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月有余。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强有力措施。由于我国多地封城禁足,导致消费锐减,终端油气销售量价齐跌,炼厂开工率大降,甚至上游部分油田也不得不关井限产以减轻库存压力,形成连锁反应。
为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我国疫情严重之时,积极投身抗疫,保障油气供应,捐款捐物,组织生产抗疫所需的口罩等物资,推行加油站卖蔬菜水果等便民措施,并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抓紧恢复生产,体现了石油企业的担当和贡献。
我国疫情迅速蔓延的局面于2月下旬得到扭转,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但韩国、意大利、日本、伊朗又爆发疫情,并波及到全球近60个国家,使国际石油市场再度陷入恐慌,油价转头下跌,布伦特原油2月28日跌至50美元/桶左右,与去年布伦特平均油价64.2美元/桶相比下跌了近25%。LNG价格也出现暴跌,美国HH、英国NBP、东北亚现货同比大幅下跌1/3以上。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周连跌3000多点,疫情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中国范围,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抗疫不力,情况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前景将更加黯淡,股市下跌还会持续,国际油价也将继续走低。
但乌云不会永在,疫情终将过去。油气行业终将因为国内、国际的疫情结束而恢复正常。中央判断: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于世界经济,尽管各国机构纷纷下调了增长预期,但幅度并不大。
经济是油价的支撑,疫情结束之后,中国的石油企业,尤其是国企,需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无需赘述。但是,重大事情如果不提前筹划,在抗疫、复产中容易手忙脚乱从而造成疏漏,这里给出一些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注和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疫情之后,今年国家的任务没有改变,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三大攻坚战(精准扶贫、污染防控和防范重大风险)。完成这些任务本来就有诸多挑战,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任务更加艰巨。
国家政策重激励:预计2020年的全国两会之后,国家会采取一些刺激经济恢复和增长的新措施。我们判断至少有3个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减税降费。这本来是2019年12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的方针。财政部长刘昆在2020年2月16日《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提质增效》称:“2020年国家财政增收困难,开支加大,需要有针对性地减税降费措施,提质增效;减税降费,通过减轻企业、个人负担,促进疫情防控、拉动经济增长”。中央对于货币政策,虽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以前是“松紧适度”,今年是“灵活适度”。
由于出口和消费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而锐减,因此,适当加大投资,如基建投资,会是大有可能的选项。另外,还可能采取降息、降准、扩大发债等方式,适当扩大货币投放和信贷规模。
虽然国家出台了减税降费政策,但税收监管仍将趋严。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财政状况在2020年财政普遍不乐观,一定会在年底前加大税收检查力度,国企、央企可能会首当其冲。
国家的一些措施可能会与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有所冲突,但难有更好的办法,权衡之下不得不为之。
企业措施要谨慎:在国家采取这些政策、措施之后,企业不可以盲目扩张,该压的投资一定得压减;还可以考虑贷款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对税收的宽限政策,同时注意在宽限期结束后,应缴尽缴;对于降费不宜期望过高,政府不同部门出政策,实施协同效果可能不佳,不排除产生冲突的可能,或有难以落地的情况发生。
保生存进而谋发展
在这次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的收入锐减、资金周转困难、利润大幅缩水甚至亏损,包括大企业也是如此,预期3、4月资金紧张的局面还会加剧。基于目前条件,解决生存问题是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做三点提示。
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尽管企业盈利很重要,但在第一季度,尽力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是头等大事,第一季度盈利与否,倒在其次。
千方百计降本止损。特殊时期,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比如降薪、减员,将是部分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选择。只要有利于让企业活下来,就有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机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油气企业还需要注意,其中一些项目,如果评价长期无利可图,则该弃则弃。曾经有的企业,在南美、非洲的石油项目,预期不盈利,但没舍得下决心停掉,瞻前顾后,导致窟窿越来越大,最终还是放弃,白白增加了损失。
关联企业报团取暖。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企业之间相互支撑,在确保权利义务的情况下,比如预付款、首付款、应收款,如果适当放宽条件有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且确认正常之后能够收回,则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僵化地按合同办事,此时未必对大局有利。
把握收购重组机会。这次疫情,本身是重大危机,但对一些企业而言,其中蕴藏着不可忽视的机会。国内、国际上总会有些企业受疫情冲击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此时获得目标企业的成本相对较低,给有余力谋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收购、重组的良机。预计今年收购重组机会比过去两年有所增加。
扎实推进国家提出的各项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国家对于石油国企,尤其是央企,提出的各项任务需要加快落实。简单梳理,有以下事项需要高度注意。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改革的难点。对国有油气企业而言,混改进展十分缓慢。以中国企业所有权性质看,已经形成了产权关系上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企与民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前两者产权关系明确,尽管在运营管理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第三类这种“公私伙伴关系”最容易出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从适用政策到运行管理,实践中都存在着双方争夺控制权的问题,国有企业讲究国有资产保护、保值增值、失职追责、程序合规,通常情况下,环节多了容易导致效率低下,而民营股东通常追求效率效益、薪酬灵活。三项制度改革在国企阻碍重重,约束条件多,在国企僵持不下的许多问题,在民企则比较容易解决。混改还有可能两面不讨好,如果搞好了,红眼病流行,有贱卖国有资产之嫌;如果搞差了,有坑害民营资本之嫌,让人无所适从。中央要求企业大胆尝试,国有油气企业不动是不行的,可以从广东、浙江等混改搞得较好的地方学习借鉴。
精准扶贫任务需要高度重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会使一些原本不在扶贫之列的需要扶持,一些已经脱贫的可能返贫。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国企要承担自己的责任,需要相应调整、加大扶贫预算。
科技创新是中央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能资金一紧就把研发投入减少,要切实落实好对科研人员激励、专利所有权使用方面的利益分配政策,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探索出可行之路。应当意识到,国有、民营都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两弹一星”是举国体制创造的,大飞机、高铁是国企闯出来的,但互联网、5G是民营企业挑大梁的。创新,不以所有制界定,未来的大型企业、新兴产业,很多会从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中孕育、成长,国企跟不上就会掉队,甚至被淘汰。
要加快适应国家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带来的竞争格局。2019年12月底,国家颁布了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解决跑马圈地、圈而不探的问题;对矿权获得、持有、退出都有规定,勘探区块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一律以平等的“招拍挂”方式获取,届时中国的油气领域将逐步形成国企、民企、外资的竞争态势。
跟上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国家要求能源发展必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也是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很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油气企业需要选择性地适当介入、参与,逐步形成产业。忽视这点,就会像胶卷被数码相机淘汰那样。
推动扩大油气交易话语权。中国油气进口量大,而中国的油气交易所的数量十分有限,国际影响力不足。美国曾经有三十多个油气交易所,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还有二十几个正在运营。以中国的油气消费、进口和贸易量看,有再成立十余家油气交易所的市场空间,有助于逐步加大中国的油气定价话语权,还可以通过人民币计价、结算,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能源论坛(IEF)现任秘书长、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孙贤胜先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交易中心成立大会上提出过一条很有价值的建议: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并配套相应的信息、金融和物流平台,延伸价值链。
我们见证了2020年如此不平凡的开端,灾难横空突降,信心百折不弯;我们也一定能见证2020年更加不平凡的收官,意志磨炼愈坚,险山笑过万重。
当然,这一年途艰路短,中国石油企业挑战巨大,重任在肩,祝愿中国石油企业能在危难中把握机遇锐意改革,在困顿中提升实力茁壮拔节,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