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燃气管道遍布城市地下空间,服务千家万户,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为保障城市用能安全,多地区已在行业探索燃气管网可视化、管道运行实时监测、AI算法识别燃气泄漏、泄漏事件应急处置等具体场景,汇聚企业和政府相关数据,打通现有信息化系统。
河北 实现燃气行业可视化监管 河北将构建燃气管网数字地图 近日,河北省住建厅、省气代煤电代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城乡燃气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2023年12月底前,河北省将构建“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的城乡燃气行业监管信息系统,通过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采集分析全省城乡燃气行业信息数据,实现全省燃气行业可视化监管及数据联动分析,切实提高城乡燃气行业监管水平。 河北省城乡燃气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包括省级监管系统、市级监管系统、县级监管系统、企业信息系统。通过城乡燃气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河北将实现对燃气经营企业信息、设备设施、燃气管网、供气情况、异常监管等集成处理,对城镇天然气、农村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相关用户和设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燃气管网数字地图,形成全省城乡燃气行业“一张图”展示。 以燃气管网数字地图为基础,河北省城乡燃气行业将实现巡查巡检、入户安检等信息的采集与监管,利用前端感知设备或物联网设备,对门站、调压站、储罐、管线重点部位进行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监测,实时查看管网整体运行状况。对各类场站进行视频监控,为安全预警、模型分析、应急指挥提供支持。 浙江 率先采用数字孪生和机器学习技术 破解燃气管道泄漏的感知和防控难题 燃气管道遍布城市地下空间,服务千家万户,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为保障城市用能安全,浙能率先在行业采用数字孪生和机器学习技术,破解燃气管道泄漏的感知和防控难题。 据悉,浙能燃气股份公司把燃气安全风险监测拆解成燃气管网可视化、管道运行实时监测、AI算法识别燃气泄漏、泄漏事件应急处置等具体场景,打通现有信息化系统,汇聚企业和政府相关数据,打造“燃气安全一网智防”应用。 在多地研究试验的基础上,2021年与丽水青田县合作,实现对青田全县域燃气中压管道24小时智能在线监测,保障城镇燃气安全运行。 “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对实测的流量突变、压力突变等异常情况与样本数据进行校核,实现逆向的管网泄漏判断,一旦泄漏,第一时间报警,定位精准度在10米之内。”浙能燃气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方正介绍,系统还对接了浙政钉、数字政府综合应用等系统,为政府主管部门实时监管燃气运行安全状况提供支撑。 在实现数字化迭代升级的同时,浙能集团全面强化碳资产管理能力,响应推进全国碳市场的号召,全年累计完成碳交易量1166万吨,占全国成交量的近1/10。 一方面调结构、强创新,一方面抓改革、添活力,多措并举之下,浙能集团交出了亮眼答卷,截至2021年底,控股管理发电装机容量3835.5万千瓦。在营综合供能站208座,建成、管理省级天然气管网超2300公里,为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撑。 安徽 全面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 13个项目正在推进 近日,安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规划》提出一系列明确目标任务,从十九个方面,八大工程提升安全能力,全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规划》明确,要全面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立足“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 推动工程建设由燃气、桥梁、供水领域向其他领域覆盖,由各市城区向县(市)延伸。到2022年,基本构建以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为重点,覆盖16个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实现燃气7000公里、供水7200公里、排水1.7万公里、桥梁1800座的安全监测。到2025年,拓展到热力、电力、电梯、通信、综合管廊等领域,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让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规划》提出,通过实施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监测预警等八大工程,全面提升安全能力。在监测预警方面,以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提升项目和“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项目为重点。建设“1个中心”“1个平台”“2类感知”“3张网”和“N个系统”。
素材来自:河北日报、中新网、煤气与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