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十分艰巨,需减少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承诺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也远远短于发达国家。解振华指出,碳中和至少面临着三大现实困难: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在部分行业甚至处于暂时无法取代的位置,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能耗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低。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上三端发力,其中能源转型至关重要。《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测,碳中和将使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上来看,202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占比56.8%,原油占比18.9%,天然气仅占比8.5%。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每替代1个百分点的煤炭,将减少碳排放2亿吨。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天然气作为介于传统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间的清洁低碳能源,是实现能源转型和低碳转型的现实依靠,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尽可能地为能源结构转型创造更大的缓冲空间,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发挥天然气作用。
一是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为了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增量需求,要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体系建设、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确保增储上产见实效。要优化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加强与重点天然气出口国多边或双边合作,拓宽天然气进口渠道,保障长期稳定供应。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克服复杂地形,突破关键技术难点,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气藏式地下储气库,增强天然气调峰和保供能力。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快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完善管网布局,提升天然气输管和覆盖水平。
二是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全领域、全层系、全类型天然气行业,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天然气上中下游合作新领域、创效新模式,挖掘天然气资源价值,谋划布局天然气产业发展。加大天然气在交通和工业领域的利用规模,推动天然气成为多领域燃料清洁低碳替代的主力。加快天然气核心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发,推动天然气资源从化工初级产品向精细化工、氢能、新材料等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延伸。统筹生态保护和行业发展,推动天然气行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行业自身低碳转型。
三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围绕天然气“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目标,推动“X+1+X”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管住中间的作用,加速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合理优化管网运营模式,核定管网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油气资源保障、集约输送及公平服务、市场风险防范等能力。通过放开两端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上游资源供应和下游销售市场,提高天然气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结合天然气供求关系、气源多元以及行业自身特点,合理调节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市场。
四是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碳中和背景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加速落地,引导资金流向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天然气、新能源和碳捕捉、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碳交易市场通过构建碳资产将碳排放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实现碳排放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社会生产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天然气行业一方面应当紧抓“气代煤”机遇,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抢占碳交易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碳资产管理和运营业务,健全行业碳排放基础数据管理体系,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减排降碳,掌握产业上的主导权。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崛起,天然气势必成为引导全球碳减排的重要力量,天然气行业应打开格局,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五是发挥交易中心作用。交易中心作为油气市场化政策落地的承接者,对推动行业深化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要推动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做优,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逐步形成价格基准。通过交易市场化建设,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市场活跃度,为进一步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提供支撑。探索市场化交易模式,创新交易方式、丰富交易产品,广泛联合地方政企,深挖合作空间,共同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