以及决策过程,找到既创造股东价值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标的。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与20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联合国环境投资署金融倡议,倡议中初步提出了ESG投资理念。2006年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牵头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要素对投资价值的影响。截止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的310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成员机构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

在中国,随着A股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全球指数,ESG投资理念也开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和资源配置等活动产生影响,ESG投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重视。

二、ESG投资理念对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作用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对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尚未根本缓解,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较大。ESG投资理念对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重视,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ESG投资理念有助于绿色低碳行业发展

基于ESG投资理念中的“环境友好”概念,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投资绿色低碳行业,同时减少对煤炭、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在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ESG投资理念与绿色转型要求相契合,既符合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又通过资本投入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

(二)ESG投资理念有助于倒逼企业降低碳排放水平

在“双碳”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将ESG投资理念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研究表明,ESG评分越高的企业,其投资风险越小,并且在ESG方面表现较好的企业,其融资成本也会显著降低。因此,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ESG评分较高的企业,如果企业碳排放过高,企业ESG评分就会降低,由此倒逼企业提高ESG评级而努力降低碳排放水平,并积极治理污染。

(三)ESG投资理念有助于引导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

在“双碳”目标下,国内传统能源企业在环境方面承受较大压力,引入ESG投资理念可以为传统能源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传统能源企业针对环境、社会和管治三个方面对内外部进行改革和转变,比如对气候和环境风险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重新评估碳价走势和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公司资产组合、业务价值链带来的影响等,从而引导传统能源企业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利用水平,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大力拓展新能源产业,探索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

三、完善ESG投资理念的建议

目前国内投资者对ESG投资理念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认可度有限,还需要监管机构、评价机构以及市场投资者积极推动,运用好ESG投资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政策环境方面,我国尚未出台针对ESG信息披露特定的法律法规,主动披露的上市公司较少,投资者缺少相关信息数据来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估。建议监管机构完善ESG投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ESG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评价体系方面,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的ESG评价标准,各种评价体系之间还存在差异。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推进ESG投资体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ESG评价体系建设需要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培育本土ESG评级机构,提高评价质量,确保企业敏感信息不被外泄。

实践经验方面,国内ESG投资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主流市场参与者缺乏对ESG的认知。建议在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和评级标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ESG投资实践,通过ESG体系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2690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