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455
155

姜勇:中国天然气市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技术创新(上)

来源:石油观察智库 发布时间:2020-04-08


摘  要: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天然气供应平稳,全年LNG价格维持合理水平(全年最高价只有2017年时最高价的一半),较好的完成了“保供”任务,尤其是“互联互通”工程打通了“任督二脉”使中国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完成能源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天然气市场、生产、保供、储存、销售体系、技术创新

作者简介: 姜勇,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生产运行部油气储运专业高级工程师、河北地质大学矿产资源法专业法学学士、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个人会员、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研究方向为油气储运工艺技术与天然气产业经济技术发展。   

01  中国天然气市场概述

2018年3月7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强调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动的国家能源体系主要工程之一。

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尤其是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不计代价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供”,圆满完成了天然气2018-2019年冬季跨年平稳供应的任务,2018年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LNG价格没有暴涨——淡季不淡、旺季平淡,管道和储气调峰、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基本达到市场化天然气产供销平衡,主要成果数据如下:

发改委运行快报统计公布:2018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SIA思亚能源统计数据去年中国供应天然气2852亿方——含转口香港、澳门天然气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1610.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进口量约12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天然气进口9038.5万吨,同比增长31.9%远超2017年——2017年同比增长为26.9%),进口量与生产量之比为0.77:1。其中,管道气进口量约508亿立方米(3361万吨),同比增长25.7%;LNG进口量5378万吨(约73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2%。

02  中国天然气市场勘探生产体系

(一)主要生产数据

中国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勘探生产体系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四桶油”组成,其中以中国石油为第一,中石化第二,中海油第三,延长石油第四。

2017年中国天然气总产量1492亿方——世界排名第六。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达到10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占到国内天然气产量的70.1%、消费量的44%。2017年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258.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涨19.1%,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0.8%。2017年,中国海油生产天然气259亿立方米。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43亿立方米,海外生产天然气116亿立方米。

2018年,中国生产天然气约161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产约100亿方,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在千亿立方米新起点上再创新高,比上年增加61亿立方米(1033+61=1094亿方);中国石化生产天然气约257亿方,同比增长7%;中海油生产天然气约161亿方;延长石油集团生产天然气约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98%;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煤层气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中石油煤层气有限公司产量约21亿方,其中商品量20.4亿方。

(二)非常规气的生产

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第一条就是“产”——《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深水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2018年5月,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赴川渝地区调研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时表示:规划到2025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目前,已累计投入勘探开发资金280亿元,累计提交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开钻井560口,完钻井419口,投产井337口,创造了四川油气工业史上区块同时钻井数量最多的记录。新建内部集输管道370千米、外输管道230千米、脱水装置7座,具备了88亿方的脱水能力和113亿立方米的外输能力;累计生产页岩气107亿立方米,目前日产量1280万立方米,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工具国产化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石油的天然气业务在2018年同比增长了13.2%,这也得益于中石油在页岩气的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2018年,中石油在四川页岩气总产量达到了42.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41.2%,其中日产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规划2020年达产100亿立方。川南地区是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源地。早在2006年1月,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页岩气开发的评层选,目前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页岩气最大的生产基地:2018年,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产气31.18亿立方米。

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年度产销量保持全国第一,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缓解用气紧张局面、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截至2018年12月31日,涪陵页岩气田全年生产页岩气60.2亿立方米,销售57.8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全年产销任务。

(三)常规气的生产

1.中石油的天然气生产

长庆油田自2012年超过大庆油田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至今连续6年年产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以上,已累计生产天然气3795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6.9162亿吨。作为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2018年完成天然气产量238.9亿立方米,占长庆油田天然气总产量的62%,对支撑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稳产,保障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稳定供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长庆油田计划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20亿方,油气当量突破5800万吨;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50亿方,油气当量突破6300万吨。规划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个年产油气当量破6000万吨的第一大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发力。

2018年,中石油塔里木油田生产天然气266.21亿立方米,年产油气当量2673万吨,比上年增长135万吨,创历年最高水平。2018年,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管道供气215.6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8亿多立方米;14年来累计供气2216.82亿立方米。2019年1月1日,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管道日输天然气达6500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00万立方米。

2018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气226.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亿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中石化的天然气生产

中国石化成立了以戴厚良总经理为组长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于2018年4月19日召开了2018年天然气保障供应工作专题会,要求抓好主力气田稳产上产,提高储量动用,确保完成全年天然气生产计划,部署2018年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落实:2019年1月中国石化公告:天然气年产量达9771.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7.08%。

2018年,中石化胜利油田生产天然气4.8亿立方米,超计划1.1亿立方米。胜利油田将可持续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计划2019年天然气3.7亿立方米。

中石化西北油田自2005年全面投入开发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190.01亿立方米,其中,互联互通向中石油西气东输管网供气47.91亿立方米,向新疆供气95.39亿立方米。

3.中海油的天然气生产

截至2018年底,中海油国内海上探井工作量创历史新高, “渤海油田3000万吨再稳产10年”工程扎实推进,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千亿方级大气田陵水17-2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海油力量。

中海油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海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矿区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渤海油田勘探成果显著,连续多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排名全国第二位。

2018年2月25日中海油渤海油田宣布: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气田,测试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确定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一千亿立方米,近50年来渤海地区的勘探发现储量都以原油为主,鲜有天然气发现,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天然气发现。

另外自2003年投产以来,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气田——中海油东方1-1气田已累计生产天然气350亿立方米。

4.延长石油的天然气生产

“第四桶油”——陕西省延长石油2018年累计生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这是自2007年成功跨入国家千万吨级大油田行列之后,连续12年产量在千万吨以上。

天然气已经成为延长石油战略规划的重点。2014年,延长石油天然气产量仅6亿立方米,2015年猛增至17亿立方米,2016年突破20亿立方米。延长石油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要实现天然气产量80亿方,产能100亿方的宏伟目标。

03  中国天然气市场保供体系

1.概述

按照2019年2月28日《第五届思亚中国天然气论坛》上SIA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天然气市场总供给约2852亿方,中石油拥有全国性的互联互通主干线供气网络,市场占有率达63%;中海油以沿海市场为主,市场份额约为19%;中石化在山东和华东地区占据一定市场,市场份额约为13%,其余5%由陕西延长石油和广汇能源、九丰集团、新奥能源等供给。

2018年保供体系最主要的成绩是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互联互通”打通“任督二脉”解决了“南气北上”等反输和调控运行的瓶颈,消除了增量气源的入网瓶颈,加强了多主体气源间的互供互保。

2.互联互通

为了“保供”,国家能源局多次召开“南气北上”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协调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推进“三桶油”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互联互通”项目遍地开花,有效的平衡了资源,抑制了LNG价格的上涨,十分平稳的供应了全国的天然气。 



2018年9月5日,中石油、中石化南川页岩气互联互通通气仪式在中石油南川配气站举行,标志着“华南线”页岩气管道正式竣工通气,这是中石油与中石化输气管道在川渝地区首次实现互联互通。截止2018年底累计向重庆南川、万盛、綦江区域供气达到5556.16万立方米,2018年12月平均日输气量76.1万立方米,日最高输气量突破了80万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日均产气达到1670万方左右,可满足3200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而从涪王管线外输页岩气已累计突破130亿立方米,页岩气将持续从这里输出,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让上千家企业、大西南地区两亿多居民从中受益。

作为全国最大的LNG供应商,中海油也积极促进天然气管线互联互通,以充分释放天津LNG、广东地区LNG及海气的产能,缓解区域供气压力。中海油气电集团采取多气源互通、南气北运、蒙西管道提前运营、江海罐箱联运等多种措施,全力保持市场供应。截至2019年1月8日,累计实现互联互通保供天然气量超过12.4亿立方米。

在河北、天津、广东、浙江地区,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通过天然气置换、互保互供等措施,利用中国海油的海气和LNG双资源条件,在南方地区增加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与之相对应,中国石油利用其完备的管网系统将部分天然气调配至北方气源紧张地区,进而联合实现全国保供。

3.国家管道公司的筹建

(1)概述

成立国家管道公司是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必由之路,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计划于2019年6月30日挂牌,由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中海油气电集团三家以各自管道资产评估入股进行资产划拨重组成立。

2019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2019年3月5日的发改委两会报告里明确细化指出:“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油气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

2019年3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答记者问时指出:油气领域的改革是重点改革方向。2019年要以管道公司的组建为契机,深化油气领域的改革。

(2)中国石油参与部分简介

中国石油在国内油气管网资产上占绝对优势。截至2017年底,中石油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为8.56万公里,占总里程的近65%。其中,原油管道占全国的68.9%,天然气管道占全国的76.2%,成品油管道占全国的43.2%。

①中油管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油气管道储运设施的要求,中国石油主动顺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实现“网运分开”,推动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2015年11月,中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油管道),与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合署办公。

中油管道下设西气东输分公司、西部分公司、北方分公司三家区域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公司。同时受托管理股份公司直属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管道分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及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府与香港上市的昆仑能源合股企业)。

在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和股份公司管理层领导下,历经十余年发展,油气管道业务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相继建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陕京二线、三线,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主干管道,形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和国内骨干管网;经营效益大幅攀升,管网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为保障上下游业务协调发展、实现天然气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7年底,公司所辖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57735.6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37129.9公里,原油管道10615.3公里,成品油管道9990.3公里;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网一次管输能力分别达到1785亿方/年、1.56亿吨/年和5200万吨/年。

① 中石油

②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是中国石油为优化管道运营管理体制、适应管道业务的快速发展,于2006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行政上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单位,业务上是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的直属机构。主要职能是对中国石油所属长输油气管道实施集中调度指挥、远程监控操作、维修作业协调和管网运行优化,同时还承担了管道自动化与通信业务管理、计量与节能管理技术支撑、设备运行管理技术支撑、调控运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国石油企业形象展示窗口等职能 。

截止2017年底,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集中调控运行的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5.7万公里,已成为世界上调度运行的管线最多、管道运送介质最全、运行环境最复杂的长输油气管道控制中枢之一。其中,天然气管网超过3.7万公里,年输气能力超过1800亿立方,它们贯通中亚、塔里木、青海、长庆、西南几大气区和25个省市,1000多家大型用户,惠及近5亿人口;原油管网约9900公里,承担进口原油及国内13个油气田的原油外输和30多个炼厂的原料供应任务,连接42个油库、3个港口码头和7个铁路装车点,年输油能力1.5亿吨;成品油管网约9900公里,年输油能力近6500万吨,向西北、华东、华中、西南的40多个地区供应着各种标号的汽、柴油。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根据中国石油总部下达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编制管道运行方案,通过季协调、月计划、周平衡、日指定等方式,对油气管网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优化运行。管道运行的监视控制,依靠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三套SCADA系统完成。管道调度实行三级控制,即中控、站控和本地控制,油气管道通信传输网的主信道是光纤通信,备用信道是卫星通信。目前,光缆干线全长约3.8万公里。

(2)中国石化参与部分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约占全国油气管网总里程数的15%,以成品油长输管道为主,管道业务主管单位为天然气分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6日,是中国石化负责天然气工程建设、营运和天然气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和利润中心。通过几年建设目前天然气分公司在建和运行管网已达4600余公里,“四线”(川气东送管道、榆济输气管道、山东管道、新粤浙管道)、“三站”(天津、广西、山东LNG接收站)、“四库”(中原文96、中原文23、江汉、金坛储气库)的战略布局正在逐步形成。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成立以来,瞄准国内外先进天然气输销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建立“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为工作目标,以“管理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效益最大化”为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积极开展管理创新,确立了具有特色的天然气分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和各项配套管理体系。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下属二级单位主要有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榆济管道分公司、山东管道分公司、川气销售营业部、华北销售营业部、计量研究中心、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北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煤制气天然气外输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等。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有:负责川气东送管道、榆济输气管道、山东天然气管网运行管理和天然气销售工作,担负着为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济南、青岛及河南郑州等重点城市供气的任务,以及沿线目标市场天然气销售工作;负责组织山东LNG的运行管理和贸易工作,负责广西LNG工程、天津LNG工程建设工作及市场开发工作;根据股份公司授权,负责与长输管道沿线省(市)进行天然气业务的合资合作工作。

  (3)中国海油参与部分简介

作为国内三大油气管网运营主体之一,中海油的管网里程最短,且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管道,已投运3465公里,在建1395公里,共4860公里,致力于建设覆盖东南沿海地区的输气管网,多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四个沿海省份,主要由中海油气电负责运营管理。

中海油华北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于2018年12月29日注册成立。该管道公司主要基于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下称蒙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立而成,目前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气电)相对控股,另有河北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燃气集团和奥德集团三家股东。

中海油表示,中海油华北管道公司的成立,一是为了运营好已投产供气的华北地区互联互通段管道,二是为了继续推进蒙西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期工程后续382公里的管道建设,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11月30日前实现一期工程全线贯通。

蒙西天然气管道项目于2009年立项,总投资210.6亿元。这是中海油第一条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穿越了蒙、晋、冀、津四个省市自治区。在河北境内,蒙西天然气管道会途经雄安新区,并设有专门的容城分输站和若干分输阀室,可就近向雄安新区供应天然气。目前蒙西天然气管道已纳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四省市自治区的“十三五”规划。

该项目起点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首站,止于河北黄骅末站,全长1279公里,设计年输气量200亿立方米。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委能源〔2017〕2227号”文件核准了蒙西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河北容城-黄骅干线、廊坊支线、天津LNG联络线,二期建设山西大同-河北容城干线、左云注入支线,三期建设鄂尔多斯-山西大同干线、大路注入支线。

2455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