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国际石油巨头近年来不断收缩海外经营区域,明确未来发展的核心国家或地区,大幅提高了油气资产的集中度。
传统产油国调整油气出口策略,直接抑制了国际油价近中期的上涨,导致国际石油巨头调整上游战略。增加勘探投入是实现资源获取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并购与剥离活动调整油气资产是石油企业实施上游战略调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加强与资源国合作获取优质上游资产,是国际石油巨头实施资源战略众多路径中风险最小的选择。国际石油巨头实施上游战略调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全球油气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本版重点解析国际石油巨头调整上游战略的趋势、原因、秘籍,以及面临的风险,以资借鉴。
上游战略调整原因
页岩油气革命改变油气供给格局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截至2019年10月,美国页岩油产量超过884万桶/日,推动其原油产量接近1300万桶/日,成为全球原油产量最高的国家。从油价风险角度看,美国页岩油已与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在全球原油供给市场产生了“零和博弈”,迫使传统产油国调整油气出口策略,直接抑制了国际油价近中期上涨,也导致国际石油巨头调整上游战略,通过“低价高产”获取收益。
从地缘风险角度看,页岩油气革命极大降低了美国对中东等地区油气进口的依赖,维护这些地区安全稳定的投入逐年降低,客观上增加了部分油气产区的地缘风险,也推动国际石油巨头海外经营充分考虑资源国的安全问题,通过聚焦经营区域等方式,在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开展上游油气业务。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看,页岩油开发在钻井、压裂、开发优化和油藏检测等技术领域均有不错进展,大幅增加了单井产量,使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公司将北美页岩油气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也带动国际石油巨头上游生产进一步向降本增效发展。
能源转型弱化油气需求预期
2014~2018年,在全球经济相对平稳增长的背景下,国际原油市场需求4年没有因为油价出现“腰斩式”下跌而大幅增长,增长率年均不足2%,表明油价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刺激作用有限。也就是说,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已基本达到现阶段的“需求峰值”,未来大幅提升市场份额的难度增大,促使国际石油巨头逐渐加大天然气业务在上游板块的比重。
现阶段,雪佛龙等公司投资的风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项目平均内部收益率高达23%,高于部分传统油气项目,增强了其未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也“倒逼”国际石油巨头重视上游业务的投资回报,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降本增效,持续剥离收益较低的非核心资产。
电动汽车、共享出行的出现,已开始替代全球油气需求。一旦储电、储氢等技术在成本和安全等方面取得突破,对油气需求可能产生巨大冲击,对石油行业的发展也可能出现颠覆性影响。国际石油巨头需要不断提升上游业务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下一步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环保压力影响企业经营策略
美国气候责任研究所最新数据分析,近50年来,全球20家化石能源企业产生了全球35%的碳排放,合计4800亿吨。其中,仅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壳牌4家公司在此期间的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以上。此类研究成果的披露使石油巨头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暖等领域承受极大压力,特别是在《巴黎协定》等国际环保约束共识已被广泛认可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南非和大部分西北欧国家已开始执行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国际石油巨头传统经营方式在未来发展所需支付的成本也持续大幅提升。
因此,部分国际石油巨头已将上游战略调整为应对环保压力的重要手段,如BP、壳牌和道达尔等受欧洲环保制约影响较大的公司都加大了天然气业务的比重,以降低环保风险。
上游战略调整趋势
持续推动“上产增储”
据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统计,截至2019年初,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壳牌、Eq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和埃尼公司等7家国际石油巨头日产油气总量约2300万桶油当量,与2014年相比增幅较大。其中,BP油气日产量增长最强劲,增量为77万桶油当量/日;仅埃克森美孚油气日产量低于2014年的水平。伍德麦肯兹预测,7家国际石油巨头油气总产量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峰值产量超过2600万桶油当量/日,并将在2030年回落至2300万桶油当量/日。
储量方面,2014~2018年,7家国际石油巨头探明及概算(2P)储量增幅合计为620亿桶油当量。其中,埃克森美孚2P储量增幅最大,为182亿桶油当量,壳牌和BP紧随其后,分别为153亿桶油当量和142亿桶油当量。
稳步实现“降本增效”
2014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国际油价自100美元/桶以上大幅跌至50~60美元/桶,国际石油巨头普遍将低成本发展作为企业应对上游经营风险的重要策略,并取得较好效果。除了埃克森美孚,其余6家公司2019年维持上游业务正现金流的单桶原油成本均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BP低成本发展效果最明显,维持公司上游业务正现金流的单桶原油成本仅26美元/桶;壳牌和埃尼公司紧随其后,均为36美元/桶。道达尔降幅最大,维持公司正现金流的单桶原油成本由2015年87美元/桶大幅降至2019年的37美元/桶。
上游业务经营成本降低推动国际石油巨头开发项目收益不断增加。伍德麦肯兹分析认为,在65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下,多数国际石油巨头在产项目内部收益率明显高于2014年15%~20%的平均水平。其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2019年部分优质油气开发项目平均内部收益率在65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下已接近40%。
明确未来发展领域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美国石油公司依托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以及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财务状况,将页岩油作为未来重要的产量增长领域,通过资产和公司并购等手段进入二叠纪盆地等重要页岩区,巩固了公司的领先优势,也推动了北美地区页岩油产量持续提升。
BP、壳牌和道达尔等欧洲石油公司则将天然气确定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其中,壳牌完成对英国天然气集团(BG)的并购后,通过持续剥离超过3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以及增加重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投资等方式,已完成在全球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多元化布局,进一步突出天然气在其上游业务中的核心地位;道达尔将发展天然气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通过整合天然气产业链,保持天然气产量及全球市场销售份额的稳定增长,并购法国Engie集团旗下LNG资产,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天然气和LNG市场供给中的领先优势。
埃尼公司选择了与其他石油巨头不同的发展路径,将油气勘探作为未来重点经营领域,通过“勘探—出售或开发—勘探”的运作模式,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聚焦海外经营区域
全球油气市场环境的整体变化,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油气合作领域资源、政策等变化,推动国际石油巨头2014年后不断收缩海外经营区域,明确未来发展的核心国家或地区,大幅提高了油气资产的集中度。
从资产分布的国家数量变化看,近年来,7家国际石油巨头明显缩小了海外经营范围,参与油气合作的国家数量持续降低。其中,雪佛龙和壳牌海外资产分布国家数量分别由2014年的40个以上大幅降至2019年的30个左右;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和埃尼等公司海外资产分布国家数量也有明显下降。
从资产分布的集中度看,2014年至今,各大石油巨头排名前四的资源国油气资产合计占其海外总资产比例大幅增长。其中,埃克森美孚由2014年的不足45%大幅提高至2019年的60%左右;雪佛龙由2014年的48%大幅提高至2019年的70%左右,是7家公司中增幅最大的;Equinor2014年和2019年分别为75%和77%,是国际石油巨头中资产分布集中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其长期“深耕”挪威和英国北海相关油气资产;BP是唯一的2014年来资产分布集中度下降的公司,由55%降至50%。
上游战略调整风险
战略决策风险
国际石油巨头实施上游战略调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全球油气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但石油公司在战略决策上的误判,也可能给公司上游发展造成较大风险。如康菲石油2012年实施上下游拆分,强调上游的专业化发展,并在高油价期间取得较好收益;但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低油价期间,缺乏下游业务的康菲石油抵御油价风险能力明显减弱,给公司经营收益带来较大影响。
现阶段部分国际石油巨头仍面临不均衡发展风险。一方面,从全球范围看,原油勘探开发项目收益率高于天然气项目,BP、壳牌和道达尔等实施的重点发展天然气战略未来可能因气价波动影响公司收益,特别是一批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新建LNG项目,将面临在逐渐饱和的全球市场环境下经营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生产“甜点”区域的已动用程度逐步提高,未来开发区域资源条件相对较差,页岩油生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成本逐年提高,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加码二叠纪盆地等美国页岩区的石油巨头上游战略挑战较大。此外,随着全球油气勘探活动向深层、深海和非常规持续推进,埃尼公司“豪赌”勘探的上游战略也值得商榷。
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风险
首先,国际石油巨头上游战略调整的“落地”,需与内部管理能力匹配。如在近年来实施上游资产调整战略过程中,有壳牌收购BG、BP收购必和必拓美国页岩油气资产等多宗金额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活动。如何在并购完成后优化资产组合,明确非核心资产,并选择在合适时间以合理价格完成资产剥离,是对国际石油巨头管理能力的考验。此外,埃克森美孚加大LNG上游业务发展力度,未来将同时运行包括莫桑比克新建项目等多个巨型项目,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国际石油巨头上游战略调整也面临外部环境变动风险。近中期油气价格波动仍是直接影响石油公司上游战略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发展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对油价影响偏向负面。中长期全球性能源转型是整个石油行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风能、光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经济开发及储运技术发展获得突破,将降低油气需求,也将对石油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产生颠覆性影响。
上游战略调整“秘籍”
加强勘探获取较低成本油气资源
增加勘探投入是实现石油公司资源获取最重要的保障,且与花费较高溢价并购优质油气资源等方式相比,通过勘探活动直接获取油气资源储量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2014~2018年,埃尼公司在埃及、挪威、墨西哥及印尼等多个国家获得勘探突破,合计获得46亿桶油当量的新增资源量;埃克森美孚也在圭亚那、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家获得重大发现,合计获得25亿桶油当量的新增资源量。埃克森美孚估算,圭亚那等部分新增海上油气资产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新建项目以10%的内部收益率测算,盈亏平衡点仅40美元/桶。
并购与剥离实现上游资产优化组合
通过并购与剥离活动调整油气资产是石油企业实施上游战略调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既能在短期内实现企业上产增储,也能直接获取接替领域和聚焦区域内的相关资产,还能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及收购领先技术公司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据伍德麦肯兹统计,2014~2018年,国际石油巨头通过实施上游资产并购合计获得22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部分国际石油巨头持续依靠并购与剥离活动优化上游资产。其中,BP2018年105亿美元收购必和必拓美国非常规资产,获得一批资源条件好的二叠纪盆地页岩油资产,并巩固了在鹰滩和海恩斯维尔两大页岩区的领先地位;壳牌通过并购BG实现了天然气板块领先发展,又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实现上游提质增效,如以85亿美元向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出售部分油砂资产,以及剥离部分位于英国、泰国、澳大利亚、加蓬等国家的上游非核心油气资产。
强化与资源国合作规避风险
加强与资源国合作获取优质上游资产,是国际石油巨头实施资源战略众多路径中风险最小的。2014年至今,国际石油巨头依靠与相关资源国的友好关系,获得了一批优质上游资产,为未来发展的资源接替提供了有力保障。
道达尔通过与阿联酋、卡塔尔、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等传统油气资源国合作,合计获得超过46亿桶油当量的上游资产;BP聚焦阿联酋、卡塔尔和阿塞拜疆等资源国,合计获得超过31亿桶油当量的上游资产。中东等传统资源国油气资源禀赋较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对国际石油巨头效益提升贡献较大。其中,BP在阿塞拜疆ACG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达40%;埃克森美孚在俄罗斯萨哈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接近30%。
重视技术与管理创新
技术和管理创新既能支撑企业在近中期实现降本增效,又能保障中长期发展的接替领域。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2014年以来的页岩油开发业务为例,通过创造合理的造斜时间和合适的水平段部位,有效减少了页岩油开发井的井间连通,有助于实现加密钻井和配套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能将井成本降低10%~20%。
通过优化运营管理协调投资、配套基础设施及材料采办,能保证项目较快投产。BP在其2019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也指出,到2050年,技术进步可再增加两万亿桶油当量的技术可采储量,也可使石油行业成本降低25%。(鲁东候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