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战略转变的根源是国际油气供求格局的变化。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和石油净出口国,已经没有必要再依赖来自中东产油国的能源。
因此,未来美国外交政策取决于他如何看待与俄罗斯、中国和中东国家等重要油气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制定重要的亚洲战略或中东战略。大选后无论谁上台,美国对外政策都将转向大国外交,而不是继续纠缠于无休止的地区战争。
今后美国将最大限度地开展以化石燃料为中心的能源外交,发挥美元作为主要能源结算货币的霸权地位。只要美元继续作为结算工具,美国的霸权优势地位就不会动摇,就可以继续以经济制裁作为外交工具,如对伊朗、委内瑞拉,甚至俄罗斯的经济制裁。
特朗普恢复2015年被奥巴马叫停的加拿大原油出口到美国的石油管线项目,2017年6月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废除《清洁电力计划》,削减可再生能源预算,大力推销美国产原油等一系列举措,也表明特朗普政府将把能源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工具。
同时,美国国内或中东之外的任何其他地区都可以满足美国能源需求,因此,美国不再需要保护霍尔木兹海峡,而是认为中国、印度、日本和其他油气进口国更应该保护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安全。
对俄罗斯
页岩革命和油价大跌之后,俄罗斯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依靠丰厚的油气资源储备,俄罗斯仍然对油气市场有重要影响力。
例如,2018年10月的减产协议主要是在沙特和俄罗斯之间达成的,其他欧佩克成员国被裹挟在内。尽管目前每桶60美元以下的原油价格对美国页岩气和页岩油的生产不太有利,但是由于预期中美之间最终能够达成贸易协议,国际油价仍有上升的余地。即使短期内难以达成中美贸易协议,也不会引发2008年那样的大衰退。
因此,俄罗斯预期国际市场对其油气资源的需求不会大幅度降低。
俄罗斯还在寻求巩固欧洲天然气市场,减少对东欧过境国的依赖。乌克兰危机造成的与欧洲紧张关系导致俄罗斯单方面终止了南溪管线。其他两条主要管线,土耳其管线和北溪2号管线变得更有希望。在如何联通俄罗斯与德国的海底管线问题上,欧洲存在分歧。
对欧洲大部分国家来说,管道天然气比液化天然气要便宜很多,而且符合西欧国家的经济利益。对北溪2号管线的反对主要来自美国,因为这条管线的建设将可能增加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并导致乌克兰的能源过境费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还打算出口自己的天然气。欧盟是美国过剩油气资源的最大潜在市场,而最大竞争者是俄罗斯。为了打击俄罗斯在欧洲的管道建设计划,美国不惜动用制裁措施以扰乱投资。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下,他不会为了欧洲利益而改变对俄罗斯的能源政策。
对伊朗
大选前,特朗普政府将继续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战略,并在战略和实用主义之间寻找平衡。大选后,如果特朗普当选,不排除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特朗普也有可能通过非战争的手段实现政权更迭,如更严厉的经济制裁。
当前美国方面认为,石油制裁已经大幅削减了伊朗石油的出口,但是也在担心或怀疑中国、印度、土耳其甚至俄罗斯仍然在用以货易货等方式购买伊朗石油。
大选之前的特朗普一方面希望其他产油国适当增加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朗供应的减少,避免油价过高影响选票;另一方面还需迎合石油生产商的利益,适当控制国际原油供应,提高油价,维持国内页岩油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性。
对以色列
以色列是个核国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地区大国。但是美国至今仍然遵守对以色列的安全和经济承诺。德克萨斯诺贝尔能源公司(Noble Energy of Texas)在黎凡特(leviathan)发现了海上油田,以色列也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
因此,除了与军事购买有关的对外援助之外,以色列不再需要美国的帮助。但是,当前特朗普政府过于亲以色列的态度,给中东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大选前特朗普亲以色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国内犹太人势力的支持以赢得连任。大选之后无论谁当选,对以色列的支持都将减弱,主要通过支持以色列的国防建设加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实现美国从中东全面撤出的计划。
因此,预计未来美国仍然会维持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支持,但是会把双边军事关系转变为经济贸易和商业关系。
对沙特阿拉伯
美国和加拿大石油产量的上升,降低了沙特和欧佩克的影响力。但是美国和加拿大页岩油产量的维持,需要较高油价,美国产页岩油至少要在油价每桶75美元以上才能获取利润。
因此,在原油供应和油价问题上,美国还需要沙特及其控制下的欧佩克的配合,特别是需要沙特的剩余产能来维持价格稳定。
同时,美国正在打造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和阿联酋等核心成员国在内的中东版“北约”,支持这些国家成长为全球和该地区的领导力量,以承担主要的安全和稳定责任。通过军事基地和海上力量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但是将把主要责任转移到沙特等所谓负责任的地区行为体身上。
对中国
贸易战已经损害了美国的能源出口,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最新关税威胁将阻碍美国能源出口,损害国内能源安全,并迫使中国从伊朗和俄罗斯等国进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对美国原油、精炼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报复将很快扩大到美国国内原油生产。而在此时,中国和其他亚洲石油进口国对美国开展资源外交的战略持警惕态度,认为过度依赖美国原油有可能被当作贸易谈判的筹码。
随着中国转向替代供应商,美国液化天然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难以恢复。在进一步中美贸易磋商中,美国有可能要求中国追加购买美国原油。
同时,美国还将把维持霍尔木兹海峡航运和稳定的责任转移到欧佩克原油的主要消费国身上。美国认为其在海湾的存在永远是必要的,但海峡的开放和安全不再是美国的主要责任。(孙霞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