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今年国际油价出现了历史性的第四轮暴跌,面对剧烈动荡的国际石油市场,如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电力报记者安栋平采访了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能全。王能全表示,油价历史性的第四次暴跌,对我国喜忧参半,应尽快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文件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打牢能源安全的保障基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报:国际油价的暴跌,对于我国有哪些利弊得失?
王能全:从3月9月开始至4月底,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历史性的第四轮油价暴跌。4月22日,布伦特原油最低跌至15.98美元/桶,比1月2日开盘价66.41美元/桶,跌去了50.43美元,跌幅为75.94%。
WTI原油更是出现160年世界石油工业史上最惊人的一幕,4月20日2020年5月期货合约,跌出了历史性的-37.63美元/桶收盘价。
今年以来的油价下跌,尤其是3至4月份的油价暴跌,对我国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油价的暴跌,有利于我国减少石油进口支出,有利于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1-4月,我国原油进口总量为1.68亿吨,数量上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但进口金额却下降了7.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4月份我国PPI环比下降1.3%,CPI环比下降0.9%,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油气生产企业来说,油价暴跌是近年来少有的至暗时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石油净亏损162.30亿元,中国石化净亏损为197.82亿元,中海油一季度营收比上年同期也下降了7%。1-4月份,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56.4%。
中国电力报:从您多年行业观察看,未来油价将会有何种走势?
王能全:5月26日,布伦特原油收于36.05美元/桶,已经回到了3月9日油价暴跌前的水平。
今年国际油价之所以暴跌,是因为世界各国为控制疫情而采取的居家令、禁足令等带来的石油需求急剧萎缩所致。随着疫情逐渐放缓,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重启经济,全球石油需求正在逐步恢复。
从供给端看,从5月1日开始,史上最大的欧佩克+减产协议开始实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不但按时减产,而且减产的幅度超过了协议的数量,为历史所罕见;由于低油价,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挪威等石油产生国,产量下降的幅度也都大于预期。
涨涨跌跌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常态,今年剩余时间里的油价仍会如此。除非新冠病毒疫情发生比过去更严重的第二波反复,否则,国际石油市场应该正在走出史上最至暗的时刻,油价在30美元/桶的水平上将逐渐上行,并有可能涨至45美元/桶左右。
4月20日WTI历史性负油价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醒了世界所有石油生产国,必须控制产量,否则石油不仅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得贴钱销售。目前,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都在讨论6月份进一步加大减产的力度。今年剩余和未来一段时间里,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会控制自己再次打价格战的欲望,国际石油市场将相对保持稳定。
中国电力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当务之急应该做什么,从长远来看又该如何?
王能全: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首提“六保”,其中就有保能源安全;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保障能源安全。
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和传统的能源安全观是,进口国保障能源安全,就是在合适的价格下,进口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保障。但是,今年发生的史上第四轮油价暴跌,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极低的价格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无人问津的石油,生产国被自己的石油淹没,消费国也无法接纳廉价的石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石油公司都因急剧下跌的油价或巨额亏损或破产。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障能源安全举措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这些措施,既是长远的,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些工作并取得实效,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一定会有坚实的保障。
近期,中央连续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这些都是落实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具体举措。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它既可以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也将为我国减少对进口油气资源的依赖和形成更加安全的、合理的油气供应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了严格监管自然垄断环节,加快实现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切实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健全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等要求。
眼下当务之急,应尽快抓紧落实这两个文件,能源安全保障工作也要“谁能干就让谁干”,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第一,尽可能大地开放油气勘探开放领域,充分发挥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快地提高我国国内油气产量,减轻对进口油气的依赖,实现我国的能源独立;第二,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快地提升我国的能源储备规模,增强我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应变和接纳能力;第三,持续努力提升能源行业各类企业的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既要能应对高油价,更要在极低的油价下生存和发展。
能源产业既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只有能源行业具有市场化的全球竞争能力,我国的能源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持久保障,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