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冬季是天然气用气高峰期。2020~2021年供暖季,我国多地区遭遇了几十年未遇的大寒潮,气温骤降,天然气生活、采暖用气需求迅速攀升,天然气整体需求远超预期。1月8日,全国天然气日供气量达到13.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6%,其中,国家管网集团调控运营的管道日供气量达7.7亿立方米,双双达到历史极值。
在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最“吃劲”的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统筹规划、积极协调,我国主要石油央企积极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在产供储销贸领域全线发力,全力保障冬季高峰用气期间的天然气资源稳定供应。
能源供应经受住了 需求大幅波动考验
“面对冬季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一直在积极应对,全力增加能源供给,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有序用能方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领域的能源需求。即使是在过去几轮强降温,需求最高的一段时间,能源供应也是坚强有力的。”在1月19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这个冬季我国能源供应经受住了需求大幅波动的考验。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888.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增速与上年持平,连续四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2020年,油气生产企业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增产,有力保障了天然气供应和安全,为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奠定了基础。
记者从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了解到,自2020年11月1日开始冬季保供工作以来,截至2021年1月20日,中国石油累计向国内供气554.1亿立方米,单日供气量最高达7.85亿立方米,较上一供暖季日高峰供气量增加6000万立方米,为保障用气高峰期间的天然气平稳有序供给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加强能源供需形势监测预警,统筹煤炭、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组织风光水火核等电源多元化生产,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协调调度,健全完善有序用能方案。另一方面,科学研判‘十四五’能源需求走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提供坚强支撑。”赵辰昕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做好能源保供相关工作。
国产天然气表现亮眼
受去冬今春不断肆虐的寒潮影响,我国多地天然气需求量、城市燃气用气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且远高于预期,这给天然气保供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这其中,国产天然气的表现十分亮眼,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在供暖季,我国主要油气生产企业加足马力生产,保障天然气供应,主力气区日产量屡创新高,主力储气库群日采气量连破峰值。
作为我国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排头兵,长庆油田靖边、苏里格等五大气田加速提产增量,2万多口气井满负荷运转,日产量保持在1.46亿立方米,确保北京、西安等地天然气稳定供应;作为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塔里木油田上千口生产井全力生产,天然气日产量超9500万立方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日产量达到1.04亿立方米;青海油田冬供期间累计为下游用户输气近17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四大主力气区全力生产,为冬季天然气保供贡献了力量。
西南油气田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彭刚 摄
“今年天然气需求超出预期,说明下游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被低估。作为治理雾霾最现实的能源,用气量增加表现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冷冬增加了天气热消费,北方‘煤改气’的规模、南方的采暖用气、LNG重卡的天然气用量等都超出预期,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天然气消费量超预期。”世创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冬今春供暖季的天然气市场整体被低估,天然气需求量远超预期。
“我国天然气日消费量超出去年同期约2亿多立方米,创纪录,这是非常庞大的数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亿多立方米增量说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协调能力大大加强了,最大的亮点是国产气增量比较给力,石油公司也很好地抓住了国际市场机遇,用较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资源量。进口的资源方很好地储备了资源,资源的获取能力大大提高。“杨建红分析称。
建设储气调峰设施是关键
面对去冬今春大面积寒潮,我国天然气日消费量屡创新高,日峰值达到了13.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峰值高出了2亿多立方米。其中,国家管网集团调控运营的管道日供气量达7.7亿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生产经营本部总经理闫宝东表示,国家管网集团4.6万千米的天然气管道,连接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承担着天然气冬季保供的协调责任,冬季保供后半程,国家管网集团将发挥好“全国一张网”的优势,精心调控,与上游能源企业密切配合,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天然气属于优质型资源,具有波动性,需要调峰设施。天然气调峰设施能力仍然不足是今冬天然气保供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仍然严重不足。天然气调峰分为季节调峰、日调峰、小时调峰,日调峰能力不足是最大问题。”杨建红表示,希望能加强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力度,有储气设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冬季天然气价格水涨船高说明建设储气调峰设施是可以盈利的。
苏桥储气库群。刘天一 摄
对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定位,杨建红表示,天然气是从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能源;天然气是治理雾霾的现实能源;天然气是融合能源,非化石能源发展得越多,天然气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天然气是老百姓日常所需的能源,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应坚定支持天然气发展,鼓励天然气发展,在资源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利用两种资源,坚定支持国产天然气大发展,坚持国际资源多元化。我国天然气增量体量太大,每年都在大幅度发展,重点应放在供应上。为了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应选择适合的气田作为储备气田,关键是要建设足够的储气调峰设施。”杨建红建议,天然气保供根本问题是要把储气调峰设施解决好,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