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3208
187

天然气资讯周报(2019年3月第1周)

发布时间:2019-03-08

2019年3月1日至7日,气温大幅回升,环比升高2.0℃,同比升高4.2℃,受此影响,河北南部、河南、山东地区采暖基本结束,华北、西北地区采暖负荷大幅下降。本周天然气消费量为56.0亿立方米,日均为8.0亿立方米。

一、本周行业综述

本周天然气市场消费量增速放缓,日均消费量为8.0亿立方米,环比下降0.5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量由上周的1亿立方米/日降至8000万/日,增速降至11%左右。中石油销售量5.8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0.4亿立方米。本周城市燃气用气量明显回落,北方热电厂负荷下降,工业用气保持平稳,西南、西北地区天然气化工厂负荷增加。本周管道气资源充足,接收站LNG储罐库存较高,进口LNG资源量开始下降,地下储气库采气量同比下降。

(一)本周市场运行特点

初步统计本周天然气消费量为56.0亿立方米,日均消费量为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8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1%,环比下降0.5亿立方米,增幅6.9%。

本周重点监测城市平均最低气温为-0.4℃,环比升高2.0℃,同比大幅升高4.0℃。本周温度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增幅持续收窄。

下周气温将继续回升,春节假期错位影响结束。预计今年不会出现全国范围的采暖期延长情况,预计下周消费量同比、环比增长水平将进一步下降。

(二)本周基础设施情况

本周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行平稳,接受站接船量下降幅度较大,运行负荷环比下降,地下储气库采气量同比下降500万方/日。

1、中俄天然气管道将提前通气

2019年3月3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王宜林透露,中俄天然气管道将提前运营通气。预计今年12月初,中俄天然气管道能够提前投入运营。这比之前的运营计划提早了半个月到一个月。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方面不久前称,该公司输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完成99%,此外,预计最早将于12月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该项目计划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终点为上海市,全长3371公里,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

2、粤东LNG生产运行情况

2月23日,粤东LNG接收站春节后迎来的首船LNG。自2017年5月接收站投产以来,向粤东五市、湖北、江西、浙江及华北等地区下游用户槽车输送LNG超130万吨,CNG(压缩天然气)4.5万吨。LNG、CNG也被广泛应用于陶瓷、不锈钢、汽车加注等领域。

3、广汇启东LNG接收站2#16万方储罐完成升顶

3月4日,广汇启东LNG接收站2#16万方储罐完成升顶,储罐工程建设由外罐建设阶段全面转入内罐安装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投用,该储罐的成功建设将助力广汇启东LNG接收站实现年周转量300万吨的目标。

广汇启东LNG接收站当前LNG年周转能力为115万吨。2#16万方储罐项目于2018年5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一季度建成投用。该储罐的建设是广汇启东LNG接收站实现年周转量300万吨的关键项目,加上配套建设的海水气化工程投产后,将再次提升启东LNG接收站的仓储能力和周转能力。

4、福建2019年重点天然气建设项目

3月初,福建省发改委公布2019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中国海油在闽项目福建LNG新增5、6号储罐,福建LNG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漳州LNG接收站等项目入选。

5、中海油“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协产品将在沪上线

近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即将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协议产品:

长期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为不少于10年期的长期协议产品。每个标准产品包含4船资源(共1400万吉焦,约合26万吨),其中2船为中国海油长协资源,2船为客户自采或中国海油代采模式的资源,上述资源须以季度交叉分布原则进行计划安排。客户选择成交量应在一个标准产品的基础上以整数倍增加。提气方式可选择气态提气和液态提气,并均采用热值(GJ)为计量单位。其他细节将在客户准入资质审核完毕后通知入围客户。

6、中油管道公司全力推进天然气管道业务“换挡提速”

中油管道公司加快推进重大管道工程建设,2018年中俄东线中段、密云—马坊联络线等项目获得核准,闽粤支干线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北段建设全面提速,互联互通工程如期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三线西段、陕京四线、中靖联络线等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这些工程在今年为市场提供平稳供应等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今年中油管道公司将承担更为繁重的管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任务,中俄东线北段年内建成,中段和南段陆续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开工前核准复核、西气东输四线核准等工作都在加紧实施中。

二、供应侧动态

(一)冀东油田天然气日输气水平维持60万方

2月27日,冀东油田冬供天然气日输气水平保持在60万立方米左右,天然气、CNG压缩气、LNG下载等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二)川南页岩气区块首套撬装LNG装置开产成功

3月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宁215井撬装LNG装置出液,21:00开始充车,标志着这家公司的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建成的第一套撬装LNG装置,首次在川南页岩气区块开产成功!

宁215井撬装LNG装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2018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

(三)长庆油田日产天然气突破1.2亿立方米

3月6日长庆油田公布生产情况,长庆油田2018年生产天然气387.48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1月17日,日产量一举突破1.2亿立方米,创造了天然气日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2018年,长庆油田投产气井408口,管线焊接1121公里,贡献气量7.2亿立方米,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四)青海油田握紧“春耕”主动权

截至3月6日,青海油田今年已生产原油38.97万吨,生产天然气12.05亿立方米,春季稳产上产步稳蹄急。

2019年,青海油田计划生产原油226万吨、天然气64亿立方米。为此,青海油田大打高效勘探进攻仗,立足英雄岭构造带和阿尔金山前,集中70%以上的投资、工作量和人员,加强地质研究,加大地震力度,突出钻完井和压裂技术攻关,探索高产稳产工艺,加快规模增储建产节奏。

(五)中石油页岩气单井日产量创新高

6日,部署在四川省泸县雷达村的泸203井完成放喷测试,关井最高井口压力57.1兆帕,测试日产量137.9万立方米,成为国内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借鉴北美新一代压力工艺技术,结合川南地区深层页岩地质工程特征,采用“密切割+高强度加砂+暂堵转向”压裂工艺,成功实现了埋深近4000米、破裂压力大于110兆帕、水平应力差大于20兆帕、微裂缝较发育的页岩储层的体积改造。

三、消费侧动态

(一)2019年1月份上海天然气供需情况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1月份,上海燃气集团供应天然气1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

(二)国电中山民众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2燃机点火成功

2019年2月16日,由国电电科院承担调试工作的国电中山民众天然气热电冷联产工程#2机组燃气轮机首次点火,并顺利完成三次燃机热反吹,最终燃机于2月17日19时47分达到额定转速3000转/分,燃机升速率、轴瓦振动、轴瓦温度、级间温度、排烟分散度等参数正常,实现了一次点火、一次定速成功的目标。

四、主要政策和重大事件解读

(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石油天然气规划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

2019年2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油气行业规划管理,健全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等,国家能源局对《石油天然气规划管理办法》(国能发油气〔2017〕24号)进行了修订:

石油天然气规划重大项目涵盖跨境、跨省(区、市)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及地下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勘探开发。坚持底线思维,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加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特别是加大风险勘探,明确勘探开发部署和主攻方向。油气产能建设重大项目通过年度备案予以明确。

管道。跨境、跨省干线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纳入国家石油天然气规划。按照“全国一张网”的理念优化布局,统筹协调沿线经济发展,突出近期、兼顾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升管网输送能力,扩大管网覆盖范围,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及时消除管输瓶颈。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按照集约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纳入石油天然气规划的LNG接收站项目应符合天然气稳定供应需要和储气能力建设相关规划及方案;符合全国沿海LNG码头布局方案、项目所在地的港口规划及岸线使用要求;严格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严格管控项目围填海;同步规划外输管道,确保与天然气主干管道的连通。按照以上原则,各省(区、市)发改、能源会同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合理提出本区域LNG接卸规模和项目布局建议,避免无序、重复建设。

储气设施。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1号)对储气能力的要求,加快完善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布局,加强规划对储气指标的约束性。除因工程设计、施工等技术性因素制约且专家评估同意外,原则上纳入石油天然气规划的地下储气库项目,在无置换项目增补的前提下不得取消。

(二)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读《政府工作报告》: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增速与用电、货运等实物量指标相匹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农业再获丰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

2019年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3208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