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4
0

港华气源:催生内生效应,构建多元化天然气保障体系

来源:华气能源猎头 发布时间:2025-08-13

原标题:催生内生效应 构建多元化天然气保障体系

来源:港华气源 2025年08月11日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中承担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国内产量稳步增长、进口规模持续扩大、管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供销储体系建设和“全国一张网”步伐加快,市场供应呈现多主体、多渠道特征,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逐步形成。

“未来希望通过降低终端用能成本,提升能源可负担性,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燃气行业生态。”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黄维义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上表示。

作为香港中华煤气气源供应链业务承接体的港华气源,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保供降本”的基本目标,为城燃业务发展激发内生动能,以一体化、协同化、多元化业务模式,创造可持续的供应链价值。基于集团稳固的下游市场和较均衡的产业链布局,一方面争取上游优质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产,持续优化气源结构;另一方面加强集团统筹,降低气源成本,提升保供能力。

储气罐+01.jpg

气源供应多样化和贸易门槛降低,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储气调峰能力,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城燃集团而言,这有助于其获得更多气源自主选择权,提升议价能力,同时也对气源统筹、需求消纳、内外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供应链环节中,能够综合调度的资源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依据不同客户对于不同资源的需求和定价差异,寻求利润空间。港华气源以上游资源和下游需求为核心,着力构建生态圈,提升天然气交易规模,打造流行性保供和资源市场的聚合效应。

强化资源运作,构建多元供应体系

面对天然气供需呈现宽松态势,港华气源通过积极与上游合作,持续扩大中长期资源规模,增强保供“底气”。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统谈分签,实现资源结构与需求侧的优化匹配。同时与国家管网集团在接收站、储气库、创新产品方面加强合作,发挥协同规模效应,优化资源调度通道,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延伸。

LNG接收站作为进口的重要通道,在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中具有接卸、储存、气化和调峰功能。港华气源依托香港与内地贸易组合优势,积极拓展进口采购渠道,构建并优化国际LNG资源池。并在LNG自主进口、联合采购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进一步增强气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集团通过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投资权益,向华南地区城燃企业供气。在唐山曹妃甸LNG接收站投资的2座20万立方米储罐,将形成自主进口通道和库容存储能力。

广东大鹏LNG接收站.jpeg

2023年,集团在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窗口期完成自主进口LNG首船现货。目前,已与国际天然气供应商落实了每年150万吨规模长期协议,将提供中长期进口资源保障。同时把握现货进口机会,加强国际国内资源联动,合理控制气源采购成本和交易风险。

深化需求统筹,凝聚行业合力

在国内布局多家天然气业务平台,以“商务+服务”模式双轮驱动,全方位对接需求侧,加强资源供需深度融合,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以供应保障为根基,优化资源池的统一调度,强化全方位统筹,助力城燃企业实现气源自主化、多元化及市场化运营。

实施“一企一策”差异化策略,突破难点堵点,协助下游企业攻坚克难,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发挥区域性业务平台特点,充分链接资源商、城燃分销商、区域贸易商,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商务灵活性。

微信图片_20231026165618.jpg

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行业共生,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港华气源一边大力“引进来”,构建以港华金坛储气库基地为枢纽的交易中心,吸引合作伙伴入驻,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快释放市场化潜力。一边大步“走出去”,依托资源优势主动开发外部客户,精准匹配资源需求,挖掘储备外部城燃及重点工业客户。

与此同时,聚焦对外合作发力点,与多家天然气公司及大型城燃集团在管道气供应、储气设施商业化应用、国际LNG采购、管道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利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地位等各方优势,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和业务创新,共同打造行业合作的新典范。

完善储运体系,提升保障能力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在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优化管网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华气源依托位于常州的金坛地下盐穴储气库,形成多路气源交汇转输和灵活的注采优势,为35家城燃企业累计供气超过7亿立方米。

储气库二期首批储气井于年内投运,地方合作项目常州市储气库也正加快建设,至2030年,储气库基地气井规模将达到40口,储气容量逾18亿立方米,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应急调峰保障基地。

港华金坛储气库一期2.jpg

位于四川威远港华燃气应急调峰储备基地,每年可源源不断地将页岩气加工为LNG。在储备、调峰、供应能力的基础上,还辐射至周边省市地区,与港华金坛储气库基地形成“东西合纵”。

这两个项目都已实现了各自与对应的国家管网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气源管道的互联互通,既有条件满足集团辖区内城镇燃气的季节性调峰保供需求,又能够对全国天然气管网的气量平衡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山西煤层气、宁夏煤制气建立上游液化生产项目供应链,夯实非常规天然气自营规模,以市场化原则向周边地区车用加气站、工业等终端用户销售,还可满足城燃企业需求,作为城燃项目的日常补充和应急调峰气源。

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流动性保供

香港中华煤气气源业务营运总裁周衡翔认为,“当前天然气市场资源相对宽裕,地区之间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大,行业正从资源能力性保供进入到流动性保供的新阶段。” 

多元资源的获取、储运能力的提升、流动性的释放,同时催生了业务模式的灵活设计和创新。港华气源利用储气库商业运作属性,在仓储功能上创新“储气银行”业务,基于资源池的加持和供需融合,通过气液转换、买卖转换、借还转换、存取转换,实现跨时间、跨空间资源流动。

聚合产业生态,以开放性、公平性交易为载体,推进智慧交易平台建设,将实现储气库产品线上化交易、资源池销售、需求侧调度等平台价值。

pki16587.jpg

面对新市场格局,港华气源在业务模式上精准落子,以“气液联动”和“气液联调”为落脚点,发挥管网互联互通优势,形成互补互供协同平台,盘活基础设施运行效能与资源流动性,实现保供使命和效益价值的双向奔赴。

未来,港华气源将以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构建产供储销一体化平台,不断拓展商业合作,提升供应链系统韧性,助力天然气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