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9月24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宝军在“首届西南天然气论坛”上就天然气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天然气改革面临的挑战、川渝地区建设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等议题发表了演讲。
李宝军认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是对现有天然气产业链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重构,新形势下实现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高水平发展的示范区加以引领。川渝地区在天然气资源、基础设施、天然气消费与利用、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具备打造可推广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一)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发展优势
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全国三大主力气区之一;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基础牢固。川渝地区以“搭积木”的方式,建成了日臻完善的环形蛛网式输气干线管网,形成了“产、运、销、储”一体化运行的配套系统,建成了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川渝天然气骨干管网系统从东、南和北三个方向与全国管网连接,形成“川气自用、外气补充、内外互通、战略储备”的格局。川渝地区已发展为国内天然气市场最成熟,消费规模靠前的地区,具有市场和气源紧密结合、下游产业链完整、利用方式多样、直供客户多的特点。2019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四川、重庆排名全国第二、第四,分别为17.0%、15.3%。
(二)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思路及目标
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思路是: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油气体制改革为重要契机,从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供储销体系、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和能量计量计价四个领域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水平与能量计量国内领先、市场化定价机制基本完善、产业链多环节供给能力国内领先、天然气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格局,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川渝样板。
1.扩大市场规模,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区。
2.活化协同机制,打造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示范区。
3.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示范区。
4.多方协同推进,打造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示范区。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雷;国际能源论坛原秘书长、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孙贤胜,就国内国际天然气发展形势和展望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杨雷分析了天然气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认为天然气改革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包括市场价格未占据主导地位、与国际市场不接轨、上游竞争有限、地方管网复杂等等,市场结构面临点对点的框架不支持多对多交易,涉及托运商、管输定价、容量分配、运营调度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亟待完善。建议企业应立足长远,谋划当下,抓住机遇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行业应加强自律,增强软实力建设和信息的分享;政府应保持战略定力,相信市场,提高透明度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加强与国际接轨。
孙贤胜分析了天然气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与挑战,认为天然气是推动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最现实选择,未来消费量和占一次能源比重将长期持续增长,主要的市场方向是替代煤炭。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防治的背景下,全球天然气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资源过剩和低气价也为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创造了难得条件。低气价不可持续,产业政策将对天然气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全球地缘政治日趋复杂,供应安全仍是各国考虑的重要因素。建议制定更严格的环保和碳排放政策,加大天然气替代煤炭力度;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改革和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并完善天然气市场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配气管网和储备能力建设,实现“普遍服务”;制定统一对外的进口策略,提高供应保障能力,鼓励签订中长期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