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摘 要: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天然气供应平稳,全年LNG价格维持合理水平(全年最高价只有2017年时最高价的一半),较好的完成了“保供”任务,尤其是“互联互通”工程打通了“任督二脉”使中国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完成能源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生产、保供、储存、销售体系、技术创新
作者简介: 姜勇,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生产运行部油气储运专业高级工程师、河北地质大学矿产资源法专业法学学士、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个人会员、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研究方向为油气储运工艺技术与天然气产业经济技术发展。
04 中国天然气市场储气库存体系
(一)概要
2017年6月, 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指出,到 2030 年,我国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2018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要建立天然气储备制度,落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气企业、城燃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的储气调峰责任和义务,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加快已建储气库扩容达容。
目前全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26座,其中中国石油23座(盐穴型1座,油气藏型22座),中国石化2座(盐穴型1座,油气藏型1座),港华燃气一座(盐穴型),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2017年调峰量达到100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4%,距世界平均水平11.4%还有较大的差距。依据国家总体战略部署,中国将形成4大区域性联网协调的储气库群:东北储气库群、华北储气库群、长江中下游储气库群和珠江三角洲储气库群。
(二)中石油储气
2018年6月12日中石油召开了完善储气库业务管理体制会议,会议上决议将储气库业务由中油管道公司划出整体纳入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统一建设、管理 。
截止2018年11月底中国石油10座储气库在2018年注气期注气超过9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2%,刷新历史纪录。
中石油近期宣布,准备在川渝地区分三个阶段新建8座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210亿立方米,总投资超过210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11日,我国首个百亿立方米储气库——中石油呼图壁储气库自2013年投运以来累计采气49.1亿立方米,日采气量达1750万立方米。
(三)中石化储气
截至 2017 年底,中石化建成 2 座储气库(油气藏型 1 座——文96、盐穴型 1 座——金坛)。其中文 96 储气库是中石化的第一座储气库,利用中原油田文 96 枯竭砂岩油气藏而建,最大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 500×104m3/d;江苏金坛盐穴储气库是中石化的第二座储气库,金坛储气库是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重要的配套工程,一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库容量预计达 4.59×108m3,可用于调峰的气量为 2.81×108m3。
2019年3月11日,中国石化文23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5#井场于3月8日晚成功注气,为储气库大规模注气奠定了基础。该项目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是我国在建的中东部地区最大储气库。该储气库由文23气田枯竭气藏改建,设计总库容量104亿立方米,一期工程设计库容84亿立方米。全面建成后,将与中国石化榆济线、中开线、鄂安沧管道实现互通,为多条长输管道的平稳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将极大缓解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在冬季用气高峰期间的用气紧张局面。
(四)中海油储气
中海油推进构建多层次储气调峰系统,为华北天然气保供提供强力支撑。依托天津LNG接收站,租赁一艘可储存17万立方米LNG的FSRU(带有储存及再气化装置的浮式船舶),为华北地区增加1400万立方米/日的供气能力;同时新增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将天津的天然气储存能力提升近80%;天津LNG接收站在现有20个装车橇的基础上增建11个,进一步弥补管道输送天然气的不足;创新LNG运输方式,首次开展了LNG罐箱通过专用船舶大批量试运工作,将海南LNG接收站富余产能释放到北方地区。
中国海油租赁了两艘LNG船舶作为海上应急储罐在外海漂航待命,预计增加约2亿立方米储备量。当个别地区天然气需求出现激增或超出常规供应保障范围时,这两艘LNG船舶可在短时间内靠泊沿海LNG接收站应急补充天然气供应。
(五)民营第三方储气
2018年10月31日,港华金坛储气库投产,该项目由香港中华煤气和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合作,港华金坛储气库总投资约12亿元,第一期计划建设10口井,年总储气量将达4.6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近2.6亿立方米,最大供气能力为500万立方米/日。目前,港华金坛储气库已建成3口井,储气量近1.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逾8800万立方米。
港华金坛储气库是我国已建成的26座大型地下储气库中唯一一个由城市燃气企业(香港境外资本)建设、运营的储气库,利用金坛地下盐穴空间资源优势,在用气低峰时期将富余气量存储起来,到用气高峰时期进行释放补充气量,起到调峰填谷的作用,创下了全国城市燃气大规模盐穴储气和商用盐穴天然气储气两个第一。
05 中国天然气销售体系
(一)简介
国内销售体系主要是中石油的天然销售分公司(昆仑能源)、中石化的天然气分公司、中海油的气电集团负责绝大部分国内天然气分销给终端燃气用户(中间贸易商)。
2018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5%,全年买进9039万吨天然气(折合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进口大国。其中管道天然气进口3661万吨,同比增长16%;液化天然气进口5378万吨,同比增长40%。截止2019年1月10日,中国LNG接收站进口总接转能力已达6675万吨/年(不含港澳台)。
201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已投产的LNG接收站供应商总体接卸量排名:中海油第1、中石油第2、中石化第3、新疆广汇(江苏启东LNG接收站)第4、广东九丰能源集团(广东东莞LNG接收站)排第5、新奥(浙江舟山LNG接收站)三第6。
2018年,中海油进口买卖LNG约2642万吨,中国石油下属三家接收站(不含海南岛深南LNG转运站)买卖LNG总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天然气外输(气化注入管道输送和槽车外送)总量超210亿立方米;中石化进口买卖LNG约131亿方突破一千万吨大关,广汇启东接收站买卖LNG约85万吨,九丰东莞接收站买卖LNG约80万吨,新奥舟山接收站买卖LNG约18万吨。
(二)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
2016年9月,中石油第十二次深改组会议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1月印发《关于天然气销售与管道业务体制调整的通知》,决定做实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天然气销售与管输业务分立运行、独立核算。
2018年10月,中石油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的通知》:按照规划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批零一体化的目标,对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和昆仑能源两个正局级单位实施合并,组建专业化天然气销售公司,构建天然气销售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合并后凌霄为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昆仑能源董事局主席,赵永起为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昆仑能源总裁。
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来源主要是国内油气田自产天然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2018年中石油自产天然气1094亿方、进口中亚及中缅管道气508亿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尚未建成)、进口LNG210亿方,估计扣除损耗、能耗后中石油2018年销售天然气180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2%,约每天销售天然气4.95亿平方米,估计2019年销售天然气将突破2000亿方。
2018年,江苏如东LNG接收站全年接卸量首次达到653.5万吨、天然气外输总量达92.2亿立方米,100%满负荷运行。接收站年接卸量、外输量、产能利用率三项指标均居全国21座接收站第一。
2018年,唐山LNG接收站共接卸71艘进口LNG船,接卸LNG546.5万吨,天然气外输总量76.5亿立方米。投产以来累计接船180艘,接卸LNG1461万吨,气化外输天然气185亿方,槽车装运天然气16亿方,相当于节能减排2440万吨标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978万吨。
2018年,大连LNG接收站2018年接船45艘次,接卸312.65万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138%,其中管输天然气37.47亿方完成年度计划的137%,LNG撞车外输36.76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19%。
(三)中石化的天然气销售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2018年累计销售天然气近390亿方,较2017年同比增加19.1%,高于全国增幅17.1%。进口LNG约131亿方,无管道气进口,互联互通工程接入中石油天然气资源1.47亿方。2018年12月份单月销售天然气41.7亿方,增幅35.7%。
(四)中海油的天然气销售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贸易分公司是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负责中国海油的天然气“总买总卖”,是中国海油天然气购买和销售业务统一对外的窗口。公司成立以来,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贸易公司为目标,努力做大资源池、做强市场群、做优贸易体系,“CNOOC-GAS”品牌获得了国内外LNG行业的高度认可。
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LNG主力买家,截至目前,公司共签署长期LNG资源采购合同量2240万吨/年,并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国际能源商签署了中短期资源协议和现货贸易主合同,资源来源主要位于亚太、俄美和非洲等稳定供应地。同时,通过整合国内的海上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焦炉尾气、生物质气国内小型液化厂等,使得“CNOOC-GAS”资源池更加稳定、安全、灵活并具有价格竞争力。
06 中国天然气市场技术创新
(一)勘探生产技术创新
天然气新发展亟需理论和技术创新。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评价结果,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239.23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68万亿立方米(含致密气),但是地质、富集、勘探、开发、生产和集输等领域都面临着系列理论与技术难题。通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等技术攻关项目,较快、较好地解决深层气、岩性气、致密气、非常规气勘探开发成套技术,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将成为“十三五”天然气新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江海联运
为推进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供气安全,中海油成功组织了国内首次LNG罐箱跨海运输作业。满载130个LNG罐箱的“乐从”号专用船,历经8天完成从海南洋浦航行至山东龙口(卸载65箱)到辽宁锦州的海上航程,于2018年11月13日完成罐箱卸载装车作业。此举打通了“南气北运”海上通道,开启了我国罐箱多式联运的新方式。
我国天然气供应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特点,长江等内河区域资源供应能力有限,而LNG罐箱“宜储宜运”,灵活性强,可以为内河区域提供增量资源,弥补管道气不足,满足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的需求。LNG(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简称罐箱)联运的试点作为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普遍关注。
2018年,中国海油在海陆联运、江海联运领域进行了有益实践,目前正在积极推进LNG罐箱的铁路运输。LNG罐箱多式联运模式的价值不止于眼前,规模化、商业化运用后,有望高效、低成本地打通国内与国际资源的联通渠道,这对于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LNG计量技术创新
2019年1月11日,国内首个国产化LNG计量系统在大连LNG接收站正式投用,并且是在不停输的情况下实现新旧系统一次切换成功,标志着国内LNG接收站计量系统开始进入国产化时代,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于国外对LNG接收站自控系统关键技术垄断,国内LNG行业没有成熟的改造先例可借鉴,并且是在生产不停输的情况下实施改造,挑战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困难,大连LNG公司迎难而上,联合中油龙慧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组成10人技术攻关小组,并安排一线运行班组全程配合,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历时半年的艰苦攻关,摸索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计量方法,最终形成了整体解决方案。
07 总结
中国天然气的产供储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生产促进供应,以储存保证销售,不止“煤改气”,整个天然气产业以供定销才是关键,辅以国家管道公司和天然气价改这两只“改革之手”,才能做到供需平衡、才不会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才能倒逼天然气需求侧改革。纵观2018年基本上做到了“紧平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桶油”加强了勘探开发生产、增加了天然气的进口、加大了地下储气库的注入和采出,有力的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给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笔者早在2018年10月9日《中国石油报》中的《天然气贸易:博弈中步入转型期》一文中就准确预测“2018年中国大陆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接近2800亿立方米”——2019年1月发改委公布数据为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再此预计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突破1700亿方大关、管道气进口量维持在530亿方规模、LNG进口量超过1000亿方大关,预计2019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突破3000亿方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