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蒙苏
5月18日,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北京燃气、华润燃气和新奥能源为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石油为联盟第一届理事长单位。
联盟提出,各成员单位将共同行动,力争实现2025年天然气生产过程甲烷平均排放强度降到0.25%以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努力于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油气企业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的影响力。
这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油气企业成立的首个联盟组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问题,甲烷是油气系统非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切入点。
于是,在甲烷控制排放这个环节,“三桶油”果断结盟。而与此同时,从“双碳”目标后“三桶油”的各种布局、动向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减排目标一致,路线差异明显,却又殊途同归。
今年1月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视频签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4月17日的央视《对话》栏目中,张玉卓表示,未来的中石化,将被打造成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是“三桶油”最活跃的一个,这与中石化的“十四五规划”有关——







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将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在这一宣言和之后董事长汪东进发表于《国资报告》的署名文章《把握能源转型大势践行绿色低碳战略》中,都明确了中国海油多层次的低碳减排计划——







2月17日,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接受央视《开局之年访央企》专访时,明确表示:中石油把绿色低碳纳入了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希望中石油到“十四五”末,化石能源和低碳、零碳能源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50年左右基本达到近零排放的目标。在公司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戴厚良透露,中国石油正在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


石油企业转型升级,进军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新能源被完全替代不太可能,石油行业的生命周期还将延续。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主力部队还是要把石油的阵地坚守住,一方面要发展新能源、推动转型;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国家战略,石油央企作为国家主力部队,需要进行战略部署,统筹发展。我们必须看到,能源低碳转型既不容迟疑,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世界80%的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电气化转型仅能助力全球完成约30%的“净零”排放目标。因此,除发力新能源,探索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石油企业低碳减排之路上同等重要的课题。“三桶油”需结合各自优势,以及国家能源现状和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低碳转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