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作者:彭知军,前燃气从业者,现主要从事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
最近读《邓小平时代》,5月29日早上就燃气行业有点思考,手写了两页多,这两天做了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和大家做个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邓小平时代》,[美]傅高义 著,冯克利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有部分刊载。
总体而言,我国的燃气行业还处于“鱼肉乡里”的初级阶段。要认清这个现状,更要接受它。不是说有人多去开一些国际会议,站在论坛发表几个演讲,或者在一些国际期刊发表一些论文,就好像做出深度参与的样子,有了影响力。实际的好处呢,能不能再多一些,这是广大人民最关心的,供应能不能更充分,不闹气荒;价格能不能更惠民,不再搞“逆向阶梯价格”。
我们要冷静下来想一想。
原建设部于2002年12月底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城〔2002〕272号)。之后不久,2004年底西气东输一线全线商业运营。到目前为止,燃气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得益于上面这个文件起到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似的改革作用,起到了激发市场、发展市场、培育行业的作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应该获得鼓掌,但关键是依靠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其中有一些这样的问题、那样的不足,等等之类,都属于“成长的烦恼”。
注:
1.主坐标(左侧)为人工煤气、天然气供气总量;次坐标(右侧)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单位:吨。
2.数据来源: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全国历年城市燃气情况(1978-2020)
应该说,到了现阶段这个情况,有关燃气行业需要高质量更高形式的集中的话题,应该拿出来讨论,并组织相关课题研究,要抓紧开展。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在推进有关的工作,不过限于很有限的局部范围,大家都很小心。比如,浙江发布的《关于印发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要求推动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2022年3月浙江燃气市场“一城一企”获突破,由浙江瑞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瑞安新奥发展燃气有限公司与瑞安市安阳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签订整合协议,标志着该市6家管道燃气公司完成整合。该省已经实施了一轮特许经营评估,如何应用评估成果,值得关注。
2021年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城镇燃气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广东省内城燃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12个地级市城区管道燃气经营市场分割严重,存在多家城燃企业共同经营、企业规模差异明显等现象。5个县(市)存在2家及以上管道气企业。67个县级行政区存在2家及以上液化石油气企业。同一城区经营企业数量偏多,导致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运营成本提高,难以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资建设,在保供稳价、运营维护、应急抢险等方面劣势明显。广州市燃气市场分割尤为典型,而深圳市、佛山市等是“一城一企”典型,也是模范生。
2022年5月底,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域丰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广州花都中石油昆仑有限公司转让30%股权,广州燃气集团持有花都昆仑公司60%股权,实现控股。本次股权转让重组是响应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推动燃气企业规模化整合的重要尝试,有利于维护“全市一张网”的战略推广。花都昆仑公司是此轮规模化整合的第一家。
从更大地理视域看,当前,燃气行业形势有些接近“民主集中”,即资本相对集中,物理以分散为主,且物理分散的负作用远大于资本相对集中的正作用,这带来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以及“隐蔽”的成本是极大的,也在深层次地成为不均衡发展的原因。
比如,由于还有很多小型的或独立的燃气公司,他们的经营范围就像“根据地”,地理扩张已经到了天花板;队伍也像“游击队”,无法满足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财务状况不好,部分地处经济较好地区的燃气公司有盈余,多数勉强维持,或亏损。这办不了大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燃气行业的转型发展。事故频发是表征之一,气价、气源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资源相关问题频频发作也是表征之一。在气价高企的当前,很多燃气公司遇到了问题,有的甚至举步维艰,这既有“时运”的因素,也对规模经营提出了需求。
还有一个现象要引起关注,燃气公司过分重视增值业务,要警惕这种“偏离主业”或“自废武功”的风险。我们还处于“鱼肉乡里”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出去,国际化能力和战略都还没有到达能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最根本的实惠的水平线。
国家管网在批发、物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提升了质量和效率,但不可忽视是燃气终端模式可能削减了管网改革的成果,以及他们的努力,或者说,燃气终端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这主要是制度模式和物理两方面的。比如大型跨区域燃气公司是“连锁店”形式,由于燃气业务是本地化很强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下属项目燃气公司之间没有物理连接,难以形成协同效应,要不要“触动灵魂”地改革一下。
事实上,很多大型跨区域燃气公司都推行了区域化管理,在组织、人力、财务、采购等方面做了很多协同工作,但涉及根本的物理连接没有实现,未来的改进提升空间相当有限。当然,近年来,一些邻近的不同燃气公司之间也加大了互联互通,包括进一步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运营市场,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做法和机制。
基于以上,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是发起、动员和组织全国燃气市场大反思、大研讨,增加紧迫感、责任感,改进认识。
二是开展电力行业全面对标,从市场、生产和国际化等方面全面剖析,高标准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加速燃气行业“软实力”飞跃提升。
三是大力培养三级燃气人才,战略-经营-生产,要坚持10年以上,满足战略规划和短期目标的人力组织。对应健全完善燃气监管体制,以“旋转门”机制从燃气公司吸收大量成熟人才,加速监管队伍建设,为区域化整合纠偏,包括未来最大可能、更大范围的整合。
四是2022年4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研究燃气市场发展中在把握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五是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场手段为主,辅以行政助力,确定当前重点任务——推进燃气公司区域化整合,以提升效率为主;立足中长期改革方向,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