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李家杰针对能源产业发展带来2份提案,分别是《大力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和《关于加快推动天然气管道掺氢试点及促进天然气掺氢利用的提案》,从香港中华煤气的自身实践与落地经验出发,为我们国家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 创新与应用并举, 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及天然气管道掺氢试点 在国家“3060”目标指引下,我国能源科技创新领域发展迅速,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快速构建。其中,促进储能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氢能的发展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点。 “我国‘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国家要落实节能减碳任务,就必须加大能源科技创新,从能源供给和需求侧发力,加速构建高质量绿色能源体系。”李家杰认为,在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和清洁能源利用中,建议对储能规模化发展和氢能使用给予重点支持。 就此,针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李家杰带来《大力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提案,他认为,储能作为一种电网优质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可有效平衡新能源电力与电量的关系,有效解决新能源并网难等系列问题。 “储能技术发展对于‘双碳’目标的意义,以及其本身极高的商业价值已有行业共识,但与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储能规模又呈现明显不足。”李家杰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各地对于储能发展政策缺乏可落地的执行细则,储能技术创新也较为单一,全场景规模化应用不足,同时储能标准体系不健全。 为更好地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李家杰建议:“在政策层面,国家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新型储能市场的利益分配和交易细则等;在标准方面,建议完善储能标准和管理体系,推动储能标准体系与能源电力系统的标准衔接;在试点应用层面,建议打造储能整县(市、区)试点,加强‘分布式光伏+储能’的顶层规划,同时加强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推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 在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之外,李家杰认为,加大对已有燃气管网的“绿色改造”,无论是在减碳成果还是经济效益上,都有着更显性、直接的价值。李家杰建议可将香港已成熟使用的天然气掺氢经验引入内地,在内地进行试点推广,这样既可降低天然气的碳排放,又是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输氢方式,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在香港,城燃管网中氢的比例达49%,且已安全运行近50年。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如掺氢比例为10%(体积比),可消纳1700多亿度绿电,大幅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渗透率。”李家杰表示,内地已有相对完善的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平均能承受掺氢比为10%-20%以下的掺氢天然气,因此可以在内地加快推进天然气管道掺氢试点,以低成本的高效方式,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 李家杰在《关于加快推动天然气管道掺氢试点及促进天然气掺氢利用的提案》中建议:制定氢气管道输送专项规划,加快制定天然气掺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加大对天然气掺氢产业链的补贴及金融支持,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及人才培养,推进天然气掺氢的示范城市和试点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