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3244
194

天然气资讯周报(2019年3月第3周)

发布时间:2019-03-22

2019年3月15日至21日,重点监测城市平均最低温度为3.1℃,天然气消费量为49.9亿立方米,日均为7.1亿立方米。受温度继续回暖影响,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环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随着地下储气库完成采气周期,我国天然气市场迎峰度冬基本结束。

一、行业综述

本周重点监测城市最低温度平均为3.1℃,环比升高3.1℃,同比升高1.3℃,相对较高的温度对市场消费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本周天然气消费量为49.9亿立方米,日均消费量为7.1亿立方米,环比下降0.6亿立方米,降幅7.8%,同比增长0.5亿立方米,增幅7.4%。环比消费量小幅下降,同比增幅进一步收窄,符合上周对本周的趋势预测。

1、市场消费特点

本周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量由上周的5200亿立方米/日降至4900万/日,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气温相对较高,采暖季没有进行额外延长;另一方面是受经济、订单、购气成本等原因影响,下游用户用气积极性较低。

分地区分结构来看,本周华北、西北地区地区城市燃气用气量继续下降;北方热电厂用气负荷下降,部分热电厂停止用气;长三角地区整体用气水平良好,浙江省工业保持较高的用气水平;珠三角地区工业用气平稳,增幅较少;西南、西北地区天然气化工厂负荷平稳。

下周消费增长的基础将由采暖用气向其他用气结构转移,考虑采暖对消费量影响消失,预计下周天然气市场变化将受供应成本、用户开发、经济情况等方面因素影响,综合考虑,下周天然气环比、同比变化均与本周持平。

2、资源供应情况

本周我国国产天然气资源供应量较为平稳,接收站船期数量环比明显减少,运行负荷环比下降,石油公司冬季保供结束。

1)天然气冬季保供工作进入尾声

随着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第六采气周期结束,中国石油去冬今春保供任务接近尾声。2018-2019年冬季,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达50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7亿立方米,超冬季保供计划23.5亿立方米。其中,华北油田去冬今春采暖季总供气超26亿立方米。

去冬今春共进口中亚管道天然气194.4亿立方米,增幅10%;中缅天然气每日平均供气1500万立方米左右。

去冬今春LNG单日最大气化量突破1亿立方米,长贸和现货LNG同比增长14.2%和16.3%。唐山LNG接收站高峰期平均每3天接卸2船,大连LNG接收站接卸量同比增加34.97%,江苏LNG接收站外输量同比增长12.4%。

2)如东LNG接收站迎来新年第21艘运输船

3月15日,如东洋口港阳光岛的江苏LNG接收站码头迎来了今年的第21艘运输船。3月以来,江苏LNG接收站已累计外输天然气超3亿立方米。今年以来,整个接收站更是呈现出产供两旺的繁忙景象,截至15日下午,已接卸LNG 153.5万吨,外输、外运天然气21.5亿立方米,创投产8年来同期最好成绩。

3)大连LNG供暖季外输天然气17.63亿立方米

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5日,大连LNG累计接船19艘,接卸LNG 120万吨,同比增加31万吨,外输天然气总量约17.6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9亿立方米,增长28.42%。去冬今春均日管输量达到1027万立方米,高日管输量达到2400万立方米,扩销天然气13.97亿立方米。

4)储气库陆续结束采气期完成冬季保供任务

截至3月12日,2018-2019年供暖季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采气17.95亿立方米。大港油田储气库群于去年11月15日开始采气生产,共采气118天,日均采气1525万立方米,完成指令采气量的102%,超采2800万立方米。

3月14日,随着苏4K-4X井关闭,标志着苏桥储气库群第六采气周期结束,开始进入平衡期。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第六采气周期超5.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3亿立方米。

3月中旬,重庆相国寺储气库最后一口注采井相储15井的成功关井,标志着完成从去年11月开始的第五周期调峰采气保供任务。从2018年11月22日到2019年3月12日的第5次采气期内,相国寺储气库采气保供111天,共调峰采气13.6亿立方米,其中最多连续4天日保供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最高达到2028万立方米。目前相国寺储气库正式进入“采转注”的转换期,根据检修计划,工人们将对所有设备进行50余项停气碰口作业和检维修作业,为下一周期注采气工作做好准备。

5)中国深层煤层气首获日产万方大气井

华北油田深层、中煤阶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华北油田在大城区块1950米至2045米煤层设计的大平7井,自3月7日首上1万立方米后,截至3月18日,日产量最高达到1.1万立方米。这是国内煤层气井首次在这一深度取得突破,填补了世界1800米以深煤层气经济开采空白。

二、基础设施建设动态

1)安徽省规划新开工天然气干线管网

3月7日,据安徽省发改委公布,2019年安徽要建成巢湖—无为天然气干线管网,开工建设亳州谯城—太和等天然气干线管网。

2)阳江LNG项目将全面启动

3月20日,国家交通部批复同意阳江LNG调峰储气库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建设使用港口岸线。随着岸线的批复,太平洋油气与粤电天然气合作的阳江LNG调峰储气库项目建设将全面启动。

三、消费侧动态

1)山东首台天然气、煤粉两用热水锅炉投入使用

3月,山东省首台天然气煤粉两用热水锅炉点火试运行成功,该锅炉系统可以实现同一燃烧器内煤粉或天然气的燃料切换,确保不间断供热。济南热力集团浆水泉热源厂以前有4台锅炉,其中3台为高效煤粉锅炉,一台双燃料热水锅炉。此次新投入使用的这台天然气煤粉双燃料热水锅炉可实现即开即停,3分钟就可以进入稳定运行状态,切断煤粉供给即可瞬时实现停炉。

2)云南力争2020年天然气年消费量达32亿方

3月14日,云南发改委公布天然气发展规划,到2020年,云南省建成通达11个州市中心城市的天然气骨干输气网络,长输管道总里程达3000公里,天然气年消费量达32亿立方米,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6%左右;页岩气及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形成合理的LNG储备体系;居民气化率滇中城市群达到80%,州市级中心城市达到60%,一般县级中心城市达到40%。

到2025年,全省16个州市中心城市通管道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天然气年消费量达40亿立方米,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左右;页岩气及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开采,并形成产业化基地。

3)江苏省力争2020年天然气利用规模达320亿立方米

3月7日,江苏省政府公布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目标,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减少3200万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园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利用规模达到320亿立方米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5%以上。2019年底前,按照热电联产规划要求,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鼓励苏南地区关停整合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小热电。规划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共计61个,全部建成后可以新增供热管网151.03公里,新增供热能力4365吨/小时,新增燃气输送管线606.22公里。

4)海南省农村居民管道燃气入户率将达到70%

海南省住建局3月14日发布燃气下乡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至2021年,城市(城关镇)建成区管道燃气入户率不低于80%;乡镇建成区管道燃气入户率不低于60%;基本完成50户以上的村庄管道入户。农村居民用户管道燃气入户率不低于70%,2019-2021年每年入户率比例为20%:25%:25%;对于人口较少且分散居住的村庄,推广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四、价格调整及走势

1)西安市调整居民、非居民天然气价格

3月15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市天然气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发改发〔2019〕96号),对天然气门站和终端价格进行调整。

西安市天然气销售价格分为居民用气价格、非居民用气价格两类。执行居民用气价格的非居民用户范围,包括学校、幼儿园、养老福利机构、城镇社区居委会、小区自备锅炉采暖、市政集中采暖。

按照省上新的管道天然气配气价格管理办法,重新核定城市天然气综合配气价格为0.55元/立方米;调整分类配气价格,居民配气价格由0.49元/立方米调整为0.52元/立方米,上调0.03元/立方米,非居民配气价格由0.754元/立方米调整为0.704元/立方米,下调0.05元/立方米。

居民用气价格需疏导上游门站价格上调和省内管输价格下调后的涨幅0.056元/立方米。

综合以上因素,西安市城市天然气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共计上调0.086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下调0.05元/立方米(具体销售价格见下表)。

本通知自2019年3月16日起执行

2)西安市调整车用天然气价格

3月15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我市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的通知》(市发改发〔2019〕97号),自2019年3月16日起下调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同步下调,具体如下:

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下调0.05元/立方米,自2019年3月16日起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由3.20元/立方米调整为3.15元/立方米。

五、主要政策和重大事件解读

1)国家管网公司成立敲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内的八个《意见》。

会议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政策解读:因天然气物理性质决定,管道是天然气产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天然气“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这一改革目标一直在推进中,但因为管道独立触碰各方利益太大,虽然这一方案已经提出五六年的时间,但是具体实施措施仍没有确定。

此次国家层面正式宣布管道公司的成立,为管道独立确定了基调,预计年中管道公司有望挂牌,相应管道资产有望逐步纳入到该公司中。

2)山西国化与中石油签署煤层气战略合作协议

3月20日,山西国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就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调峰、销售、代输事宜,在太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开展我省应急储气能力建设,实现夏季消纳富裕煤层气产量,冬季发挥应急保障和调峰功能。从而构建全省多层次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应急储备体系的建立,全面提高全省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能力。

根据协议,国化能源在非采暖季向储气库注入富裕煤层气,为采暖期增加天然气调峰供气量,代储气量全部足额供应至山西省使用,做到煤层气高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国家干网、省级管网与储气库群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储气调峰设施集约运营、合建共用、互为应急的功能。

3)山东省立法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

山东省能源局3月1日在济南举行《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启动仪式,山东也成为国内第二个通过地方性立法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省份。

新颁布施行的条例共7章48条,对管道规划建设、运行保护、应急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了规范,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主管部门、管道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实施主体;保留了实践中证明有效的制度规定,着眼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突出应急处置,细化了管道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

4)油气对外合作项目“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中国油气对外合作项目开发方案从“审批”时代跨入“备案”时代,与国内自主开发的油气项目区别越来越小。以后油气对外合作项目仅需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在网上填报必要信息,所用时间较以前的审批相比将有大幅缩短。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油气企业积极性,方便中外油气企业合作开展,扩大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

煤层气开发技术难度大、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在该产业发展初期,为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中国设置了一批煤层气对外合作区块,以此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本次“审批”转“备案”对煤层气开发国际合作项目提供良好便捷的发展环境。

根据文件《取消“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在国内自营开发油气田项目原备案申报内容的基础上,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将明确对外油气项目的备案内容和程序,做好源头监管。制定油气发展五年规划时,两部门将事先做好部门统筹,包括通过开工前的环评、节能、用地用海等评估手续来保障项目施工的安全和高效等。并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并实施现场核查,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建设方案推进项目实施。对于故意报备不真实项目、影响投资信息准确性的项目,将被列入异常名录,撤回已备案信息。

3244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