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3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鼓励积极开展生物天然气在炊事取暖、并入城市燃气管网、发电、交通燃料、锅炉燃料、工业原料等领域的应用,建立生物天然气多元化消费体系。同时表示将积极支持生物天然气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有机肥生产消费服务体系。
此次国家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全面推进生物天然气发展下了大决心。天然气行业又一片“蓝海”已是呼之欲出。
1、什么是生物天然气?
生物天然气是以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城镇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沼气经净化提纯后与常规天然气成分、热值等基本一致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非常规天然气。
发展生物天然气不仅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有助于农民增收节支、采暖炊事用能清洁化和农村环境改善三重功效,还可以处理农村垃圾并生产肥料,形成生态循环经济新产业。
2、生物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
“生物天然气的春天即将来临。”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生物质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除了环保、民生、清洁能源属性外,更重要的是沼渣沼液做有机肥,不但能够改变中国的农业生态结构,还能使生物质能与现代农业能够形成自然闭环。一旦产业链打通,预计整个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将保持高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从目前的2800亿立方米增加到55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
据估算,目前我国沼气资源量近2000亿立方米,到2050年,该值将超过3000亿立方米,是对常规天然气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的可行路径。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勇建议,为增加产业发展动力和后劲,国家宜尽快出台一批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先行先试,为产业后续发展积累经验。在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逐步出台或完善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气价与有机肥后端补贴政策、财税优惠措施、行业标准、产业监管等系列配套政策。
3、阶段发展目标
国家能源局在《指导意见》中指出:
第一阶段,到2020年,生物天然气实现初步发展,初步建立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20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具备一定规模,形成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50亿立方米。
第三阶段是:稳步发展阶段。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实现稳步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占国内天然气产量一定比重。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超过5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9300万吨。年处理农作物秸秆超过1.5亿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超过3.5亿吨、其他城乡有机废弃物超过4000万吨。
4、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已有几十年历史,但一直处在产业规模小,难以商业化的困境当中。在早期,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方向是户用沼气和大型养殖场的沼气;2015~2017年,国家以投资补贴方式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但截至2017年年底,仅有5个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营,年产气量约为5760万立方米。
目前,我国生物天然气项目一般都是政府主导型,重视政策制定,重视项目建设,但缺少对项目运营管理方面的有效激励和监管,工程运营产生的现金流不理想,企业通过建设沼气工程所得的补贴盈利,缺乏可持续性。另外,农村沼气使用率普遍下降,农民需求意愿越来越小,废弃现象日益突出;中小型沼气工程整体运行不佳,多数亏损,存在大量闲置现象。
未来十年,我国生物天然气的产量从20亿立方米增加到300亿立方米,相当于再造一个西南油气田。
我们似乎已经看到缕缕“蓝金”在中国广袤的村镇地区升腾,汇聚成一片新的产业“蓝海”,在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同时,培育起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