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137
136

碳储存:石油公司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来源:石油圈 发布时间:2022-06-27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856.png

石油圈HSE原创


作者 | 卡尼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桑托斯启动了一项新的商业项目:公布其 CO2储存资源(约1亿吨容量)和储存说明。桑托斯公司的行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用于碳捕获和封存 (CCS) 的 CO2封存资源是否会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利润水平?

从传统能源开发角度,油气公司的储量是评估其盈利估值的关键因素。但从能源转型及碳中和的角度来看,只单纯看储量来评估潜在盈利水平可能并不周全。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指将CO2从工业或相关排放源中分离出来,输送到封存地点,并达到长期与大气隔绝目的一种降碳技术。与可再生能源一样,CCS技术是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油气公司的业务结构,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通过运营CCS潜力,是否可以一方面解决油气公司的ESG问题,一方面提升油气公司的利润潜能?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904.jpg

 


01. CCS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020年,bp公司首先宣布其净零时间表。在当年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多家石油公司,康菲石油、Equinor、西方石油公司和道达尔能源纷纷出台其净零报告。有理由相信,在桑托斯公司之后,很快会有多家石油公司会宣布其二氧化碳存储能力。


重要的是,不仅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其他拥有勘探、开发经验的公司很可能会加入这项业务竞争。例如,美国Lonquist公司在开发符合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地质储存要求的油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类似Lonquist这样的公司可能会借着CCS市场需求扩大而获得巨大的发展窗口期,开发更多的储存潜力以满足非油气市场和普通民众的净零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907.jpg


02. 碳信用、碳税和收益


自1996年开始,Equinor 和埃克森美孚已经证明,在海中封存数百万吨 CO2是一种可以长期运行的方法。但是直到最近,CCS技术才真正迎来其在市场中的春天。比如,桑托斯公司 Moomba 天然气厂CCS项目于 11 月做出了最终投资决定,第一次注入预计将在 2024 年进行。


在这背后,澳大利亚政府分配的碳信用无疑是主推力。该公司表示:“的 Moomba CCS减排项目将有资格获得澳大利亚碳信用单位。” 与之类似,在美国45Q 税收抵免也正在促使相关公司尽快投入项目。比如最近Lucid Energy公司获准在二叠纪盆地的 EPA 井中进行封存,其中抵免额政策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无论是碳信用、碳排放权交易还是碳税,这些政策都在驱使高碳排放企业为其二氧化碳排放找寻一个出路。这也正是桑托斯公司选择披露其二氧化碳储存能力的原因,因为这可能在未来变成该公司利润业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油气企业的第三方钻探公司很可能会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这些公司可以为降碳压力下的工业排放源提供 CO2存储服务。除了能源行业外,众多的炼化企业、染料企业、建筑材料企业也都面临着降碳的压力。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911.png



03. 全新全球市场


尽管受地缘政治影响,近些年已经出现逆全球化的迹象。但是在二氧化碳封存和应用领域,正在酝酿一个新的全球市场,这个市场为已经枯竭的油井或可储存二氧化碳的干井注入了新的价值。东帝汶国家石油和矿产管理局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东帝汶正在走向这样的道路: “我们期待利用我们在天然气和油田中剩余的未开发资源,通过CCS,开发出碳经济的商业模式。” 


6月14日,英国北海管理局(North Sea Transition Authority)启动了第一轮碳储存许可招标工作,此次招标涉及13个具有碳储存潜力的板块。本次招标吸引了众多希望进入CCS市场的公司,包括本身已经在板块附近拥有油田设施的油气公司,也有希望进入该领域的其他公司。这可能也是全球第一场专门针对碳储存板块的招投标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914.jpg

6月22日,欧盟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碳市场和碳关税改革提案。其中,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的变化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关注。欧盟作为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之一,一旦政策真正落地,产品制造商必须主动降低产品含碳量或者被迫缴纳高额税负。在税费、碳市场费用和CCS费用之间,产品制造商必须寻求一个最优解。

在全球化视角下,如果将碳作为一种废弃资源来看待,那么碳储存能力将成为一种废弃物处置能力,这种关系将演变成一种服务贸易模式。站在跨境贸易的角度,出口退税、返税、直接补贴都是常见的贸易刺激政策。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条件不同,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水平、成本都不尽相同。这种价格差叠加政策激励,必然会加速这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围绕着如何处理这种“废弃物”,预计将迎来更多的商业模式设计和政策设计。



04. 国内企业的机遇


翻阅近期国内三桶油的ESG报告,围绕着低碳能源转型,三桶油走出了相似但又不同的路线。


中石油将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之一,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综合优势,推动中石油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大力实施“稳油增气”,推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到2025年占比提高到55%左右;2035年新能源新业务产能与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917.jpg

大庆油田首个CCUS示范工程实现减碳100万吨


中石化在ESG报告提到6大发展策略,洁净低碳能源自然少不了。报告指出,集团会加快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凈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努力建设世界领先洁凈能源化工公司。

中国海油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同时,中国海油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

结合三家国内油气巨头的表述来看,当前CCS资源大部分被认定为降低自身业务含碳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能源开采主业的伴随业务,并没有将其单独设计商业模式进行开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二氧化碳储存潜力进一步释放,油气公司是否会将其设计成新的商业模式,变成盈利增长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碳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213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