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低碳转型、新冠肺炎疫情和行业变革深刻影响着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推动燃气行业向产业链一体化、价值链多元化和生态链低碳化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向绿色转型给天然气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给天然气行业带来供需失衡、现货价格走低和产业链震荡,使油气公司面临经营风险和转型压力;行业变革使得燃气行业面临存量市场总量缩减和上游主体进入下游市场争夺增量机会的双重压力,面临来自于一体化油气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立体竞争。燃气行业需要形成“资源池”和“渠道池”应对产业链一体化趋势;燃气企业需要以技术创新寻找对冲绿色溢价的方法和路径;燃气行业要构建“低碳能源生态圈”。“十三五”时期中国燃气行业发展呈现规模化、一体化和头部化等特征,燃气行业应以低碳发展和融合发展为抓手,通过在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等领域开展投资与合作,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
01 燃气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燃气行业的发展与能源绿色转型和天然气产业变革密切相关。从整体趋势来看,燃气行业围绕延伸产业链以增强下游竞争力、拓宽价值链以提升综合竞争力、构建生态链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呈现出产业链一体化、价值链多元化和生态链低碳化的绿色发展趋势,行业正在重塑发展结构和方向。 产业链一体化 受益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天然气供应稳定增长,燃气行业作为公用事业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燃气行业由于居于产业链末端,随着上游企业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其一体化整合的趋势越发明显,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或头部企业横向整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为肇始,燃气企业传统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上游企业在资源投放上倾向于利益相关方,天然气直供模式更进一步冲击特许经营权,门站价格上涨压力也将进一步压缩燃气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空间。上游企业在终端市场的布局,将促使传统燃气企业调整产业链结构,强化下游优势并在中上游以及其他价值链环节进行布局。 对于燃气行业来说,应对产业链一体化趋势,需要在上游资源供应和中游基础设施两个方面进行资产或贸易组合,形成“资源池”和“渠道池”,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以多种资源组合丰富“资源池”内容。因为上游资产体量重、投资风险高、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燃气企业开展上游投资以获取稳定资源供应具有较大难度;若仅偏重终端供应,又难以对冲市场波动带来的供应和财务风险。因此,燃气企业可以采取长期采购协议、中短期采购协议及现货采购相结合的资源组合模式,通过不同的价格机制和采购数量以应对资源风险。其次,以多种渠道组合提升“渠道池”能力。在气源渠道方面,实现管道气与LNG的渠道组合,对冲价格风险和数量风险;在供应渠道方面,积极发展支线管网和LNG接收站,通过基础设施提升燃气企业竞争力;在销售渠道方面,合理配置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发电用户的供气规模和收益权重,实现业务均衡发展以增强长期竞争力。 价值链多元化 全球能源转型带来了能源行业的价值链分化与重组,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成为价值链重组的关键词。油气行业面对从传统勘探开发及炼化业务向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转型,油气企业呈现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围绕着应对气候变化导向的价值链的多元化,能源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受碳排放和财务约束弱的企业,将加速能源转型步伐,从油气业务主导向绿色低碳导向产业发展;财务约束强的企业,将逐步退出油气业务,甚至面临转型失败的风险。 燃气行业的低碳绿色发展,既面临着产业发展的共性挑战,也体现行业自身发展的特性。燃气行业具有资金密集性、资产耐久性和资本沉淀性等特征,且由于其提供基础服务,关系公共利益,其价格和服务都在严格监管的范畴之内。但是,燃气行业提升绿色弹性实现低碳发展必然会产生绿色溢价(Green Premium),且会被固化为燃气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燃气企业无法寻找对冲绿色溢价的方法和路径,将导致公共服务品质降低或公共产品价格提升,这不是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路径,也极大影响燃气行业低碳转型的成效。 燃气行业在低碳发展驱动下的价值链重组,需要重点围绕提升减排能力以及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展开。首先,以技术创新提升减排能力。对于燃气行业来说,在配送环节降低天然气的甲烷排放、提高天然气利用效能是提升减排量的重要途径。例如,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以及综合能源管理和用能技术等,都对提升燃气行业减排能力、增强天然气基础能源地位有积极作用。其次,以数字化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数字化是油气行业提升效率、改善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普华永道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年,由于产量增加和项目启动时间缩短,数字化应用平均将带来10%的收入增长,同时运营效率提高将使成本降低8.5%。收入增长和运营成本降低将有效增强燃气企业的财务能力,为应对绿色溢价和实现融合发展创造经济可行性。 生态链低碳化 中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接近100亿吨,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这3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86%。化石能源中天然气最清洁,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况下,天然气可比石油和煤炭减少33%和53%的碳排放。因此,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多元路径中,天然气替代将是碳减排的第一步。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正在接近投资者的成本拐点,油气行业向绿色、低碳、无碳的能源转型,将推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形成“低碳能源生态圈”,油气企业未来将逐步拓展并聚焦“油、气、热、电、氢”五大集群产业,实现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智慧能源的跨越。 生态链低碳化发展给燃气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燃气行业既具有在脱碳过程中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优势,也面临与可再生能源、氢能等的竞争。特别当供应安全得不到保障或成本竞争不能取得优势时,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的地位会受到挑战,燃气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受到抑制。其次,当资本市场认可绿色经济所带来的结构性转变时,燃气行业的市场价值将受到影响,市场为燃气行业转型所提供的投融资能力也会被削弱,进而对燃气行业整体发展造成资本和财务压力。 因此,燃气行业构建“低碳能源生态圈”,需要在增强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的基础地位以及提升燃气行业的绿色内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燃气行业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依托于天然气在“低碳能源生态圈”的定位。只有当天然气作为低碳、安全和高效的基础能源地位得以确立,燃气行业才具备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降低天然气供应成本,尤其是实现天然气生产、运输和应用的低碳化,将是包括燃气行业在内的天然气产业链参与者们共同面对的课题。其次,面对热能、电能与氢能的综合竞争,燃气行业如何凸显自身优势,并与新能源实现融合发展,进而丰富燃气行业的绿色内涵,也是燃气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02 燃气行业发展展望 “十三五”期间燃气企业投资情况 “十三五”时期,中国燃气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参与者通过整合市场内部或收购上下游企业以提升竞争力,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2020年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相关油气管道资产,天然气产业竞争格局和产业链利益分配进入全新时代。 在国际经营与投资合作方面,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港华燃气公司未披露相关信息,昆仑能源公司在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阿曼、秘鲁、泰国等投资经营原油项目。新奥能源公司2016年与道达尔公司签订10年内供应50万吨LNG的购销协议,2020年与bp公司签订2年内供货30万吨的LNG购销协议;2020年与韩国SK集团旗下SK E&S公司完成新奥舟山LNG接收站10%股权的交割,SK E&S公司成为舟山LNG接收站公司股东之一;2016年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桑托斯公司(Santos Limited)11.7%股权,进入上游开发澳洲燃气资源;2018年购买东芝美国LNG业务100%股权。北京燃气集团旗下的相关业务有:2017年,北京燃气集团通过北京燃气新加坡有限公司投资了俄罗斯上乔油气田项目,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的上乔油气田股份公司20%股权,同时获得了该油气田未来输往中国天然气的优先购买权;2018年,北京燃气新加坡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下属子公司签署了关于投资俄罗斯车用气市场的合作协议;2020年北京燃气蓝天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子公司宁波北仑博臣能源、湖州博臣天然气及浙江博信能源30%的股权予韩国SK集团旗下的SK E&S(香港)有限公司,通过股份转让建立合资关系。 分析“十三五”时期燃气行业主要市场主体的投资与国际合作活动,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首先,“十三五”时期燃气市场横向整合趋势显现。2020年燃气市场投资交易金额达到257亿元,较2019年增长260%。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例如中国燃气公司“十三五”时期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项目累计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港华燃气公司达到13%。 其次,部分燃气企业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方向进行探索。例如北京燃气公司投资俄罗斯上乔项目,尝试进入上游资源市场。需说明的是,此例属于个案,燃气行业聚焦终端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 再次,以国家管网集团设立为分界点,具备上游资源优势的企业进入终端市场的意愿强烈。以昆仑能源公司为例,其2019年和2020年并购的终端项目涉及39家城市燃气企业,扩大终端规模的意图十分明显。 最后,燃气行业国际合作以贸易合作为主体,以股权合作为补充。在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受益于LNG接收站窗口期开放和管网的准入开放,燃气企业具备以终端市场对接上游资源的基础设施条件,燃气企业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十四五”燃气行业绿色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燃气行业呈现的规模化、一体化和头部化等发展特征,是在市场竞争深化和管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形成的。展望“十四五”时期,在“碳排放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驱动下,燃气行业面临低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产业链一体化、价值链多元化和生态链低碳化的趋势引导下,燃气行业需要深化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低碳能源融合发展等方面的谋划和布局,通过降低脱碳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以对冲绿色溢价,通过合理布局新能源以实现融合发展。为此,燃气行业可以在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等多个领域开展投资与合作,提升低碳发展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在资源领域的发展。获取稳定供应和有价格竞争力的天然气资源是燃气行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开展产业链上游合作仍然是燃气行业发展的优势选项。另外,在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领域的资源配置也是燃气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氢能利用为例,实现城市燃气与氢能的协同发展,例如将燃气通过水蒸气重整反应或其他方式转化为高纯度的氢气作为燃料,应用于民用和工业领域,将会极大拓展燃气行业的发展空间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天然气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将对相应基础设施提出更大需求,尤其是与氢能及清洁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将是燃气行业发展的可选方向。 在运输方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发改基础〔2017〕965号)提出,2020年末天然气管道长度要达到10.3万千米,2025年达到16.3万千米,而当前我国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7.6万千米,与国家目标差距较大。随着天然气应用领域和区域的不断扩大,对管道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氢气与天然气的掺混运输,也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储气设施方面,国家发改委要求城市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要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以2019年为例,燃气行业消费量约为1139.8亿立方米,5%的应急储备能力需要配套建成57亿立方米的储气量,总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目前缺口和短板还比较明显。 在LNG加注设施方面,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则Ⅵ修正案设定了船舶大气排放标准,LNG作为燃料可以替代燃油满足公约要求,因此LNG作为船用燃料前景广阔。积极发展LNG加注基础设施,以满足LNG燃料船与其他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求是燃气行业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方向。 三是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低碳和清洁能源技术等在燃气行业的应用与融合将直接决定燃气行业发展的绿色内涵。 在清洁低碳技术方面,2019年全球油气公司对清洁技术的兼收并购和风险投资活动创历史新高。通过清洁技术的兼收并购和风险投资,油气公司获得相关技术和能力,发展新的低碳业务线以实现能源转型,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IHS Markit公司预计,到2025年主要油气公司在低碳领域的总支出将达到100亿美元(2018年为60亿美元),通过兼并和风险投资为低碳业务链奠定基础,并帮助油气公司在核心领域以外的行业迅速建立业务。油气公司在清洁低碳技术领域的投资集中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交通运输业领域是建立在油气行业现有能力基础上的。天然气脱碳相关技术,例如生物甲烷、氢气、天然气与碳捕捉等,在未来的低碳转型中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在数字智能技术方面,受绿色转型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燃气行业在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严峻挑战,通过实施数字化以提高行业整体效率,是燃气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与能源相关的智能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储能、新型燃料电池、微网、智能电表、能源互联网等是能源智能技术的热点领域,这些技术将为燃气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原文信息 题目:中国燃气行业发展环境、趋势与展望分析 作者:徐金海 作者单位: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刊登期号:《国际石油经济》2021年第6期 浏览和下载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