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2011 年以来国际油价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总结出2016 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四个新特征: 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推进、OPEC 减产执行率提高、美国页岩油成为原油市场新的机动调节者之一、全球经济同步恢复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增长,并基于新特征对油价的走势做出了预测,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国际油价 原油供需 OPEC 减产 页岩油
2016 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目前已经站上新台阶。这一上升趋势,主要基于全球原油供需环境出现的一些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既不同于以往,又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且对未来油价走势及我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价格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分析这些新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新特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供应: 主要供应国的产量联合调节机制将继续有效运行,预计供应增长将与需求相对应。目前,OPEC 在2018 年6 月22 日的中期会议上决定从7 月开始增产,但并未明确增产数量,低于市场预期。结合剩余产能数据、各国财政情况以及增产能力来看,增产主要集中在沙特。考虑到OPEC 内部对增产的态度不一,其效果还有待观察。美国近期已经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预计伊朗的原油供应量将有所下降。若油价继续升高,美国页岩油产量有可能继续增加。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在2018 年底将达到1100 万桶/日,页岩油产量在2018 年底将达到700 万桶/日以上。但市场对页岩油增产潜力的担忧,及委内瑞拉的产量下降,使得短期内原油供应有收紧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OPEC 对原油产量存在调节机制并且有效运行。沙特与俄罗斯正在努力达成一项期限为10 到20 年的长期减产协议,从而扩大对全球原油供应的控制。预计未来几年供应过剩的情况将不会出现。
需求: 新兴市场是石油需求增加的主要动力,但随着新能源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出现、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但原油需求峰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据有关机构预测,2018 年底的全球原油需求将超过1 亿桶/日,较2017 年底上升160 万桶/日。
从供需两方面的角度看,下半年供需将走向相对平衡状态,明年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情况。
短期价格预测: 影响短期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风险。目前,中东的局势仍然不稳定,特别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后续影响将会逐渐显现,这些因素都会对油价形成短期支撑,抬高油价。此外,特朗普推出的一些“逆全球化”政策对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有一定影响,将直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对原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油价出现短暂的震荡回调。若页岩油产量继续增加,OPEC 减产意愿还需加强。但美国页岩油增产潜力是一个风险点,如果页岩油产量增速减缓,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国际油价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长期价格预测: 价格较大可能处于产油国较为满意的中高位区间。虽然在较高油价下OPEC 成员国减产意愿会有所下降,预计在较长时间内,OPEC 仍会相对有效地控制原油供应量,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趋势也将放缓,在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供需相对平衡或偏紧的情况将会是常态,预计油价将处于中高价位。
不确定因素: 预计未来不确定因素多发且对油价有较大影响。当前世界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期,新旧势力纵横交错,“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且对原油供需和价格有重要影响。例如: 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潜力、中美贸易摩擦、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委内瑞拉经济危机、意大利重新大选等。
其他机构预测: 近期有关机构对2018 年油价的预测不完全一致。据国内专家预测,若OPEC 维持当前减产力度,国际油价在2018 年内将保持在75 美元/桶; 若OPEC 调低减产力度,国际油价有可能回落到65 ~ 70 美元/桶。高盛表示,2018 年油价有望达到80 美元/桶。
4、几点建议
近两年国际油价从低位快速回升,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总体上弊大于利。未来几年,预计产油国的产量联合调节机制将继续有效运行,美国页岩油边际增产潜力有限,以及中东政局的恶化趋势,这些特征都支撑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位,这对我国经济和相关产业都会有新的影响。几点建议如下:
( 一) 依托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建立国内多层次原油价格体系
2018 年3 月26 日,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依托上游原油期货市场,建立反映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基准价格,形成国内多层次的原油市场价格体系,并逐步推动上海原油期货尽快成为亚洲原油计价标准,使人民币更多地在原油交易中用作结算货币,提升我国在原油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二)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油价上涨
首先,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可以更多地从美国进口原油,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原油产需缺口,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而且对缓和中美贸易关系也有很大帮助。其次,国际油价不断上升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环境,我们应加快对四川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降低开采成本。最后,我国应扩大石油储备,积极应对原油价格上升趋势。
( 三) 加快推进国内成品油市场化改革
目前,国际油价处于中位阶段,国内炼能过剩、成品油供应充足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放开油价仍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规范行为,统一标准,约束国内成品油市场中的不平等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大对油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政府还应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应对油价异常波动和突发情况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 四)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我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在原油价格上涨的预期下,我国炼厂的原油加工成本和成品油消费成本都在增加。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向着低碳、安全、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显著提升。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的发展,降低和控制新增石油消费,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来源:《中国物价》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