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当地时间12月2日,欧盟与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达成共识,将俄罗斯海运出口的石油价格设置为60美元/桶的上限,该限价自12月5日开始执行。12月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与非OPEC产油国组成的OPEC+的部长级会议宣布维持其减产200万桶/日的政策不变,保持稳定和低调的生产政策。伴随西方对俄油制裁及OPEC+维持产量计划不变的政策落地,12月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活跃合约期货价格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伦特(Brent)原油活跃合约期货价格均创年内新低,分别收于71.79美元/桶和76.51美元/桶,相比年内最高点分别下跌了40.9%和 42.5%(图1)。随着国际油价跌破80美元/桶的重要关口,笔者认为,供需双方博弈将更加剧烈,市场不确定性将加剧市场价格波动,2023年的国际油价波幅将有所扩大,但波动中枢将较2022年有所下移,大概率是在100美元/桶以下波动。
图1 2019年至今WTI、Brent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IPE NYMEX
俄罗斯考虑减产,美国SPR库存跌至1982以来低位,石油市场供应面临紧缩
据央视财经报道,作为西方国家对俄油实行限价的回应,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消费者决定商品价格”的错误行为将导致这一行业陷入“零投资”的困境,最终导致石油价格的灾难性飙升,从而使世界能源市场陷入崩溃,俄罗斯正在考虑减少石油产量,将在几天后颁布总统令公布其具体对应措施。同时,虽然目前OPEC+决议仍维持现有减产规模,但是从既往产能调整的情况看,随着油价的波动加剧,尤其是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该组织会因时调整其产量规模,从而支撑油价,主要产油国减产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或将持续扰动市场。11月29日,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Fatih Birol警告称,由于欧盟制裁影响,预计到2023年第一季度末,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可能会减少200万桶/日,有必要去寻找代替这部分石油的供应。
由于今年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局部地区能源短缺,美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替代补充者角色,持续从其战略石油储备(SPR)的库存中释放石油储备以平衡市场,出口量大幅攀升,但其库存量却出现大幅减少,目前SPR已触及了1982年以来的低位(图2)。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 Zoltan Pozsar 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SPR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并不多,粗略估算,未来如果每日释放100万桶,似乎能维持价格1整年;200万桶则够半年;300万桶则就仅够用4个月了。而从目前来看,OPEC+决定减产规模持续保持在200万桶/天,而对俄限价执行,俄供应损失可能将增至150万桶/天,而作为缓冲市场供应的SPR将维持不了多久,甚至无储可抛。据相关媒体报道,12月1日美国能源部石油储备办公室的副主任Doug MacIntyre在国会透露,能源部正在寻求暂停国会授权的SPR销售,以便补充SPR这种紧急储备。拜登政府此前也曾表示,它希望开始购买石油,以补充SPR。这种供应反转为需求必将给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加剧国际油价波动。从目前来看,2023年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侧叠加一系列市场不确定性,这将把国际原油价格推向难以预测的方向,基于政治考虑的多方博弈将加剧市场波动。
图2 1982年至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量及原油出口量
数据来源:EIA
中国经济恢复增长,欧美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石油市场需求难言乐观
从需求方面看,市场也并不平静。随着12月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俗称“新十条”,预示着经历了三年的艰辛抗疫后,2023年中国人民生活或将逐渐回到正常运转阶段,中国经济或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多家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长率或将回升至4.5-5%区间,这给2023年全球石油市场的需求端注入了一针稳定剂。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并不乐观,虽然目前个别发达经济体通胀爆表暂呈现放缓的迹象,但是却仍处于历史高位,并且仍有一些经济体持续创出新高(图3)。与此相对应,自5月以来的多国的超常规加息潮,并没有退去或放缓的迹象。11月仍有多国在持续超常规加息,美联储年内第六次加息,大幅加息75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4.00%;印度尼西亚将该国基准利率上调至5.25%;而以色列央行则将基准利率升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11月18日举行的欧洲银行业大会上也表示,确保通胀预期在通胀高企时保持稳定至关重要,强调可能需要将利率上调至限制经济扩张的水平,才能压低已飙升至官方目标五倍多的通胀率。
图3 2000年至今全球部分经济体CPI同比变化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WIND
高通胀下的超常规加息,一方面有益于抑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在原料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借贷成本持续高涨将加重经济增长的困局,从目前一些重要指标来看,部分经济体可能会陷入衰退。12月6日,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报4.34%,而10年期却仅收于3.51%, 2年期与10年期的利差出现了1982年以来的最深倒挂(图4)。从以往的实证研究表明,这种重要的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已被证明是可靠的衰退指标,预示着市场正在对疲软的美国经济增长前景进行定价。
图4 2019-至今美国主要国债收益率走势 单位:%
数据来源:美联储
市场似乎也已对2023年欧美国家陷入衰退达成了共识。11月28日,美国银行经济学家Ethan Harris表示,美国经济衰退随时可能发生,因为美国所有的主要经济指标要么已经处于衰退区域,要么在最近几个月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同时,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也对2023美国经济前景发出严厉警告,认为美国经济绝对会陷入衰退,并确定这是绝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样,欧洲衰退也是大势所趋。12月1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中刊登的一篇题为《欧洲人削减开支,预示未来衰退》的报道中摘要了国际金融协会相关观点,该机构表示,随着各国央行大举加息以应对通胀,2023年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表现可能会跟2009年一样疲弱,欧元区经济可能萎缩2%。
与此同时,国际机构频繁调低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预计欧美经济将持续疲软甚至衰退。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的全球GDP增速下调至2.7%,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出现疲软或倒退的现象,尤其是欧美国家,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几年都会成为全球经济疲软甚至衰退的“重灾区”。2023全球经济面临着重大不确定性,叠加欧美经济体的衰退风险,加剧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预期。OPEC在其11月的石油市场报告中下调了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10万桶/日至220万桶/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2023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两端均面临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叠加地缘政治冲突致使多国政治博弈持续扰动石油市场,这必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更加剧烈。同时,从目前来看,2023年原油需求复苏显然并不乐观,而欧美国家的经济减弱甚至衰退必然会大幅降低原油需求预期,油价难以突破2022年高点,持续在100美元/桶以下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