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19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市场主体结构和责任也将随之重新构建和划分。如何在市场化竞争性环境中实现管网平衡、保障管输安全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英国作为最早完成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之一,对其管网平衡机制开展研究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天然气平衡市场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英国管网平衡机制
(一)管网平衡背景
英国天然气管网由国家天然气高压传输系统(以下简称“NTS”)和低压区域配送管网(以下简称“DN”)构成。英国国家电网管网公司(以下简称“英国管网公司”)作为NTS的所有者和系统运营商,负有实现天然气运输和保障管网安全运营的责任,需保证NTS的运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波动。
托运商通过预定管容的形式获取NTS管输使用权,并根据管容预订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向管网公司指定其每一天然气日在每个上/下气点的上/下气量,从而实现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受市场需求波动、气候变化、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托运商不能保证每日实际管输量与指定完全相符,或对管网的上/下气量保持一致,从而会造成管网不平衡。在此情况下,市场各方需要通过平衡处理机制,恢复管网平衡。
(二)平衡责任
根据1996年颁布实施的《统一管网规则》,托运商作为NTS的使用者,承担管网平衡的主要责任,需尽最大可能保障管网平衡。
英国管网公司监测和评估天然气的供应和消费情况,确保NTS的压力在安全运行范围内,在预测托运商的天然气主动买卖行为不能实现管网系统平衡、系统压力将要超出可接受的波动范围时,将履行其剩余平衡责任,即采取市场化的日度平衡机制强制干预,通过在OCM市场与托运商进行天然气买卖,以实现日度平衡(具体下文详述)。托运商则负有管网剩余平衡的财务责任,即所有在不平衡结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都将由托运商承担,这也在经济手段上促使托运商在使用管网时采用更准确的需求预测手段。
(二)平衡手段
维持管网平衡的手段主要包括:
1、资源市场。托运商之间可以通过NBP实现双边交易、OTC交易、交易所交易等方式买入不足或卖出过剩的气量实现平衡,这些可以是长期、中期或短期的,但必须提前于天然气日进行。
2、OCM市场。如果通过上述方式无法维持平衡,就必须在一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天然气交易以实现平衡,即日度平衡市场(以下简称为“OCM”)。
OCM市场是由英国管网公司指定ICE Endex交易所建设运营的天然气商品市场,主要用于鼓励托运商之间开展天然气日度交易实现平衡,是唯一的英国管网公司用来履行剩余平衡责任的天然气交易市场。该市场作为天然气市场体系和管网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天然气资源和管容市场,主要服务于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管网运行中的不平衡问题。
OCM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与管网不平衡量相对应,单笔交易量较小,但对时效要求高,以日内或日前等短期交易为主;二是参与主体除托运人外,还包括英国管网公司(按照运销分离要求,英国管网公司一般不允许参与资源市场交易);三是英国管网公司交易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解决不平衡问题的紧迫程度,交易价格受监管上限影响,不会偏离市场价格。
3、管网自有或签约调峰设施。英国管网公司每年与储气库/LNG接收站或其容量使用商等签署灵活性合同,通过临时调用天然气,解决极端情况下的短期管网(全国性或区域性)压力剧变情况(包括天然气供应中断、管道破损、压缩机故障、需求预测失误等),这些灵活性合同被称为“边际管理”。但边际管理仅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用于短时间内维持管网压力水平。
4、指定地区竞标交易。为了调节特定区域管网压力时,英国管网公司可以发起指定地区竞标交易(参与投标的托运商需拥有指定区域或上/下气点的管容并已提交指令,中标的托运商通过修改指令气量来实现区域内的管网压力平衡)或进行管容回购。
5、应急管理。管网调控中心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出现供应应急情况:启用天然气压缩机进行管网内天然气重新配置、使用管存气量、限制合同执行(如降低下载速率)、停止下气点的不可中断管容预定、与托运商进行交易从而降低需求(包括回购下气点管容、发起指定地区竞标交易等)。
二、日度平衡机制(剩余平衡量)
根据上述,英国管网公司除了保证系统安全,也是英国天然气市场中的剩余平衡量管理者。
英国管网公司通过OCM市场与托运商交易的天然气价格称为Cash-out price。为确保实现管网平衡,英国管网公司在OCM市场买入天然气时,价格会高于OCM市场的系统平均价格;而卖出天然气时,价格则会低于系统平均价格。由此产生的费用即不平衡费用,由导致不平衡的托运商承担。每一天然气日的系统加权平均价格由ICE Endex计算得出,用于计算托运商所需承担的费用。英国管网公司在OCM市场的交易,要遵循平衡中立原则,即英国管网公司不能通过平衡操作买卖天然气而产生盈亏。
三、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英国平衡市场的建设经验,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平衡市场。
1、平衡市场发展的核心。尽可能通过市场主体自行解决管网的平衡,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高效性。通过建立日度平衡市场,采取市场化、经济性的手段实现管网平衡,相较管网公司自行通过储气设施进行平衡,一是可以减少通过储气设施进行“硬”平衡的气量,降低管网平衡总体成本;二是建立了成本转移的有效途径,使管网公司的平衡成本有效传递至托运商;三是提高了管网利用效率,为天然气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2、平衡市场建立的基础。一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衡责任主体,为平衡市场的建设奠定法律基础。二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影响了平衡市场的活跃度,决定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管网平衡的可靠性。三是发达的管网系统。管道建设水平,是实现市场化手段保证管网平衡的基石。
3、试点先行。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化培育初期阶段,市场上游主体相对较少。在市场发展初期阶段,在保障资源供应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建议选择管网建设相对发达、互联互通程度较高的地区作为试点,推动建设天然气平衡市场,探索合适的天然气平衡交易产品,允许签署年度合同的天然气用户通过平衡市场或委托通过平衡市场等方式,解决其产生的不平衡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