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利用低油价窗口期,一方面开拓市场,进口价格更合理的油气,充实国内库存;另一方面也应借机引进人才,大力发展技术,将节省下的资金投放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
上半年国际油价大跌,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非常利好,进口油气费用降低。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原油累计进口量为2.69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9%,而金额却降低了20.6%。天然气进口量为483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3%,金额降低12.8%。
今年上半年是油气行业的低迷期,油价大跌,油气活动极剧降低。在此情况下,中国作为油气消费大国、进口大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石油进口来源继续扩大,今年上半年,全球47个国家对中国出口石油。这样的“买方市场”有利于扭转当前被动的高成本进口交易机制,创造相对公平合理的合作环境。
02.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继续扩大
我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尤其近年来,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扩大进口来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从油气进口源来看,我国几乎与全球所有资源国都有油气贸易关系,建立了覆盖面广的油气贸易网络。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共有47个国家,千亿吨以上的国家就有8个。沙特与俄罗斯排名在前两位。近年来,沙特与俄罗斯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去年我国进口原油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今年上半年,沙特向我国的原油出口量略胜一筹。
从范围看,我国原油进口国遍布全球五大洲。除了沙特和俄罗斯,排名靠前的石油进口国还有伊拉克、安哥拉、巴西、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等国。
从价格看,这些进口国家的石油价格,从1500元/吨到3500元/吨不等。最便宜的国家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阿塞拜疆、印尼、美国、丹麦等,最贵的三个国家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科特迪瓦,超过3000元/吨。
我国选择进口原油的标准很多,与价格关系不大。最大的进口国沙特和俄罗斯的油价,都在2400元/吨左右。
03. 油气进口持续增长意味着什么?
有专家指出,国际油价可能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于我国油气事业发展和能源安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低油价大幅降低我国油气进口的外汇支出。201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突破5亿吨大关,天然气进口量超过1350亿方。若按平均进口油价60美元/桶、气价150美元/千方,我们支付的原油进口成本超过2000亿美元、天然气(含LNG)超200亿美元。
曾有媒体计算,这相当于五个土库曼斯坦GDP的规模。而土库曼近十年来一直是我们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若我们利用低油价窗口期与进口国谈判,降低油气进口单价,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额度。
其次,这也是构建公平公正的油气交易定价机制的机遇。2018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挂牌交易。目前,其成交量已超过迪拜、东京、新加坡石油交易中心,在亚欧消费市场的价格基准作用将越来越强。原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摆脱对美元支付系统的依赖。除中俄实现人民币原油贸易结算外,中国与中东国家也签署了以人民币原油期货计价的进口协议。此外,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也陆续建立和运营。当前超低油价环境下,应加速构建符合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预期、且相对公平公正的油气进口与交易机制。
同时,当前低油价环境对于石油上游行业形成巨大挑战,以三桶油为代表的石油企业面临很大压力。但持续攀升的油气进口量提醒我们:高度重视并搞好油气进口的同时,作为油气消费大国,必须将勘探开采油气资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基于底线思维提高我国能源安全水平的战略措施,是着眼于长远的政策取向。
在低油价时期,作为我国这样的油气消费大国,尤应认识到:
重视油气进口、不断扩展进口来源,并不意味着我国“贫油少气”,那是在技术条件较差年代的认识。我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勘探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降低油气开采成本也需要技术突破和新型人才,目前都是我们极为欠缺的。
利用低油价窗口期,一方面开拓市场,进口价格更合理的油气,充实国内库存;另一方面也应借机引进人才,大力发展技术,将节省下的资金投放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石油从业者也要对“低油价”扭转认识,从国家利益和我国当前实际出发,变被动为主动,从挑战中寻求事业的崭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