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430
0

探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绿色秘密

来源:燃气在线 发布时间:2023-06-07

重峦叠嶂,一管即通;江河阻隔,一贯穿过。从河北省永清县出发,天然气旅经山东、江苏,最终接入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是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大动脉,在维护能源安全的同时,将“大资源”引向“大市场”。顺着天然气管道自北向南,记者探寻着高质量发展的雄厚底气,以及生态环境部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的生动故事。

全线贯通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4亿吨

每年近4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里程超过11.6万千米的主干管道,送往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便是其中之一。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点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终点是上海,全长5000余公里,分为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设。其中,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底投产通气。

在国家管网集团安全环保部总经理闫宝东看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特殊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管道设计输量380亿立方米/年,也是目前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

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绿色的。“到2025年全线贯通时,这项工程每年可向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闫宝东说。

然而,这样一条“绿色”管道的真正贯通并不容易。目前仍在建设的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联络压气站,自北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终点为西气东输一线白鹤末站,管道全长1509公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所经4个省份经济发达、环境复杂、人口稠密、水网密布,对施工技术、安全环保要求高。”生态环境部环评司的卞华锋告诉记者,为积极推进重大输气管道落地,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将项目纳入台账,提前介入指导环评文件编制。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审批。

南段工程共穿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环境敏感区30处,涉及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34处,管道两侧100米范围内涉及村庄108处近3996户。“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生态环境部环评司组织管道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及建设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从管道路由、敷设方式和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证,优化工程方案。”卞华锋说。

搭桥入地,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天然气管道建设是线性工程,管道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山地、平原、水网等各种环境,穿越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黄河边,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中俄东线冀鲁工程项目部副经理王立辉向记者介绍。

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管线路由和敷设方式,优先避绕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确实无法避绕的,尽量采取无害化方式穿越。

黄河流域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管道从北向南延伸,必须穿越黄河。但如何在管道安全穿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成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建设的重要课题。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黄河滩上,微风吹面。两三百米宽的河面,一边是德州市,一边是济南市。“我们提前进行摸排,综合考虑管道沿途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乃至交通条件等因素,经黄委会批准最终确定在这里采用水平定向钻穿越黄河。”项目设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的邓乔予告诉记者。

水平定向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供水、电力、天然气等柔性管线铺设施工的施工技术。“我们先在入土点利用小口径导向钻完成河流穿越,再用大口径的扩孔器和管道沿原线回拖,最终实现管道穿越。”王立辉介绍,定向钻的施工方式是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权衡之后定下的,主要考虑到对黄河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定向钻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施工场所面积较小,可以极大降低工程项目对周边植被的影响。而定向钻的入土点设置距离河道较远,能够最大程度保护穿越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2021年4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黄河”正式开工。2022年4月,工程正式完工。

“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环保泥浆实现全过程循环利用,尽量控制废弃泥浆产生量。同时安排现场人员对线路进行巡查,巡视是否出现跑浆、冒浆现象。”王立辉说,千般努力都是为了不让一滴泥浆进入黄河。

穿越黄河,只是无害化方式穿越的一个缩影。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建设中,或优化管线路由,或调整施工方式,施工对于自然环境的扰动被尽可能降到最低。

在江苏省东台市,为减少建设对泰东河西溪水源地造成的影响,项目将管线改线;在山东济宁市泗水县,149.9米的斜拉索跨越大桥在洙河水面上空巍然耸立,天然气管道腾空而起跨越而过,减少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扰动;在江苏省昆山市,项目将混凝土管顶入河床之下,再将天然气管道敷设其中,以顶管的施工方式穿越娄江……

从设计到监测,全方位守护动物的家

去年12月3日,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隧道顺利贯通。“这项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内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谈及长江盾构,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副经理王大伟尤为自豪。

事实上,除去盾构掘进距离,“万里长江第一长隧”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对于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长江盾构穿越点所处的长江入海口是江海洄游鱼类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当地位于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域环境流态复杂,营养盐类丰富,是刀鲚、中华鲟等重要品种索饵、洄游的理想场所。”王大伟介绍说。

如何在长江穿越过程中保护好刀鲚、中华鲟的家,生态环境部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指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段施工应尽量避开主要保护鱼类的繁殖期和洄游期。“我们意识到,降低施工带来的环境扰动并减少环境污染固然重要,但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保证鱼儿欢游。”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中俄东线江苏工程项目部经理白泉说。

设计是工程的先导,每一施工环节、每一技术领域都要提前设计好。于是在工程前期,环境影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等专项评价提出的种种措施,都被项目设计人员明确在每一个设计方案、每一个技术文件,甚至每一张设计图纸中。

设计的周全带来的是明显的效果。“刀鲚的洄游路线自下而上,其中3月至5月为渔汛高峰。项目采用盾构方式穿越长江,且减少夜间施工,在避开洄游高峰期施工的情况下,施工对其影响很小。”来自项目环境监理单位的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有限公司赵鑫宇说。

王大伟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去年在常熟开展的一场热闹异常的增殖放流活动,260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38000尾胭脂鱼被现场放流。这是长江盾构项目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大量生长性状优良、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的鱼类个体进入大自然,促进了生物种群的恢复与扩大。

与刀鲚、中华鲟的“待遇”一样,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嘴白鹭同样受到悉心保护。废黄河穿越现场,定向钻穿越江苏涟水涟漪湖黄嘴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500多米,而这本是“进度紧急”的工程施工,在4—8月却停了下来。

涟水段建设单位四川油建施工技术部部长陈小刚告诉记者,4—8月是黄嘴白鹭在当地的迁徙和繁殖期,项目现场严格执行环评批复要求进行避让。此外,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训,明确保护动植物种类、保护要求以及捕杀处罚等要求,避免出现施工人员捕杀保护动物的事件发生。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温笑寒

4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