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进入11月,我国北方天气渐冷。随着今年供暖季的临近,天然气冬季保供已进入全面提速冲刺阶段。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联通境外”的天然气管网,逐步实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四大供气格局。其中,作为以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中缅管道系统为主的基干管网供配枢纽站,以及全国主要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枢纽,宁夏中卫等管网中枢在冬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闻热点》陆续推出“冬季保供系列报道·枢纽”专题,为您介绍今年中国石油为保障冬季天然气平稳供应,在产供储销方面所做的努力。今日推出第一期——
“四进五出”日均两亿方力保稳供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楚海虹)10月30日,宁夏中卫的最低温度已到零下1摄氏度,而作为国脉枢纽的中卫压气站,用近期日均输气近2亿立方米的工作量,如火如荼地拉开了今年冬季保供的帷幕。
作为联通我国西部至东部、南部至北部输气通道的重要枢纽场站,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输气量最大、工艺最复杂的站场,中卫站在冬季保供中的担子格外重、地位格外突出。作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中贵线,西二线中靖联络线和西三线中靖联络线等多条输气支干线的交会点,中卫站肩负着全国30%的天然气分输任务。为确保场站安全平稳运行,中卫站每天9时进行联合巡检,16时、22时由值班人员进行重点巡检和应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力确保本站正常运行。
此前,中卫站已经开始冬季隐患大排查及问题整改工作,确定值班巡检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场站运行监控准确执行;开展冬季走访与信息收集活动,全面掌握管道沿线冬季第三方施工信息,并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进行线路管理员及巡线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及工作能力。同时,银川管理处提前利用4个月完成3家用户的供气改扩建工程,以满足宁东地区冬季保供需求。
目前,中卫站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那么大,主要有4个工艺区,站区里6条干线已经实现“四进五出”的功能。“四进”指天然气由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中贵线进入中卫站;“五出”即天然气分别从西一线、西二线、西二线中靖联络线、西三线中靖联络线、中贵线输出中卫站。
中卫站独特的“四进五处”实现了天然气供应西北能源通道和南气北上能源通道的连接,在这里可以将国内气源、中亚气源和中缅气源进行调配,实现了在冬季北方天然气保供时期气源的灵活调配,为冬季北方供气安全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据站长李佳鹏介绍,中卫站兼具清管、分离、计量、调压、分输、增压、气体分析等功能。而它在2004年10月投产时只是一个清管站,2005年10月、2006年11月两台燃驱压缩机组投产后,从清管站升级为压气站。2010年11月西二线中卫联络站投产后,天然气从原先的“一进一出”增至“两进三出”,并实现西二线与西一线互联互通。2012年7月中贵线中卫首站投产后,中卫站开始向中贵线供气。2014年11月西三线中卫联络站投产,中卫站开始接收西三线来气并输往西二线、中贵线和西二线中靖联络线。2016年12月,中贵线反输西一线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南气北上,具备了将中缅管道的进口气反输至中卫站进而送往京津冀地区的功能。2017年11月西三线中靖联络线投产后,中卫站向京津冀方向供气又多了一条通道,增加了“一出”(由西三线向靖边转供),实现了“四进五出”的输气功能,为京津冀供气又增添了一道保障。
去年年底,西三线中卫联络站互联互通工程正式投产。自此,中卫站新增了调压橇对西三线来气进行调压,实现了西三线与中贵线同时向西三线中靖联络线转供。三台国产电驱压缩机组投产后,将中贵线反输气和西三线来气加压,通过西三线中靖联络线、陕京四线输送至京津冀地区,发挥冬季应急保供功能。
互联互通及西三线增压工程投产后,中卫站实现了西三线来气约5500万立方米/日,中贵线反输气约3000万立方米/日,进一步突破了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提升了南气北上通道的输送能力,年输气能力从初期的120亿立方米增至现在的870亿立方米。
近年来,中卫站年输量持续上升,2017年累计输气560亿立方米,去年已达606亿立方米。目前平均每天向下游输送天然气超过2亿立方米,可替代标准煤20万吨,相当于减少6500吨有害物质、5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在“一路一带”建设和国家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源
塔里木油田添“新丁” 增流量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苏华 通讯员王涛)10月28日,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集站员工每间隔4个小时对装置区仪表加密巡检。随着冬供来临,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下游供气量开始徐徐攀升,经由集输站汇总外输的天然气已达6100万立方米,年累供超190亿立方米。
天气转冷,下游用气需求与日俱增,塔里木油田为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工作,坚持早筹划、早部署、早落实,加快克拉、迪那、克深等气田配套建设,多措并举添“新丁”、增流量,全力保障西气东输下游安全平稳供气。
如何让新井发挥新动能?关键要切中脉搏大力提高新井生产时率。塔里木油田建立井位储备库,在上一年就着手部署天然气产建新井,有效提升气井当年的贡献率。今年,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井位部署70口,计划新建天然气产能47.7亿立方米。目前,试油完井38口,建产29.6亿立方米,均超计划指标。新井产气8.9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6.4亿立方米。
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之一,塔里木油田从年初开始,采取动态与静态、地质与工程、效果和效益相结合的办法,常态化开展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克拉2、迪那2等老气田综合递减率降至9.77%,“责任田”逐步回归合理开发秩序。创新采用酸化解堵、连续油管加酸化等措施作业,恢复产能26.3亿立方米,日恢复天然气796万立方米,为冬季保障下游用气助上一臂之力。
添“新丁”、增流量,完善地面系统,提升配套处理与集输能力。今年,塔里木油田重点抓好13项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地面系统,新增配套能力38亿立方米。其中,克深13区块试采工程、克深处理站续建工程、中秋1区块试采地面工程等一批新项目投产,推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仅克深处理站续建工程投产后,天然气装置日处理能力从2000万立方米提升到3000万立方米。同时,克拉—克深、大北—克深等联络线工程建设,克拉、克深管道相约“牵手”互通,两大气田实现不停产检修,每年可多产气9.1亿立方米。
立冬前,塔里木油田已全面完成26套装置的检维修,节约时间55天,少影响气量1.2亿立方米。同时,按计划已对19条长输管道开展62次清管作业,清除管道内部沉积的蜡、泥沙、水、铁锈等杂质,为冬季输油气管道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储运
西部管道夯基础 保平安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尹竞)10月26日,西部管道完成2019~2020年度冬防保温所有计划内容,实现工艺设备维护保养率100%,管线裸露部位覆盖率100%,为今冬明春输油气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连接中亚进口气、国内西部气源与中东部市场西部战略通道的运营管理单位,西部管道结合管道安全升级管理要求,持续聚焦本质安全硬任务,通过补短板、立标准、定目标,深入开展“低、老、坏”整治,重点对压缩机、设备、电气、自控等专业进行逐项梳理,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紧抓设备设施预防性维护管理,提升设备设施可靠性。从5月开始,西部管道开始全面备战冬季保供。结合历年冬季供气情况,严格按照基础管理体系要求及设备设施同寿命管理的理念,统筹开展“光管行动”、焊缝开挖检测和环焊缝排查整治,削减了不可接受的隐患。有计划地做好入冬前的设备检查、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完成97台流量计、5个进气点检测,30个分输点计量现场核查、2577台安全阀检定、1805台压力容器及188个监控阀与171个监视阀远程开关和自动关阀功能测试、102个站场ESD功能性测试,为冬季保供夯实了基础。西部管道按照“排查、保温、防冻、防凝”全面做好冬防保温工作,目前已完成79%。
稳步推行“健康体检”,确保压缩机组可靠运行,提升设备本质安全。为满足管线满负荷运行工况下对压缩机组可用率的更高要求,西部管道稳步提升对压缩机故障处理能力,做到维检修全过程质量控制,实现燃/电驱压缩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西部管道所辖站场认真执行“1+3+特殊”巡检要求,切实做好机组巡回检查工作,并对发现的压缩机组缺陷进行整改,确保压缩机组以最佳状态投入冬季保供中。对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新故障,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要求,形成以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应急保驾机构,切实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加强高后果区风险管控,保障管道平稳运行。公司在高后果区管理上下功夫,充分识别管道高后果区的管道本体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将风险点作为巡护关键点,强化日常巡查和风险管控,实行看护人员24小时严防死守,每月一次直升机巡线,管道保护工每日巡查、巡护外包单位加密巡检、管道管理部门突击抽查的三级监管模式。
截至目前,西部管道今年已安全平稳输送天然气超过6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