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238
148

傅成玉:油价20-23美元/桶是一个好价格,从沙特石油战,谈国际政治事件的判断逻辑

来源:卢克文及能源圈 发布时间:2020-04-07

傅成玉表示:“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不会只打一天两天,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价格战,会一直持续到国际石油格局重新出现变局之际。”

傅成玉进一步解释说,要求美国页岩油企业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和俄罗斯的减产联盟,是此次石油价格战的一个基本目标。

傅成玉表示,四股主要推动力量是石油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傅成玉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中间基原油(WTI)为例表示,20-23美元/桶是一个好价格。



以下是傅成玉分享的主要观点内容(整理自第一财经)

石油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原因

3月30日,WTI原油期货盘中一度跌破20美元,最低报19.92美元/桶,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截至目前,国际油价已连续五周下跌,WTI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今年均已累计跌去2/3左右。

傅成玉表示,国际石油工业自身的发展与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沙特和俄罗斯各自的考量和逻辑、新冠疫情的直接触发,这是石油价格战背后的四股主要推动力量。

1、糟糕的供需基本面是国际油价暴跌的基础性原因。

自从2008年以来,全球石油的需求增长始终保持在2%以下,但供应能力却大幅上升,供应过剩的必然结果,就是油价下跌。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页岩油产量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石油生产中心向大西洋转移,改变了全球石油供需平衡,使供大于求成为常态。2015年底,美国国会放开了执行40多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这标志着美国从原油进口大国转向了出口大国,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彻底遭遇颠覆。2019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达到平均1787万桶/日,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2019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实现了70年来首次能源净出口,实现能源独立。

2、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以石油为武器,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地缘政治。

特朗普的战略目标,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科技、军事等,要继续领先全球;二是美国在国际上的主要对手必须衰弱。”傅成玉认为,美国对伊朗、俄罗斯等国家的制裁,实际上都是特朗普在运用石油等武器达成他的战略目标。

3、美国的主动出击,直接冲击的就是沙特和俄罗斯的利益。

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增长的48%来自美国的页岩油,OPEC占据35%,俄罗斯则只占了10%。从2019年世界原油产量排名上看,美国排名第一,产量份额高达18%,远高于沙特的13%和俄罗斯的12%。在这种情况下,雄心勃勃推动2030愿景的沙特,和以油气为武器实现政治意图的普京,都有各自的考量和逻辑来发动这场看似突然实则不可避免的石油价格战。

沙特已经连续七年财政赤字,这种情况下要大规模投资,压力可想而知。俄罗斯通过逐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和增加外汇储备,如果从全成本的角度评估,俄罗斯的石油成本基本与沙特持平。

沙特和俄罗斯发动石油价格战至少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要求美国页岩油企业加入OPEC和俄罗斯的减产联盟;二是要求特朗普在委内瑞拉问题上作出让步;三是要求美国取消或者改变对北溪2号(Nord Stream 2)的制裁。

4、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需求,为这场因产量增加导致的价格大幅下挫“火上浇油”。

多家权威国际咨询公司的预测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全球的石油需求每日减少约1500万至2000万桶——这比沙特史上最大单日供应量还要多得多。IEA负责人此前也表示,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可能下降20%。

“20-23美元/桶是一个好价格”

据外媒报道,美国原油开采成本在35美元/桶以上。如果国际油价保持当前20美元/桶的低位,受损最大的无疑将是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

惠廷石油申请破产之际,美国基准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20美元左右,目前许多美国石油钻探企业面临着偿还银行和债券持有人巨额债务的压力。据外媒报道,美国页岩气革命的领导者——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也已向债务重组顾问寻求帮助,有可能成为首家被油价暴跌压垮的美国大型能源公司。

今年已累计跌去2/3左右的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触底了吗,现在是不是抄底的好时机?

对于这个问题,傅成玉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线:“我认为,按照WTI的油价,20美元应该属于比较低的价格了,油价底部可能会跌破20美元,但不会在20美元之下停留很久,所以可操作性不强。从一段时间来看,国际油价会徘徊在20-23美元/桶,对于投资来说,这是一个好价格了。”

对于随后油价如何走的问题,傅成玉认为,如果疫情控制得好,各国经济能够陆续开始恢复,6月份之后可能会在25-30美元之间,大约持续小半年。再之后,全球的生产全部恢复之后,油价会在30-40美元之间徘徊。当然,如果要再往长远了看,就要跟美元的走势结合起来。如果美元下跌,那么国际油价也会上去。正常来说,国际油价在50-60美元之间是比较正常的,再高了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从沙特石油战,谈国际政治事件的判断逻辑(卢克文

最近因为沙特石油增产事件实在太诡异,把大多数人看得一头雾水,再加上昨晚特朗普跟吃错药一样说沙特和俄罗斯会减产1500万桶每天,直接拉升了油价,结果今天又被打脸,俄罗斯否认了这一说法,油价又跌回到了WTI 24美元/桶、布伦特29.7美元/桶。 

因为大家对国际政治事件有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也经常陷入到各种诡异的阴谋论里面去,所以我简单讲一下我个人对国际政治事件的判断逻辑,供大家参考。 

这篇文章会写得特别短,只讲重点。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迷信任何人的方法论,包括我,一个人读文章,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不是迷信任何人。 

因为我经常要写各个国家的当代史,以及各个重要人物的传记,所以我通常要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比如写《铁王座》时,我大概就阅读了七本书,当然是要快读,先看目录找到要点,迅速做笔记,重点折页后面做参考。去年一年大概快读了一百多本书,在这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国际政治大事并不诡异,都是比较直接的。 

大家想像中的国际高手运筹帷幄,能预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精确推算是不存在的,甚至一年两年的精确推算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精确推算,因为人世间充满了偶然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正确的大战略家是能看到事物大概朝哪个方向发展,而不是精确到细节,说自己能推算细节的一定有问题。 

我们平时看侦探小说,觉得某些大侦探神奇极了,从看一眼某个人就知道他的职业、爱好、性格,这个有一定的可能,因为人活到四十岁左右就有这个能力,会动脑子的人、爱思考的人,活动四十岁以后就是人精了,能从一个人走路的形态、衣着、外貌、谈吐判断出这个人的年收入是很正常的,但侦探们一进到现场就巴拉巴拉推理事物,随便问几个人几句话,马上就能像柯南那样神奇地指出某个人是凶手,在现实生活中是要被扇死的。 

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两种情况: 

1.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谎,一旦碰到重要的事情,很少有人说真话,这个不说真话不是说他恶意误导,而是他只会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这些话容易让不成熟的人进入误区。你日常打交道的每一个人,包括房地产中介、卖菜的大婶、招生办主任、送快递的小哥等等每个人说话都有水分,你得学会把水分拧出来。 

2.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偶发因素,你看到某个人头发湿漉漉的就直接判断外面下雨了,但其实也有可能他只是被酒水车喷到了,这就是偶发因素,现实生活的偶发因素太多了,你今天出门时往左走还是往右都会决定你的人生命运,偶发因素多到其实很少有人能按照自己大学刚毕业时规划的人生路线在发展,基本都会走偏。

 一个成熟的人最大的本领,是能在大众习以为常的谎言中辨别出真实的信息,而且找到一件事情发展的利益链条。 

你们知道一个大企业的老板最牛逼的地方在哪里吗?是在他每天走进董事长办公室,一大堆人向他汇报工作,他能迅速果决的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判断出信息的真实程度,并能在这几秒钟时间决定如何应对,实在不好判断的,他就会放一放,每天早上都是一场刺激极了的脑力风暴。 

因为有大量偶发因素的存在,加上我在大量阅读各国历史时掌握的信息,我确定一件事:国际政治中绝大多数事件,都是见招拆招,随机应变。很少有艺术作品中才会出现的深谋远虑到推算出每一件事的细节,推算出每一个人物的命运,诸葛亮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样子,《三国演义》里他那种智谋完全是个妖怪。

文艺作品里总是出现惊天大阴谋,控制人类世界的地下神秘组织之类的,是市场需求,是为了满足读者听故事的需求感,而且人物命运最好有因果报应之类的,这样会让作品充满了命运感。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的,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坏得流油的人活得非常好,也见过老实善良的人艰难度日,现实生活往往不是因果报应,而是看得懂利益链条的人才是赢家。 

就拿沙特和俄罗斯减产这件事举例,从一开始,我就不相信沙特跟美国做局,也不相信沙特跟俄罗斯做局,因为如果有人做局,这件事搞得太复杂了,不可控因素太多,风险太高,会让整个利益链条轻易崩盘。 

在我的理解里,这件事应该是沙特和俄罗斯本来就是抢市场去的,抢着抢着,站在一边看热闹的美国页岩油哗一下被击中要害,沙特和俄罗斯愣了一下,心想这不错啊,居然击中页岩油这个更讨厌的东西,要不我们勾兑一下,继续搞一搞美国的页岩油吧。 

后面我判断可能是想通过击垮页岩油,继而击垮后面的基金,引发七月企业债,加剧美国经济危机,分析了下这条利益链符合俄罗斯和东方大国印度的国际战略,所以暂时确定了这个逻辑。 

但今天看到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和沙特现在故意这样搞,是逼美国出来谈判,沙特是要求美国更大的保护,俄罗斯要求制裁降级并保护他们的西二天然气利益。 

这个观点是现在所有论点里最有逻辑性的,因为切合了利益链条的相关性。 

重复一遍,判断国际政治的逻辑,一是见招拆招,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一堆阴谋论;二是要符合所有参与者的利益逻辑。 

我十分不赞同现在有大量文章说美国马上要崩溃了这种论点,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美国处在一个缓慢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长达三五十年”,低估自己的对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天天给国民们打鸡血不让他们理性思考也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也不赞同什么事情都是美国阴谋论的观点,美国要是天天这样搞阴谋,估计处处翻车,时时打脸。 

国家之家的较量就是国家硬实力的较量,通常的办法就是直接制裁你让你屈服,不用搞什么阴谋诡计,那个时间线太长,成本太高,鸡零狗碎的东西太多,直接制裁是最有效最快速的达到目的的方法。 

提升一个国家的国力也没办法靠阴谋论,通常还都是阳谋,美国就是避开了一战二战才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瑞士这么富也是这个原因,中国就是决定了“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辱负重几十年”,以污染环境和牺牲两代人为代价换取工业化,才成为现在的强国,这些都是阳谋,不是什么惊天大阴谋。

 我这几天也在大量阅读克格勃和CIA的传记,两边杀得如火如荼、天昏地暗,各种斗智斗力,结果美国收拾苏联只要掐苏联宏观的经济命脉就行了,间谍们的力量在国运大趋势下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傅成玉的观点既没有阴谋论,符合俄罗斯和沙特“边打边看”的原则,也符合各方利益原则,尤其是沙特还是想绑牢美国、俄罗斯想谈制裁降级,这两点符合国家大的利益。 

我前两天写的论点有一个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就是沙特国力太弱,想搞美国可能会被反杀,东方大国、俄罗斯和沙特的关系也不可能铁过沙特和美国的关系,黑凤凰搞死美国的风险极高,所以我看到傅成玉的观点后,我感觉他的观点更有逻辑性。 

我判断有误是因为我掌握的信息不够,但我思考问题的逻辑大方向应该没有问题。 

况且美国也不太可能就被这一次经济危机给带走了,页岩油也不是美国的生死命门,再往死里搞美国,还不如要点短期利益。

学东西要活学活用,我从不迷信任何人,我自己的观点也会随着视野修正,绝不咬牙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 

那昨天特朗普为什么神经兮兮宣布沙俄两国要减产1000到1500万桶石油呢?按照利益逻辑去推理就知道,应该是三国利益还没谈完,谈到一半,特朗普这个大嘴巴觉得OK了,急着宣布这个消息提升经济,俄罗斯应该是对谈判的具体内容是不满意的,所以直接否了,沙特也没跟,所以特朗普被狠狠打脸了。 

性子急的人就是这样,常常忍不住提前出牌,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按现在这个逻辑链,美俄沙三国应该还会谈下去,利益谈妥了,事情就会有一个正式的结果。 

国际政治没那么多阴谋论,大多都是边打边看、见招拆招,现实生活不是小说,不要搞得日常生活都那么惊悚。 

找到事情的利益链条,就是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2238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