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456

ETRI 聚焦:2018 我国油气行业发展八大特点 | 关注(上)

来源:油气经纬 发布时间:2019-02-28

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出版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对于中国油气产业的发展与趋势分析,集中总结了8个特点:

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7.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为近七年最快增速。2018年,煤炭消费39.1亿吨,同比增长1.0%;石油表观消费6.25亿吨,增长7.0%;天然气消费2766亿立方米,增长16.6%;非化石能源发电1.8亿千瓦时,增长8%。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加速,煤炭消费占比59.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占比首次降至60%以下;石油占比18.9%,同比基本持平;天然气占比7.8%,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14.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拉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两驾马车。全国电力消费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用电量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创七年来新高。第三产业用电快速增长,增幅23.4%。工业用电增幅6.2%,但用电量是第三产业的4倍多。

2018年,国内能源清洁化继续加快,估计全年煤炭产量36.4亿吨,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占比69.3%,同比下降0.3%;原油产量占比7.2%,同比下降0.4%;天然气产量占比5.6%,同比上升0.2%;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17.9%,同比上升0.6%。中国新增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达1.4亿千瓦,增幅3%,较上年显著放缓。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991万千瓦,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近七成。

原油加工量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双破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

2018年,受国内炼油能力增长以及地方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加的影响,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达到6.25亿吨,增加0.41亿吨,同比增长7%,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第三年下滑,降至1.89亿吨,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上年收窄1.9个百分点。原油净进口量达4.6亿吨,同比增长10.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石油净进口量约4.4亿吨,同比增长11%,比上年高出1.3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9.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高耗油行业需求下降、汽车销量负增长等影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3.24亿吨,同比仅增长0.6%,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并呈汽油增长放缓、柴油增长转负、航煤较快增长态势。国内原油加工量首破6亿吨大关,达到6.06亿吨,同比增长6.7%。成品油产量3.65亿吨,同比增长1.8%。为平衡国内供需矛盾,成品油净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4090万吨,同比增长12.4%。此外,上海原油期货挂牌上市交易,零售环节对外资完全开放,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地方炼厂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内石油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9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继续加快增长,拉动石油表观消费量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石油表观需求为6.68亿吨,同比增长6.9%。受经济缓中趋稳、工业生产有所回暖、企业利润小幅改善等影响,主要用油行业需求将有微幅调整,加之政府监管加强、隐性成品油资源减少,预计国内成品油需求将略有回升,全年需求为3.3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较2018年小幅回升1.3个百分点。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大炼油等大型炼化项目先后投产,预计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达到6.34亿吨,同比增长4.7%。成品油产量将达到3.79亿吨,同比增长3.8%。成品油净出口将达到4860万吨,同比增长18.8%。

天然气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

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27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6%。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显著增长,化工用气下降,用气增速分别为16.2%、20.0%、23.4%和-5.1%。估计全年天然气供应量28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4%。其中,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增幅高达31.7%,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升至45.3%。天然气进口均价大幅上涨。1~11月,进口LNG和管道气到岸均价分别为2.19元/米3和1.49元/米3,同比分别上涨19.2%和9.7%。

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冬季供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一是LNG接收站加快投产。2018年,全国4座LNG接收站完成投产、扩建,新增LNG接收能力1055万吨/年,总量达6695万吨/年;二是储气库建设稳步推进,中石油苏桥储气库群全面投产,港华燃气金坛储气库一期投产。三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调峰责任得到明确。四是打破企业间和区域间的分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初见成效。中海油蒙西管道一期与天津市区域管网、中石化广西北海LNG接收站与中石油中缅管道等,均实现了互联互通。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仍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

2019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保持两位数(11%)增长,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增速分别为12.1%、14.2%和9.8%。预计天然气进口量14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0%,对外依存度46.4%。

油气探明地质储量继续大幅度增加,天然气产量快速上升

2018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升温,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有望分别保持在近10亿吨和5000亿立方米以上的较高水平。风险勘探力度加大,塔里木盆地中秋1井在秋里塔格构造带打开突破口,沙探1井在准噶尔沙湾凹陷取得历史性突破。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原油产量连续较快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预计全年产量为1.89亿吨,产量主要来自长庆油田以及大庆、胜利、新疆等老油区。天然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1580亿立方米,增幅7%。页岩气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达110亿立方米,增幅超过20%。

2019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继续回升,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继续回暖,随着油气企业提质增效和增产空间的释放,原油产量有望止跌回升,重上1.9亿吨。天然气增产潜力依然较大,产量有望达到1680亿立方米。国内稳油增气仍面临诸多挑战,因全国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划定导致油气区块退让,每年将影响1100万吨油气当量产量,给国内石油稳产、天然气上产带来了挑战。

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趋重,企业环保压力加大,地方炼厂分化发展

2018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继续加快增长,净增2225万吨/年,其中新增3390万吨/年,淘汰1165万吨/年,总能力增至8.3亿吨/年。国内炼能结构性过剩趋重,国内炼厂平均规模仅412万吨/年,远低于世界平均759万吨/年的规模。综合规模、产品质量、能耗、一体化水平,国内炼油能力至少过剩0.9亿吨/年。国家加大环保整治和督查力度,对环保指标提出更高、更严要求。炼化行业积极调结构、强管理、盯市场、搞优化、生产运行总体良好。国Ⅵ汽柴油质量升级完成并按时投放市场;炼厂平均开工率略有回升,达72.9%,提高2.7个百分点;二次加工能力与一次加工能力之比超过100%,达105%。地方炼厂加快分化发展,2018年底,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大型炼厂投产,标志着地方炼厂升级转型加快。山东地方炼厂已开始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的原则,针对炼能在500万吨/年及以下的地方炼厂,分批分步进行减量整合转移,到2025年压减炼能1/3。

2018年,国内新增乙烯产能57万吨/年,总产能达到2532万吨/年,同比增长2.3%,新增产能全部来自煤/甲醇基烯烃。截至2018年底,煤/甲醇基烯烃产能合计551万吨/年,共20套装置,占乙烯总产能的21.8%。受多家装置检修影响,2018年乙烯产量1845万吨,同比增长1.3%,较上年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油基乙烯产量1725万吨,同比增长1.1%;煤/甲醇基乙烯产量120万吨,同比增长5.3%。乙烯表观消费量2090万吨,同比增长2.6%;乙烯当量消费量4610万吨,同比增长7.2%。因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乙烯衍生物仍需大量进口以及“禁废令”的实施,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自给率仅40%。中国庞大的市场和石化产品需求的稳步增长,吸引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加快进入我国,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北欧化工、沙特基础工业、沙特阿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等均确定独资或合资在华建设石化项目。

2019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净增3200万吨/年,总炼能达到8.6亿吨/年,炼能过剩形势更趋加重。民营炼油能力占比将升至27.2%,国内千万吨级炼厂数将增至29座,其中有2座来自民企。国Ⅵ标准汽柴油将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将加快推广使用。乙烯产能将大幅增长,预计新增乙烯产能378万吨/年,总产能将跃升至2910.5万吨/年,同比增长14.9%。

深化改革措施全面落地,全产业链有序放开加快推进

2018年,油气企业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矿权竞争性出让,新疆首次挂牌出让5个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的探矿权,参与竞价的国内三家社会企业中标3个区块探矿权;加大油气管网公平开放的监管力度,油气管道(不含城镇燃气设施)、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等及其附属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取消合资加油站中方控股限制;完善油气进出口管理体制,自贸区非国营贸易企业第一次获准获得原油进口权;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实现居民与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并轨;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投运。

围绕解决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释放政策信号: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页岩气减税及延长补贴年限、鼓励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外天然气资源合作等。2019年,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体系建设的新政策将陆续制定出台。

2018年,环保新政对油气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和指标要求,加强环保整治工作,加大环保督查力度,重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Ⅵ车用汽柴油。油气行业为满足环保新要求,面临退矿权、上措施、增投资等挑战。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亿吨,国际合作更注重提质增效降风险

2018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亿吨,达2.01亿吨油当量,较2017年增长3.7%,其中权益原油产量1.6亿吨,权益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

“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全面稳步推进。2018年,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巴西的里贝拉油田、俄罗斯亚马尔LNG等大型项目进展顺利,成功收购阿布扎比石油资产,中标伊拉克、巴西等国油田,与卡塔尔签署LNG供应大单,完成哈萨克斯坦两座炼厂现代化升级改造,即将建成中俄天然气东线。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合作更加注重提质增效降风险。国有企业更加注重现有资产的稳健经营和优化整合,注重资产间的战略协同,扩大与资源丰富且投资环境稳定国家的合作,注重规避国际化经营中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强与资源国的技术和标准合作,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俄气)签署《标准及合格评定结果互认领域的补充协议》,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国际油气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放缓,在新项目获取上更加注重与公司战略的契合,更趋于理性和专业。

中美油气合作受阻。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美石油企业间已签署的数个合作意向协议,除中石油与切尼尔公司的LNG长贸协议外,其他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未来,中美油气合作前景将取决于双边贸易谈判结果。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经营总体向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三大石油公司生产运行总体平稳,效益明显改善。油气产量呈现“油减气增”、总量上升的特点,三大石油公司前三季度原油产量止住下跌趋势,基本保持稳定,微跌1%,天然气合计产量增加5.59%;原油加工量、汽柴煤油产量、成品油销量等炼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总体增长。收入利润大幅攀升,前三季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3%、18.8%和23.86%,中石油、中石化1—9月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7.16%、52.22%。中海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8%。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预计三大石油公司业绩增长将有所放缓。

2018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全面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能源公司。在勘探开发领域,加大重点地区投入,加快新油田产能建设,搞好老油田稳产,提速页岩气和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布局可燃冰、油页岩等有潜力资源开发;在炼化领域,积极打造炼化大基地,深入推进精深加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绿色发展领域,积极发展天然气,加快油品升级,介入新能源发展,编制和启动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在国际合作领域,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抓好现有项目运营,稳步推进大型项目建设,谨慎获取新项目,扎实推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此外,2018年三大石油公司继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三项制度改革、销售及海外业务管理体制改革、共享中心建设、扩大内部矿权流转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完成“三供一业”的剥离。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