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近日,《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1版)》报告公开发布,报告分为世界能源展望部分与中国能源展望部分,现将中国部分精选内容转载如下。
能源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协调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平衡发展,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必须统筹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必须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中国石油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和中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致力于成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统筹推进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协调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公司发展新动能。中国石油通过研究、编写和发布能源展望报告,力图提供一个科学全面的分析框架、一个专业研讨交流的平台,以期实现共研大势、共享合作、共谋发展。
中国部分
不同技术路径对中国能源转型影响
围绕落实“3060”双碳目标,近期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路径勾画。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是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但多数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仍在孕育发展中,给未来转型路径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鉴于此,报告着眼2060年,以参考情景(延续现有轨迹)和三种“碳中和”情景,分别从可持续转型、CCUS技术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更快突破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技术进展下的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能源结构优化路径与主要能源定位
主要用能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路径
不同技术路径对能源转型影响
主要结论
☆ 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将于2030-2035间达峰,约41.7亿-42.5亿吨标油(60亿吨标煤左右),之后略有回落,2060年降至39.4亿-41.1亿吨标油(57亿吨标煤左右)。经济发展动能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形成和能效提升是主要因素。
☆ 化石能源消费将渐次达峰。煤炭消费基本已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转向兜底保障;石油消费将于2030年前达峰,未来凸显原料属性;天然气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最佳伙伴”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稳定器”,其消费将在2040年达峰。
☆终端电气化与电力低碳化协调共促“双碳”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各行业电气化率均将提升,2060年终端电气化率将达60%左右,用电量将在13.3万亿-15.2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快速提升,2060年将达83%—91%。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仅电力部门投资就将在1万亿-2万亿元/年,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全社会燃料支出将于2030年前达峰,约9.4万亿元/年,之后随着用能规模及单位用能成本的变化,基本稳定在8.5万亿-9万亿元/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