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33
1

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的变局影响及对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平台的启示

原创:秦朗 发布时间:2025-09-16

2025年9月2日,中俄蒙三国在北京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设备忘录。这一举措将推动中国天然气进口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引发供应商份额重构,并对市场化交易平台的资源配置优化提出新要求。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供应结构的历史性变革

根据协议,西伯利亚力量2号起自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乌连戈气田(世界第二大,历史上主要供应欧洲),穿越蒙古国后进入中国,设计年输气能力达500亿立方米,计划2030年投产,规模与被炸毁的北溪2号基本追平。此外,中俄同步提升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能力至440亿立方米/年,远东管道输气能力增至120亿立方米/年。届时俄罗斯对华供气总量将达1060亿立方米/年,占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的近20%(以2030年5500亿立方米预估消费量计),约占中国天然气总进口量的50%(根据2024年中国进口天然气1817亿立方米预估),这将推动中国天然气进口结构实现根本性变革。

image.png

据2024年数据,进口俄罗斯管道气均价为2.57元/公斤,进口LNG均价为4.09元/公斤,进口俄罗斯管道气较进口LNG均价低37%,据悉本次西伯利亚力量2管线的进口管道气价格比之前的俄罗斯进口管道气将更低。大幅增加的陆上管道气供应可降低居民与工业用气成本,助力经济发展;配合新能源产业转型,既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又能显著降低对中东、澳大利亚和美国海上LNG的依赖,有效缓解地缘风险;在彻底摆脱“气荒”困局后,中国得以充分发挥市场规模优势,逐步掌握全球天然气资源议价权。

二、供应商份额重构

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的建成将对国内主要供应商产生结构性影响。中石油作为该管线唯一进口主体,将独占500亿立方米/年俄气资源,推动其国内市场份额在2030年达到60%左右,压减其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价格更具优势的进口管道气,将对国内非常规气和进口LNG市场形成冲击,加速北方市场气源结构的替代进程,中石化/中海油则需加大非常规气开发(包括页岩气、煤层气)和海上气的开发和成本优化,优化进口LNG采购和布局,以应对国内管道气主导时代的新格局。

三、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议

随着国家层面的“开源”项目逐步落地实施,中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将根本缓解,为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提供支撑。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4260.5亿立方米。其中,市场化交易平台的天然气交易量已经占到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化交易平台应发挥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需聚焦三大方向:

一是数据AI赋能。完善天然气价格、供需等全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深度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捕捉国内外供需动态,预测价格趋势,发展和优化天然气价格指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撑。

二是资源优化配置。广泛连接产供销储运全产业链,推动协同发展。拓展交易产品矩阵,吸引多元主体与资源入场;依托全国管网、储气库及接收站基础设施,实现资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高效调配;开放用户间气源首次发售与转让交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与竞争效能;最终建成集交易、交收、结算、融资、资讯、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风险管理强化。联合开展现货、期货及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创新开发管道气供应稳定性保障、价格波动对冲等定制化风险管理工具,助力市场主体有效应对地缘政治、设施故障等突发风险。

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提供的增量供应将为市场化改革注入新动能,亟须资源方、设施方、需求方、第三方平台等各市场主体把握战略窗口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保障供应安全与释放市场活力间实现动态平衡,最终实现从“保供”向“优供”的转变,完成天然气供应“高质量发展”的质变跨越。


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