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立足国内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完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保障能源安全三大任务,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运用好绿色金融工具可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发展。
一、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更是化解能源危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在《中国能源革命十年展望(2021-2030)》提出的“十四五期间要努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量占比合计超过30%、煤炭占比降至50%以下,同时将安全高效发展沿海地区核电、小型堆核能综合利用”,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行业转型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二是发展核能,三是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前沿技术。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问题突出,现有清洁能源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仍然存在阻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但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智能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经营压力大,转型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二是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4%,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带来的风险挑战更加凸显;三是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对氢能、燃料电池、碳排放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投入有限,油气精细化开采、燃气轮机、电网系统核心处理器等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依然受制于人,尚不能实现全面自主生产。
二、绿色金融在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绿色金融有利于将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融入能源行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绿色金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根据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其中,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绝对主力,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5.9万亿元,规模为全球之最;2016年至2021年,我国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二)绿色金融对能源行业转型发挥的积极作用
绿色金融是撬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杠杆,金融业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抓手,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流向能源行业中更有利于环保的天然气、发电、风能等清洁能源企业,同时有助于控制高排放能源企业的无序扩展,有效促进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
一方面,积极支持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传统能源安全保供和升级改造需要大量资源配套与供给支持的情况,金融业通过精准营销、高效对接煤炭、煤改电升级改造项目清单,推动传统能源企业技术升级,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1季度向能源领域发放贷款1090亿元,重点支持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并积极申领运用人民银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助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建设银行支持煤炭、煤电升级改造清单内客户超百户,截至2022年3季度,新发放贷款260亿元;农业银行积极发挥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精准直达作用,2022年上半年累计向央企客户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240亿元,带动能源企业碳减排量超过500万吨。
另一方面,给予新能源企业多元化金融支持。新能源企业通常具有较高行业壁垒和较长投资周期,普通融资模式对其而言成本较高,侵蚀企业利润,制约风电、光伏等能源企业的技改和新技术产业化。金融机构根据新能源企业在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组合运用股权、债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样化绿色金融业务。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产品,为能源转型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建设银行于2020年成立了风电项目团队,为风电企业发放2.3亿元贷款用于风电项目抢装;兴业银行将“十四五”期间绿色融资方向聚焦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项目储备,近三年来承销绿色债券合计500亿元,2021年发行国内首只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2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新能源发电公司。
三、对绿色金融更好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目前,绿色金融在促进能源行业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绿色金融顶层制度涉及和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金融机构支持能源行业转型的绿色金融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单一,能源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对能源行业转型要求和绿色金融政策的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等问题。笔者建议发挥各方作用和积极性,推动绿色金融更好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政府及监管机构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确定绿色金融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国家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出台绿色金融支持能源行业转型的具体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操作指引和指标评价等配套政策,同时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监督评价机制,并持续跟踪和强化考核,考核绿色金融是否对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起到了预期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金融机构为能源行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质量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对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支持,深入调研能源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绿色专项信贷产品、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供应链等新型产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满足能源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金融需求。
三是能源企业学习利用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一方面,能源企业要深入研究学习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争取成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目标,享受绿色金融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主动加强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沟通,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争取获得绿色金融资源倾斜。此外,能源企业还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与流程结构,逐步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重视环保生产减少碳排放,规避绿色金融反向约束政策。
四是能源交易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创新合作,为平台会员推出绿色金融产品。2021年,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昆仑银行合作推出了天然气行业内首款线上融资产品“气易贷”,该产品专项用于满足企业在交易平台购买清洁能源天然气所需的货款,不仅缓解了部分能源企业的资金难题,也是推动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有益尝试。下一步,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继续与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合作,根据交易会员的多样化需求,创新设计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努力打造建设一个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交流和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