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321
167

“十三五”成就|发展成果层出不穷的五年

来源:王若曦 国家能源报道 发布时间:2021-02-08
“十三五”对于能源领域而言,是不平凡的5年,也是成果层出的5年。这5年,煤炭、油气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求发展。这5年,煤炭、油气行业通过调结构、挖潜力,将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5年来,煤炭、油气行业在市场改革、技术装备创新、优化生产消费方式、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获得了提升,最终实现圆满收官。


发挥能源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能源局因地制宜抓好扶贫工作,以能源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持续落实乡村振兴具体措施。2018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能源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脱贫攻坚目标:到2020年,贫困地区能源资源开发有序有效推进;贫困地区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达到或接近本省(区、市)平均水平。

能源保障为国家能源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2020年10月,国新办举行能源行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发布会,会上指出,能源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发挥了重要的脱贫带动作用。2012年以来,贫困地区累计开工建设大型水电站31座、6478万千瓦,现代化煤矿39处、年生产能力1.6亿吨,清洁高效煤电超过7000万千瓦,合计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聚焦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构建


冬季取暖方式粗放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

近年来,国家聚焦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构建。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此外还提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目标任务。

能源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成效如何?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能源领域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增量中占65%以上,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达到60%以上,替代散煤1.4亿吨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5%。



紧扣“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改革思路


“十三五”时期,油气行业围绕“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中心思路,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政策的频出让市场化发展方向日渐明朗。

勘探开发方面,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竞争出让更加全面,有偿使用更加完善,事权划分更加合理,监管服务更加到位”的矿业权出让制度。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矿业权转让规则,并提出建立完善油气地质资料公开和共享机制。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明确“探采合一”制度细则。

管网方面,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为“十三五”油气行业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后续又出台多项政策细化改革举措。

为规范油气管网设施开放行为,2018年5月,国家能源局启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信息公开和信息报送专项督查。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此外,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测算相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细化了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测算原则和程序等内容。

2019年12月,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的成立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油气市场改革带来深远影响。

价格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又逐步放开储气设施相关价格、化肥用气价格、交易中心气量价格。

2018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推动实现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

此外,近年来,《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国家持续加强输配环节价格监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优质产能不断释放,全行业展露新面貌。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8年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煤炭行业继续退出落后和无效产能,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继续完善煤炭动态平衡长效机制。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年,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尚未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务;继续大力淘汰关停不达标落后煤电机组。

对于煤炭去产能成绩,国新办于1月就近5年重特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回头看”情况举行的发布会指出,从2016年以来,全国淘汰关闭退出煤矿4800多处,退出产能每年近8亿多,48个产煤地市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



夯实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油气领域妥善应对各类风险,夯实供应保障能力。油气领域,主干、区域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储气能力建设明显加快,油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煤炭领域培育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保障煤炭行业平稳运行。

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号召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的不利影响,油气领域实现逆势突围,勘探开发仍取得不俗成绩。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于2017年7月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城镇燃气企业、销售企业应履行的储气调峰责任。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供气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各地区储气能力建设目标。国家能源局2020年全年安排16.92亿元支持地方储气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是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的重要发展期,要统筹国内外天然气资源和各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鼓励各种主体投资建设天然气管道。经过5年不懈努力,我国新增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近1.5亿立方米,新建原油干线管道4000千米、成品油干线管道8000千米、天然气管道2.6万千米,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持续规范煤炭行业市场秩序,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推动煤炭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不断健全,“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得到广泛认可,履约率稳步提升,产运需各方有效衔接,信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据《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2年以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34.1亿~39.7亿吨。努力保持原油生产稳定,2012年以来原油年产量保持在1.9亿~2.1亿吨。天然气产量明显提升,从2012年的110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1762亿立方米。


2321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