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LNG接收能力达3000万吨以上!梳理《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1-07-16
7月7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原文如下: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宁波市能源局:现将《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推进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期,是我省深入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我省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能源发展战略,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天然气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年平均增速约为12.9%。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天然气消费14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其中管道天然气105.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9.7%;非管输天然气消费约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4%。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管输天然气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管输天然气通达县(市、区)已达82个,除部分山区县和海岛县采用LNG非管输供气外,已基本完成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天然气。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增舟山新奥LNG和新疆煤制气两个气源,新建成甬台温、金丽温等干线项目,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3528公里,形成“八气源、网络化、县县通”的供气格局。LNG接收站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建成浙江LNG接收站二期、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一期,接收能力新增600万吨/年,累计达到900万吨/年;开工建设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二期、温州LNG接收站一期、嘉兴LNG中转储运项目、温州华港LNG储运调峰项目。我省储气能力达到8.2亿标方以上,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储气任务。出台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以管网独立和管销分离、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为重点的改革任务,标志着我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正式开始。2020年,陆续出台《浙江省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网代输试点规则(试行)》《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实施细则(试行)》《浙江省省级天然气管网调度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管理办法》,为建立上下游直接交易、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扁平化规模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2020年底,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第五个天然气交易平台。一是上游资源方相对集中,市场竞争不充分,地位不对等,下游用户与之协商谈判难度大。二是城镇燃气企业仍实行顺价销售机制,缺乏降低天然气采购价格的动力。三是城镇燃气企业扁平化规模化改革涉及多方利益,实施难度大。天然气管道输送瓶颈有待突破。随着宁波舟山LNG接收中心产能的扩大,现有杭甬线管道已无法满足LNG资源的外输需求。我省地形复杂,管道建设空间趋紧,新建管道的路由选择更加困难。不断增多的第三方施工风险、极端地质灾害风险、电化学腐蚀风险和无人机破坏、网络攻击等新型安全风险加大了管道保护工作难度。(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能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将是我国油气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时期。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方向,积极顺应国家改革形势,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资源采购和开发环节,建立天然气辅助服务市场,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油气供应保障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充分考虑国家在我省的能源战略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保供、提质、创新”为核心,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体系,完善集疏运网络,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保障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建立健全安全、可靠、高效、智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围绕能源资源供应安全,以保障省内需求为基础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渠道。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提升储备能力,进一步提高供应安全保障。天然气。2025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315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提高至12.98%。全省城乡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40%以上。LNG接收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其中自贸试验区接收能力达到2300万吨以上),储气能力达到18.4亿立方米以上,舟山、宁波、温州三大LNG外输通道建成,完成与国家天然气干线对接,实现双向输送。到2025年,我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存能力总计达到1.2亿吨标煤。加快建设温州LNG接收站、舟山新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推进六横中石化、六横浙能、浙江三期、舟山新奥三期、舟山衢山等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嘉兴独山港、玉环大麦屿、温州状元岙等沿海中转、储运、调峰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东海丽水气田海上储气库。建立全省LNG设施储气能力为主,相邻地市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储气设施为辅,自建本地化储气设施为基础保障的储气体系,形成海陆并举、四方来气、储用平衡的安全保供格局。以宁波、舟山、温州三大LNG接收站集中区域外输通道建设为核心,形成“多级压力、内输外送、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全力推进杭甬复线、甬绍干线等大容量输气干线以及LNG外输管道规划建设,尽快消除管网输送瓶颈。加快推进川气东送二线浙江段建设,尽快完成西气东输二线等输气干线技术改造,与周边省份形成管道互联互通、资源互供互保。进一步完善省内输配管网布局,扩大管网覆盖区域,优化管网工况,提高输送能力和安全保障。逐步落实油气储运设施公共化,推进储运设施资源共享,通过互联互通、资源串换等方式,充分发挥现有油气管道、油库、LNG接收站等设施的储存和运输能力。打破企业自建石油管道的壁垒,向沿线其他企业油库开放,提高管道负荷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融合省内天然气管线,形成全省一张网、一盘棋,改善管道运输负荷不平衡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地方建设的城市高压管道纳入一张网统筹调度运行。大幅增加气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完善气电协调运行机制,研究探索气电运营新模式。增加气电发电小时数,优化天然气机组运行方式。适时调整天然气发电价格政策,鼓励高效机组参与电力改革。支持气电机组参加天然气代输试点并逐步完成上下游直接交易,争取低价气源,有序提高天然气发电利用水平。鼓励在新建LNG接收站周边配套建设高效气电项目,支持气电企业直接采购气源。积极发展工业用气。在集中用热需求相对集中且增长较快的地区,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代替煤炭热电联产项目。鼓励大型石化项目用天然气替代部分煤炭消费,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炼化一体化项目能效水平和排放水平,确保达成高能效、低排放目标。在能耗水平较高的建材、纺织等行业,鼓励采用天然气满足新增用能需求。提高城乡居民天然气气化率。积极布局建设城乡天然气管网,不断提高管网覆盖率,大力培育用户市场。在天然气利用较为成熟的地区,积极推行“镇镇通”,逐步实施“村村通”,加快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做到同规同网,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因地制宜保障均等普惠。在天然气利用基础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建设城镇配气管道,扩大管道燃气供应范围。在管输天然气暂未通达地区,因地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天然气利用。推进管网公平开放。稳步推进管网独立、管销分离改革。根据《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相关服务信息公开,统筹全省天然气管网运行调度。扩大上下游直接交易范围,逐步推行长输管网、LNG接收站及储运设施等向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加快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完善天然气供应格局,消除不合理中间转输环节,推动实施价格监审、新增接气点、供气管网优化等改革举措。强化管道燃气特许经营监管,定期开展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鼓励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供气、安全和服务能力,保障用户权益。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购气价格由市场决定,中间管输价格由政府监管,终端销售价格公开透明的天然气价格新机制。通过逐步推动城燃企业、电厂等用户自主采购,建立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购气和用气价格市场化。加强输配环节成本监审,完善输配气价的定价方式;对民生用气实行最高限价。建立健全储气设施独立运营模式和市场化投资回报机制,完善城燃企业储气成本通过终端销售价格合理疏导渠道。保障天然气行业稳定有序发展。推动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天然气商品交易平台、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管容交易平台等系统,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功能,建立履约保证、违约追责等保障机制。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贸易商,有效提升交易规模;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等能源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扩大交易品种。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推动大宗商品期现市场联动。建立天然气购销新机制。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推进管道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鼓励用户多渠道多方式采购气源。推动市场参与方在交易平台公开发布资源供需信息,通过数字化模拟方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天然气交易市场。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土地、海域、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煤炭石油天然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对实施难度较大的油气管道等线性工程,各地要强化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等部门协同,及时协调解决路由选址、征地拆迁、涉河涉堤等难题。强化煤炭石油天然气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加强供需两侧预测预警,加强供应动态跟踪监控,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完善滚动调整和动态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和总结评估,重点监管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确保规划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