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自去年11月15日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正式供暖以来,我国主要石油央企在产供储销贸环节全线发力,保障了在用气高峰期天然气稳定供应。其中,在海外资源利用方面,我国石油央企提前布局筹措,为冬季高峰供气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加大资源统筹力度,以国内自产气为基础,面向全球筹措采购天然气,进一步提升了保供能力,保障了冷冬里的民生用气需求。
去冬今春,受多轮寒潮天气和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能源需求特别是天然气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需偏紧。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加强协调调度,从供需两侧发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天然气进口由降转增,在天然气保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12月份,我国进口天然气1123万吨,同比增长18.0%,上月为下降2.4%。2020年,我国进口天然气1.02亿吨,比上年增长5.3%。 202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表现亮眼,不仅在数量上实现稳步增长,还在天然气进口金额上实现了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10166.1万吨,同比增长5.3%;进口金额2314.9亿元,同比减少19.4%。进口数量增加,进口金额减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天然气进口来源多元化继续推进。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LNG的来源国共24个。其中澳大利亚进口量仍居首位,进口量占比46%。卡塔尔居第二位,其后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管道气来源国前五名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俄罗斯。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寒潮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民生用气陡增,作为天然气冬季保供的主力军,我国三家石油央企以国产天然气为基础,积极筹措全球资源,为保障国内冬季天然气稳定供应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记者从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了解到,从上一个供暖季结束开始,中国石油就在全球筹措调集资源,通过四大油气输送通道补充国内供应缺口。特别是自去年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与俄气公司友好协商,通过中俄管道增加供气量20%,到今年初供气量提高到2880万立方米/天,为冬季天然气保供提供了可靠的增量资源。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充分发挥LNG与管道气的互补性,将多船LNG(液化天然气)长贸资源调整至近期到港。中国石油大连、唐山、江苏LNG等接收站安全平稳接收来自各方的气源,3座LNG接收站最大气化外输量已达1亿立方米/日,为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等地区高峰期天然气供应提供了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1日以来,中国石化已向市场供应来自国内和海外的天然气超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20%。今年1月,中国石化计划接卸LNG资源30船、超200万吨,在元旦春节期间积极保民生、保供暖。1月24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日气化外输量达3001万立方米,创中国石化LNG接收站气化外输最高纪录,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冬季用气紧张局面。 中国海油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1月19日,中国海油累计向国内供应天然气16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5.4%;日均供气2.0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000万立方米/日。自采暖季以来,中国海油累计为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17.53亿立方米,同比上年增幅超三成。 面对即将到来的牛年春节,我国主要油气企业持续加强资源调配,做好产运储销贸衔接,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天然气保供攻坚战还在持续…… “2020~2021年天然气表现得跌宕起伏,业内希望给出一些总结,总体上本人给的评价是正面的。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有几个亮点:一是天然气消费增量超出预期,全年增量超过150亿立方米;二是天然气日消费量创新高,突破13.2亿立方米;三是国产天然气增量仍然保持大幅度增产,页岩气突破200亿立方米;在高峰日总体协调把控能力表现得比较好,有惊无险地渡过高峰期;广东等省天然气消费增长喜人;交通等领域用气有异军突起之势。”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值得肯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也对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进行了肯定。“虽然全国天然气日供气量达到13.21亿立方米的历史极值,但是从政府到企业都有序应对,应该说我国天然气保供能力和天然气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是大幅提升的。”陈守海表示。 对于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带给业内的思考,杨建红认为,2020~2021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有其特殊性,带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一是目前看,我国储气采调峰能力不足,特别是日调峰能力不足;二是需求侧管理仍然需要加强,采暖等冬季不均匀用户左右供需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推动天然气利用和气价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对2021年的供需形势判断,我的主要感觉是纠结。一方面担心全年消费表现难以达到预期;另一方面担心冬季保供压力大。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4~10月份以推动天然气利用为主,鼓励消费;冬季以保供为主,特别是对广东等地一些往年供应宽松的地区要引起重视;要进一步加强天然气采暖研究,提前预测预警;要重视河南等雾霾严重地区的天然气市场研究,避免市场大起大落。”杨建红预测,2021年天然气市场更复杂,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增幅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