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浅谈我国制氢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氢能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2024年11月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将氢能正式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中,不仅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还表明国家将积极推动氢能开发利用及相关技术装备及新材料研究。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加注和应用等领域,其中制氢环节是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氢能产业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7月,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是我国氢能行业首个国家层面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通过系统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有助于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地方政府对氢能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氢能产量增长明显,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年产量超过 3000 万吨,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氢能联盟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氢能产量约为3550万吨,需求总量约为3300万吨,超过95%的氢气被用于石油炼化等工业领域(近年来我国氢气生产情况详见下图)。
氢气生产主要有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和新能源制氢等几种制氢方式。其中,煤制氢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制氢方式,占比约为62%,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具有明显成本优势,但存在碳排放问题;天然气制氢也占有重要地位,占比约为19%,但也存在碳排放问题,且受天然气原料价格影响,综合成本略高于煤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约占18%,主要是将富含氢气的工业尾气(如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作为原料,通过变压吸附等技术将其中的氢气分离提纯而成;可再生能源制氢目前占比较小,由于生产过程基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绿氢”。虽然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较低,但在双碳背景下,制氢产业从化石能源制氢向可再生能源制氢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制氢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化石燃料制氢面临的碳排放压力。目前,我国制氢原料的主要来源是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制氢产业的高速发展,长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制氢会加速化石资源的消耗,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面临的成本压力。利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制氢成本比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相对更高,且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绿氢生产需要高温、高压和高纯度的条件,对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较高,且需要先进的电解技术和高效的催化剂,这些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此外,绿氢生产设备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差,即设备越小、单位产氢的成本越高。
三是绿氢制备技术亟待提高。电解水制氢是绿氢制备的主要技术路线,碱性电解水制氢虽然技术较为成熟、成本较低,但能耗高,且制氢效率在60%-75%之间,与其他技术相比效率较低;PEM电解水制氢虽然效率高,但设备成本高昂,且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综合性价比不高。其他新型制氢技术如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仍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三、发展建议
为推动我国制氢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制氢产业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潜力,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绿色制氢产业发展。绿氢包括水电解制氢、生物质制氢、太阳能制氢和核能制氢等,在制氢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有利于尽早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更多鼓励绿色制氢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以降低绿色制氢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地方政府可根据国家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因地制宜制定当地的绿色制氢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设立绿色制氢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绿色制氢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制氢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多措并举有效降低制氢生产成本。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耦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制氢效率。鼓励绿氢生产企业与电网企业合作,利用低谷电力进行制氢,降低制氢过程中的电力成本。加大绿氢生产设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绿氢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
三是进一步加大绿氢制备技术研发力度。政府可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和制氢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绿色制氢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共享资源、联合研发等方式,加速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制氢企业除加大对绿氢制备技术研发的资金、人才等投入外,还可以探索与国际知名制氢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效提高国内绿氢制备技术水平。
相关推荐
- 2024-12-12 天然气资讯周报【2024年第49期】
- 2024-12-11 提高LNG加气站竞争力的建议
- 2024-12-10 浅析辅营业务剥离对城燃企业的影响
- 2024-12-03 天然气资讯周报【2024年第48期】
- 2024-11-29 机遇与挑战——我国天然气发电市场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