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8
0

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天然气生产、消费“峰值”研究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核心观点:“十五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产量每年新增200亿立方米从储量上看是有基础和潜力的;远期国内天然气的消费峰值可望达到8000亿立方米,甚至万亿立方米。

图片

大庆钻探煤层气施工现场。王明忠/摄

天然气是最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可发挥支撑融合的作用,不可或缺。

首先,我国无论人均天然气消费量,还是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处于偏低水平。从长远看,天然气作为低碳燃料,具有供应稳定、技术成熟的优势,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相关机构预测,我国天然气消费在2035年左右达峰,届时峰值消费量将达到约6000亿—7000亿立方米。

但笔者认为,6000亿—7000亿立方米这一预测值比较保守。我国应该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两个“峰值”进一步加强研究。如果天然气的资源供应有保障、价格有竞争性,中国天然气的消费峰值可望达到8000亿立方米,甚至万亿立方米。

“十五五”是我国天然气发展的窗口期或重要机遇期。国际天然气市场大概率供大于求,将为我国降低进口气价提供契机。目前,我国国内天然气储采比约为35,而美国仅以不到15的天然气储采比就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因此,我国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力度,特别是加大产能建设力度,力争“十五五”期间每年新增200亿立方米,是有基础和潜力的。而且国内天然气进一步增产可促进对外谈判,降低进口气价,从而降低我国天然气整体供应成本。

而要实现国内天然气进一步增产,关键是体制机制要创新、科技要创新、管理要创新。尤其体制机制创新是重中之重。结合本人长期从事油气行业管理规划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通过采取创新措施,我国天然气高峰产量达到每年4000多亿立方米是有可能的。

此外,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仍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短板。我国需要通过建设地下储气库、大型LNG储罐增加储备能力,同时可借鉴荷兰经验研究建立天然气产能储备。

在此过程中,我国应该努力降低终端气价。建议全产业链协力降低成本,同时积极探索降低进口气价格的措施,以此提高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的竞争力,共同把天然气市场这个“蛋糕”做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比如,我国进口LNG企业较多,但往往是几家企业同时与一家LNG出口商接触谈判,很容易导致卖方抬高要价。为降低我国进口LNG的价格,笔者建议成立LNG采购联盟或建立采购协调机制,联合对外采购国际LNG资源,避免多头对外。

当前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可再生电源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因其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方面的不足,急需提高灵活性电源的比例。而鉴于气电拥有运行灵活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弥补可再生能源的先天性缺陷,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支撑融合作用。

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应积极推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和多能互补项目的开发。比如,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外送,以充分提高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在中东部及沿海电力负荷区,在气源有保障、气价可承受的情况下,布局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以应对负荷波动及安全风险;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区,促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与可再生能源实现多能互补、协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文丨张玉清,系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


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