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7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
2022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
提出未来将在七大方向确保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大力推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
页岩油气发展等
1
七大方向有哪些?
”
1
七大方向的新亮点?
”
油气增产向海要
本次工作推进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提高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程度。
今年年初,国内首份海洋能源发展综合性报告《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由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海洋原油成为中国原油增产主力。2021年海洋原油产量5464万吨,已超过2015年历史高点再创新纪录,同比增长5.8%,超过全国原油产量增量的80%。得益于绥中36-1、锦州25-1南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等大型油田的稳产以及垦利6-1等新投产油田的持续增产,渤海湾和南海东部逐渐成为我国海洋石油生产的中心。
中国油气增产向海要,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石油行业的共识。
海洋油气主要生产商中国海油自2001年上市以来,已累计获得超过300个商业发现,现有油气田超240个,2021年净证实储量达到573亿桶油当量,约为上市时的3.2倍,近三年储量寿命持续维持在10年以上。在储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海油的油气净产量从2000年的88百万桶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573百万桶油当量,油气净产量创历史新高,约为港股上市时的6.5倍。
今年1月9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渤海油田“十四五”期间将高质量推动“七年行动计划”,确保2025年实现油气上产4000万吨。
另一方面,海洋天然气产量也保持稳健增长。2021年,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达1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6.7%。陵水17-2气田产量规模的增长,东方13-2、荔湾3-1等主力气田的持续稳产,意味着围绕海南岛的东方、乐东、陵水、文昌等十余个气田实现互联互通,我国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为安全保供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海油未来三年油气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国内油气开发现状来说,海洋油气开发桶油成本更低,同时,海洋油气投资持续增加,更具经济效益。
自2014年以来,中国海油桶油成本实现连续7年下降,2021年持续保持了成本优势,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附近,与陆上油气开采相比,具有极高的竞争力。投资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师表示,中国海油是全球同行中成本最低的公司之一。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列入
“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本次工作推进会明确指出:大力推动页岩油、页岩气成为战略接续领域,坚定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
早在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超低油价的冲击,全球多家页岩油气生产商倒闭。但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初专门召开了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明确提出:为进一步做好原油稳产增产,需要突破资源接替、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等多重难题,在页岩油等新的资源接续领域寻求战略突破。会议要求,要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工程
今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并公布。《规划》强调,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坚持常非并举,明确强调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在100多个盆地的170多套页岩层系中均已探明页岩油气资源。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页岩油可采资源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全球排第三位,页岩气地质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
国内页岩油开发VS国外页岩油开发
我国国内页岩油资源虽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中,但与北美页岩油形成条件有很大差别,开发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差距。
北美多以海相页岩油为主,面积大,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高,油气丰度高,可压裂性强,技术先进,开发成本低。而我国页岩油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沉积盆地以及许多“小而肥”的中小型盆地,以陆相页岩油为主,面积相对小,有机质含量偏低,成熟度及油气丰度中等,同时我们的页岩油勘探开发起步晚,研究程度低,钻井压裂周期长,施工费用高。
中国页岩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尚面临众多特有的、有待攻克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特别是页岩油的勘探开发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效果远远不如预期。这也使得与页岩油气相关的科研项目拥有极大前景。去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位教授精心打造的国内第一套系统反映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著作出版问世,为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撰文 | 蒙苏
编辑 | 烛龙 火星 鱼笛
出品 | 碳客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