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文/于洋
9月25日,bp发布2025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Energy Outlook 2025)(以下简称《展望》)。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形式的变化以及对能源安全日益增加的关注,全球能源系统持续收到一系列强大力量的冲击。《展望》基于“当前轨迹”和“低于2摄氏度”两种情景,探讨了一系列影响全球能源消费和供给的因素,分析全球能源系统未来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30年能源转型前景。
石油需求峰值延后5年
《展望》表示,未来10年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至2030年。按照“当前轨迹”情景,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1.034亿桶/日,到2050年将降至8300万桶/日。值得注意的是,这比2024年《展望》预测的石油需求峰值在2025年出现延后了5年。在2024年《展望》中,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约为1.02亿桶/日。如果能源效率改善仍然缓慢,到2035年,石油需求将升至1.06亿桶/日,2050年消费量将降至7500万桶/日。在能源战略专家许磊看来,“此次预测修正主要源于能源效率提升步伐的放缓。”
由于能源效率“提升乏力”,石油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这部分新增需求仍需通过化石燃料来满足。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宾塞·戴尔(Spencer Dale)及其团队在报告中表示,若这一局面持续,到203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会额外增加600万桶。bp的核心预期是,到2035年,石油需求将逐步回落至当前水平。按当前发展路径,2035年后石油需求将呈现长尾效应,到2050年日消费量仍达8300万桶。而去年的其报告显示2050年消费量约为7500万桶。
事实上,bp公司并非唯一修正石油需求前景观点的机构。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发布的报告草案亦显示油气需求将在十年后继续增长,与其先前假设相反。IEA认为化石燃料使用量将持续增长至2050年。
《展望》指出,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将主要由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驱动。在“当前轨迹”情景下,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一次能源需求到2050年将增长近一半。其中,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约70%,非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60%,南美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30%。报告认为,这些地区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推动其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预计在“当前轨迹”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下降10%以上,而在“低于2摄氏度”情景下下降幅度将超过1/3。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创造新的能源需求增长点。bp估算,到2035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的增长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10%,占美国电力需求增长的40%。
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重塑
在许磊看来,尽管化石能源需求仍在增长,但世界正处于能源转型的“能源增加”阶段。《展望》指出,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其竞争力不断攀升,成最大增长动力。预计未来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和地热)将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来源。在“当前轨迹”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将增长2.5倍以上;在“低于2摄氏度”情景下,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将增长3.5倍,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28%,“低于2℃”情景达56%;太阳能增速超风能,中国贡献近一半增长。
化石能源分化,煤炭2050年占比“当前轨迹”16%、“低于2℃”5%,中国是主要减排贡献者;石油需求“当前轨迹”2050年降15%,“低于2℃”降70%,交通需求下滑被石化原料需求部分抵消;天然气需求“当前轨迹”2050年增20%,“低于2℃”降55%,LNG在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与转型加速替代中博弈。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鹏翔认为:“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阶段。”在油气领域,《展望》强调“用途迁移”与“区域分化”的双重趋势。石油在交通领域的需求正被电动化侵蚀,但在化工原料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表现出较强韧性,石油消费的空间正在从燃料向原料与化学品转移。天然气则呈现更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当前情景下,LNG贸易将在未来几年扩张,亚洲市场仍是主要增长极;但在更严格的减排路径中,天然气需求会受到电气化与低碳气体替代的挤压,其长期位置取决于碳管理技术和政策框架。
“能源效率成为影响未来能源规模的关键变量。”陈鹏翔说。《展望》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球能源效率改善速度放缓至年均1.5%,低于此前10年间1.9%的水平。报告警告称,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将导致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显著增加。
对企业而言,bp的分析强调两条并行的战略路径:一是防御性的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对高碳资产暴露的评估、逐步减值安排与回收现金流的策略;二是进攻性的业务重塑,通过并购、技术合作与新业务孵化进入低碳产品链与服务市场。能源企业还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利用AI和数据分析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并优化能源采购策略,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成本优势。
三重风险影响能源发展
《展望》认为,地缘政治摩擦、能效改善放缓与延迟转型三重风险依然笼罩在世界能源转型路上,未来十年如果不果断采取行动,全球或将陷入“无序转型”的困境。根据《展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将改变能源发展路径。《展望》模拟显示,如果各国因安全顾虑转向能源自给自足,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改变能源结构偏向其国内资源。这种转变有可能导致可再生能源份额受到压制。
最严重的风险将来自延迟转型。《展望》指出,政策选择与投资节奏将在未来二十年决定能源转型的速度与成本,而“延迟转型”可能带来高风险和高代价。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算,为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从2020年起剩余的碳预算为9000亿吨二氧化碳。按照“当前轨迹”情景,全球将在本世纪40年代初耗尽。
《展望》反复提出“延迟转型”的警示:如果全球在未来若干年内缺乏明确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转型时间被压缩到2030年代中后期将带来高昂代价,包括资产提前报废、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以及社会经济压力陡增。相比之下,提前分阶段布局可再生、储能、电网升级与关键矿产保障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总体成本与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