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511

【石油观察家】近两年国际油价上涨新特征及对未来油价影响分析

来源:石油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07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2011 年以来国际油价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总结出2016 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四个新特征: 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推进、OPEC 减产执行率提高、美国页岩油成为原油市场新的机动调节者之一、全球经济同步恢复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增长,并基于新特征对油价的走势做出了预测,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油价原油供需OPEC 减产页岩油


2016 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目前已经站上新台阶。这一上升趋势,主要基于全球原油供需环境出现的一些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既不同于以往,又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且对未来油价走势及我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价格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分析这些新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国际油价站上新台阶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受各国共同救市影响,国际油价迅速回升,2011 年初站上100 美元/桶。此后,国际油价经历了高位盘整、下跌、回升三个阶段。特别是2017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站稳70 美元/桶的台阶。

(一)高位盘整阶段的主要特点( 2011. 1 ~2014. 6)

这一阶段原油市场呈现出五个特点。第一,原油供需呈紧平衡状态,支撑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第二,原油价格相对平稳。布伦特和WTI 原油价格在2011 年均达到110 美元/桶后在高位维持了3 年,并且价格波动区间呈收窄趋势。不仅原油价格波动幅度减小,布伦特和WTI 原油价格的价差也逐渐减小。第三,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维持高油价的作用不可忽视。全球主要货币基本零利率,美国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美元利率下降,直接抬升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第四,2012 ~ 2014 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原油需求相对低迷。第五,高油价催生非OPEC 国家原油供应大幅增长,消费国开发出新技术并对传统原油进行替代,如2014 年的美国页岩油革命、欧盟和巴西的生物能源技术等。后两个特点为随后的油价暴跌埋下了伏笔。

(二)供应过剩导致油价暴跌阶段( 2014. 07 ~2016. 01)

随着美国页岩油革命迅速崛起,加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原油需求低迷,国际原油市场从紧平衡转为供应过剩,原油价格进入长达一年半的下行周期。期间,面对油价的下降,OPEC 试图以低油价打击页岩油,采用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却加速了油价的跌势。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14 年中115美元/桶跌至2016 年1 月20 日28 美元/桶,WTI 原油价格从107 美元/桶跌至27 美元/桶,跌幅均超过75%。

(三) OPEC 政策改变等因素刺激油价回升( 2016. 02 至今)

低油价刺激了原油需求,加之OPEC 政策转变,其中沙特力促减产协议的达成,原油价格进入上行周期,2016 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如图2所示。回顾过去两年的油价上升趋势,每当国际油价进入盘整阶段时,OPEC 几次延长减产决定,给油价带来了新的上涨动力。

2018 年6 月29 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涨至79. 4美元/桶,WTI 价格也涨到74. 2 美元/桶。相较2016年1 月20 日油价最低点,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85%,WTI 原油价格上涨179%。



2、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新特征

从2016 年初国际原油价格触底反弹,距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油价也站上了新台阶,呈现出不同于2011 ~2014 年的新特征。

( 一) 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推进

在供需平衡方面,2014 年第二季度到2016 年第二季度,原油市场持续两年供应过剩,供需平衡的拐点出现在2017 年第一季度,原油供应开始小于原油需求,原油供需再平衡加速推进( 见图3) 。具体来看,2016 ~ 2017 年,原油需求年增速分别为1. 58%、1. 68%,原油供应年增速分别为0. 51%、0. 76%。原油需求增速远远高于供给增速,大部分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库存方面,原油库存由增到减的拐点出现在2016 年第三季度。按照世界经合组织原油库存数据( 见图4) ,前期原油库存一直呈增加趋势,且在2015 年增长最为迅速,2016 年第三季度,原油库存达到高点,为46. 65 亿桶,之后出现明显下降。2017年底库存为44. 09 亿桶,比2016 年第三季度下降5. 49%,低于2015 年年中库存水平。从变动速度来看,2014 年第一季度到2016 年第三季度的库存环比增速平均为1. 11%,而2017 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库存环比减速平均为1. 58%,下降速度明显高于2016 年第三季度以前库存上升速度。




( 二) OPEC 减产协议执行率提高

2016 年以来,以沙特为首的OPEC 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重心从争夺市场份额转为价格控制。2016年5 月,担任沙特石油部长21 年之久的纳伊米被沙特阿美董事长法利赫替换,标志着沙特石油政策的转变。纳伊米一直反对减产,坚持采用低油价打压页岩油的策略。法利赫上台后,迅速推动OPEC 在当年11 月30 日达成减产协议。该协议成功的关键是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并接受了伊朗和伊拉克的诉求,由于伊朗和伊拉克分别受制裁和战争的影响,产量尚处于恢复增长期,协议只做上限要求。OPEC 减产目标为3250 万桶/日,较2016 年底降低约53 万桶/日,其中沙特减产38. 5 万桶/日,主动承担了减产的大部分份额,且主动超额完成减产额度。

OPEC 原油产量自减产协议施行以来显著降低,且五次减产会议( 见表1) 均对油价有较大的推升作用,减产执行率也出乎市场意外,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在2018 年3 月达到163%高位。排除委内瑞拉经济危机大幅减产,OPEC 减产执行率也接近100%。这轮OPEC 减产和以前三轮显著不同。2001、2006、2008 年OPEC 均提出减产计划,但从实际减产效果来看,这三次减产的执行时间较短,实际减产执行率在50%左右,对油价的提升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在于OPEC 各成员国存在搭便车的投机心理,缺乏一致行动的约束机制,各国均希望其他成员遵守减产协议以推高油价,而自身增产以获得更多收益。因此,OPEC 成员国在2016 年年底达成的减产协议不仅是8 年来的首次减产协议,从减产执行率和执行时长来看也具有重大突破,OPEC 各成员国在沙特的带领下显得非常团结,因此这轮减产协议对油价的提升作用也是空前的。



( 三) 美国页岩油成为原油市场新的机动调节者

美国页岩油革命之前,原油市场的机动调节者主要是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 组织,在油价处于100美元/桶之上时,只有沙特有剩余产能。随着页岩油革命的兴起,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成为原油市场新的机动调节者之一。如图5 所示,美国页岩油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而且是美国原油产量中的主要增量,常规油和海上油规模基本保持不变。2016 年以后,美国页岩油的增速明显增加。目前,美国原油产量已经到了1047 万桶/日,页岩油产量已经达到577 万桶/日。钻机数与页岩油产量和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油价的上涨,美国的钻机数在稳步回升,目前的钻机数大约为1047 座。



( 四) 全球经济同步恢复增长带动原油需求增长

在经历了2008 年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的漫长低迷后,各国实施多年的多种应对举措终于在2017年见到明显成效,和前几年的“双速增长”“多速增长”明显不同,主要经济体同步进入增长区间,原油需求也恢复强劲增长。全球经济迎来了近10 年最大范围提速,2012 ~ 2015 年,全球GDP 增速在3. 5%左右,2016 年降为3. 2%。根据IMF 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7 年GDP 增速为3. 7%,IMF 预测2018 年和2019 年全球GDP 增速将达到3. 9%。综上,近两年来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从供给上看,OPEC 国家减产执行率提高并将持续进行,而美国页岩油产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OPEC 减产对油价的支撑力度。从需求上看,全球经济同步复苏推动原油需求增速较快。供需两个方面的加速推进,从供需过剩转向平衡得以提前实现。从结构上看,页岩油的崛起使得轻质油在原油供需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从原油供需形势的发展来看,预计这种新变化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且是影响未来油价的主要因素。

3、新特征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供应: 主要供应国的产量联合调节机制将继续有效运行,预计供应增长将与需求相对应。目前,OPEC 在2018 年6 月22 日的中期会议上决定从7 月开始增产,但并未明确增产数量,低于市场预期。结合剩余产能数据、各国财政情况以及增产能力来看,增产主要集中在沙特。考虑到OPEC 内部对增产的态度不一,其效果还有待观察。美国近期已经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预计伊朗的原油供应量将有所下降。若油价继续升高,美国页岩油产量有可能继续增加。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在2018 年底将达到1100 万桶/日,页岩油产量在2018 年底将达到700 万桶/日以上。但市场对页岩油增产潜力的担忧,及委内瑞拉的产量下降,使得短期内原油供应有收紧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OPEC 对原油产量存在调节机制并且有效运行。沙特与俄罗斯正在努力达成一项期限为10 到20 年的长期减产协议,从而扩大对全球原油供应的控制。预计未来几年供应过剩的情况将不会出现。

需求: 新兴市场是石油需求增加的主要动力,但随着新能源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出现、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但原油需求峰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据有关机构预测,2018 年底的全球原油需求将超过1 亿桶/日,较2017 年底上升160 万桶/日。

从供需两方面的角度看,下半年供需将走向相对平衡状态,明年有可能出现供应偏紧情况。

短期价格预测: 影响短期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风险。目前,中东的局势仍然不稳定,特别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后续影响将会逐渐显现,这些因素都会对油价形成短期支撑,抬高油价。此外,特朗普推出的一些“逆全球化”政策对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有一定影响,将直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对原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油价出现短暂的震荡回调。若页岩油产量继续增加,OPEC 减产意愿还需加强。但美国页岩油增产潜力是一个风险点,如果页岩油产量增速减缓,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国际油价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长期价格预测: 价格较大可能处于产油国较为满意的中高位区间。虽然在较高油价下OPEC 成员国减产意愿会有所下降,预计在较长时间内,OPEC 仍会相对有效地控制原油供应量,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趋势也将放缓,在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供需相对平衡或偏紧的情况将会是常态,预计油价将处于中高价位。

不确定因素: 预计未来不确定因素多发且对油价有较大影响。当前世界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期,新旧势力纵横交错,“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且对原油供需和价格有重要影响。例如: 页岩油产量的增长潜力、中美贸易摩擦、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委内瑞拉经济危机、意大利重新大选等。

其他机构预测: 近期有关机构对2018 年油价的预测不完全一致。据国内专家预测,若OPEC 维持当前减产力度,国际油价在2018 年内将保持在75 美元/桶; 若OPEC 调低减产力度,国际油价有可能回落到65 ~ 70 美元/桶。高盛表示,2018 年油价有望达到80 美元/桶。

4、几点建议

近两年国际油价从低位快速回升,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总体上弊大于利。未来几年,预计产油国的产量联合调节机制将继续有效运行,美国页岩油边际增产潜力有限,以及中东政局的恶化趋势,这些特征都支撑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位,这对我国经济和相关产业都会有新的影响。几点建议如下:

( 一) 依托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建立国内多层次原油价格体系

2018 年3 月26 日,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依托上游原油期货市场,建立反映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原油基准价格,形成国内多层次的原油市场价格体系,并逐步推动上海原油期货尽快成为亚洲原油计价标准,使人民币更多地在原油交易中用作结算货币,提升我国在原油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二)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油价上涨

首先,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可以更多地从美国进口原油,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原油产需缺口,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而且对缓和中美贸易关系也有很大帮助。其次,国际油价不断上升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环境,我们应加快对四川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降低开采成本。最后,我国应扩大石油储备,积极应对原油价格上升趋势。

( 三) 加快推进国内成品油市场化改革

目前,国际油价处于中位阶段,国内炼能过剩、成品油供应充足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放开油价仍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规范行为,统一标准,约束国内成品油市场中的不平等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大对油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政府还应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应对油价异常波动和突发情况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 四) 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我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在原油价格上涨的预期下,我国炼厂的原油加工成本和成品油消费成本都在增加。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向着低碳、安全、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份额显著提升。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的发展,降低和控制新增石油消费,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文 | 艾丽荣 赵公正)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