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604

人类能否跨越石油时代,“跨油大桥”能建成吗?

来源:石油商报 发布时间:2019-02-21

人类在谋求“跨越石油时代”?

“跨越石油时代”,相当于要建设一座工程浩大的“跨油大桥”。在离开高密度的石油能源全世界都近乎于停摆的今天,“跨油大桥”真的能建起来吗?人类几时能将其建好呢?假如真的能跨过去,“跨油大桥”的另一侧又有什么能源可以指望呢?

建设“跨油大桥”可行性多大?

建设“跨油大桥”有无必要,又有多大的可行性?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China EV 100)和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油控研究项目”),发布的第一期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执行报告(初稿),提出了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路径、保障措施以及作为决策依据的石油真实成本等。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下,预计中国石油消费将于2025年达峰值——7.2亿吨,助力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以及2050年实现全球温控2℃以内的目标。




报告指出,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工作重点在于交通和石化行业。2017年中国交通用油和石化用油占石油消费比重分别高于50%和15%。报告建议,应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制定传统燃油车退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报告预计,交通石油消费将在2023~2025年之间达峰。

由于我国交通用油50%的占比的确过高,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烧掉的确非常可惜,假如能在交通和石化领域减少石油消费量,在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的今天,倒是很有必要。

当然,在石化领域,要实现石油替代、完全跨越石油时代比较困难,但也并非没有空间和潜力。在某些石化产品自给率低、供应缺口巨大的情况下,应合理控制化工产业产能规模、降低出口隐含的石油贡献,还应鼓励资源再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指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拉低交通行业对石油的需求,特别是汽车革命与能源革命的协同发展,将大幅度改善能源结构。制定一个经科学论证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时间表,给市场和社会一个应有的预判,是引领中国经济跨越石油时代的“牛鼻子”。

“跨油大桥”另一侧是什么?

“跨油大桥”的另一侧是什么?“跨油大桥”将通向何方?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交通领域来看,太阳能?氢能?核能?新能源?哪一种能担重任,尽管各方都在探索,但尚无定论。目前看来这些替代者都存在不确定性,前景并不明朗。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成长为未来的主体能源,倒是被许多人看好。但天然气能否在短时间内担当重要角色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天然气的能量密度较石油低,未来或许被能量密度更高的核能取代,所以天然气可能只是作为过渡能源存在。

然而,在环保压力下,低碳趋势已不可阻挡。“油控研究项目”首次核算出石油的真实成本,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逐渐从煤烟型转向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型。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臭氧和PM2.5等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石油产业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大。石油开发区域多属缺水地区,石油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石油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易污染周边土地,影响区域水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公众健康。考虑到石油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土壤污染、固体垃圾、健康影响等,报告核算出2015年中国石油开发利用外部成本达280元/吨,如果再加上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161元/吨,外部总成本则高达441元/吨。

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巴黎协定》提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后,许多国家加快了能源体系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低碳能源为主的转型。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任务,使能源资源、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

开放的、跨领域项目留待后人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告诉记者,十九大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球能源资源版图和格局出现深刻变化,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中国已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要从供给侧增加石油供给能力和增强储备应急能力,更重要的是,从需求侧高效利用石油,尽早实现石油消费达峰并稳定下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石油消费尽早从相关联到逐步脱钩。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表示,未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要抓住三大重点:“禁燃”,建议政府尽快提出分车型、分地区、分时段逐步禁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限塑”,建议尽快出台政策,鼓励塑料产品的回收利用,减少焚烧和填埋量,禁止生产没有环保替代方案、对环境生态损害大且不易回收的塑料产品;“减油”,加快减少工业、建筑业和农业领域的发电、供暖、提供动力的燃料油使用。

同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区主任钱京京指出,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推动石油消费尽早达峰,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增长,对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