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常毓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战略与开发首席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油气战略、油气开发规划等研究,先后负责承担了国家和公司级研究项目100余项,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和E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常毓文:发布了全球油气田数量、剩余可采储量、油气产量等数据。这些数据分别是,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六大地区133个国家;全球共有404个盆地,15949个油气田(油田9017个;气田6932个);与2018年年底相比,油气田增加2160个(油田726个,气田1434个);全球油气储量保持增长:2019年油气储量增长503.36亿吨油当量,增长率为12.81%;储量分布不均:中东、美洲地区储量占比大,历年占比均超过50%;潜力存在差异:欧洲、亚太地区储量小储采比小,中东地区储量大储采比大;2019年年底油气产量79.8 亿吨,其中原油46.4亿吨,天然气39556亿方,增长2.34%。 常毓文:推进天然气业务发展是顺应能源转型和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球天然气市场中短期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低迷,对天然气业务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从全球天然气资源数据来分析发展趋势如下:1.全球天然气储量:不断增长、前15大资源国占比86%;2.全球天然气产量:产量持续增长、前15大生产国产量占比85%;3.全球天然气消费:消费量持续增长、分布极不均衡;4.全球天然气贸易:贸易量日益增加、LNG占比稳步增长;5.全球天然气上游投资:区域单位投资差异较大;6.全球天然气成本:不同供气方式、不同地区供气成本差异较大;7.全球天然气价格:三大区域市场价格大幅下跌;8.天然气业务发展总体趋势:近稳远长。 常毓文:从世界能源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趋势来看,油气仍是今后的主要能源,新能源还需经历逐步接替过程。在此过程中,能源类型由高碳向低碳、无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至2040年石油、天然气、非化石和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油气仍将超过50%,全球天然气进入黄金发展期,势必要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石油科技工作者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 常毓文:国际油价具有周期性特征,把握逆周期的战略时机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油价的周期性,即长周期由供给增加引发,周期8年;中周期由需求和突发事件引发,周期3~5年;短周期与美元贬值周期叠加,周期小于2年。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际油价暴跌,预计需要4-10个月恢复到50美元/桶。当油气价格将进入复苏阶段,开启新的缓慢增长周期,石油公司把握好逆周期的战略时机最为重要。 常毓文:“两高一低”指的是: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单位成本。对于石油公司而言,“两高一低”是油气开发的长期目标,技术创新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纵观全球油气,储采比为56.58,2019年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为1.13%,2019年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为1.80%,资本性成本为7.41美元/桶,运营成本为7.36美元/桶,这些数据表明,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对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性作用。 常毓文:天然气全产业链尤为重要,上游抓资源、下游抢市场是石油公司普遍做法。对于天然气业务而言,生产、液化、船运、气化、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是关键,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投资收益;国际大石油公司天然气业务普遍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在全产业链发展尚未有优势的中国石油公司,应采取购买、置换、联合经营等方式,不断完善天然气全产业链。 常毓文:资产优化组合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项目“有进有出”是常态。国际石油公司资产“有进有出”是常态。过去5年中,五大国际石油公司累计买入天然气及LNG资产365亿美元,累计卖出13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