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8
0

LNG自建站进入强监管时代

来源:渠沛然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7-09

国务院安委办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办函〔2025〕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自建站安全专项治理,标志着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市场正式步入强监管时代。

图片

一处手续不全的撬装式供气装置、一次未经验收的私自投运、一场本可避免的爆炸事故……这些问题,纷纷指向各地的LNG自建站。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当前,因各地对自建站定性不一致、监管方式不相同、部分地区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一些自建站存在未按标准规范设计、未按要求进行建站审批等问题凸显,安全水平堪忧。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安委办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安委办函〔2025〕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自建站安全专项治理,标志着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市场正式步入强监管时代。“19号文强化了企业自建站的安全监管,也指明了企业自建站的建设规范。”安泰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天进说。

长期处于监管盲区

近年来,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在各地兴起,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燃烧供热。但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并未直接规定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的安全应由应急部门管理,而是主要关注燃气经营、使用、设施保护以及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并未特别针对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的安全管理作出规定。

“工业企业自建气站,其实也就是点供,到底应当由哪个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长期存在争议,有的地方规定为住建部门,有的地方规定为应急部门。”丁天进说。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通报,在此情况下,多地自建站存在“未按标准规范设计、未按要求进行建站审批等问题,本质安全水平低”,也存在审批漏洞普遍化的问题,超50%的案例涉及未批先建或规避验收。

比如,早前华通能源公司旗下近40%的加气站存在产权瑕疵,部分项目甚至未获批先建设,运营7年仍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易森天然气运营10年未立项、翌昇源跳过消防验收。此外,由于土地与性质冲突,工业用地建燃气设施需变更用途,也存在企业经常规避审批问题。

“在实务中,多数供气企业难以取得供气所在地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只能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不仅如此,现行《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管道燃气、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站并不完全适用于自建站,办证也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丁天进进一步解释。

在监管属性不明确、审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自建自用天然气站存在监管职责交叉和“审批打架”的乱象。

针对这一乱象,19号文明确要求,各地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明确自建站全链条监管职责,开展违规建设排查整治,严格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10余项技术标准。该要求迅速在地方层面得到响应,广东省韶关市近日出台配套方案,启动为期8个月的专项治理,分摸底排查、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四个阶段推进。

明确监管主体

“原先靠着与传统城镇管道燃气打时间差、价格差和安全差来挣钱的自建站,或许在顷刻间无利可图。”一位LNG行业资深人士坦言。

长期以来,“谁来管自建站”争议不断。浙江、湖南等地曾出现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职责交叉或推诿现象。“其实就是愿不愿意管的问题。”丁天进指出,新规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要求各地建立“一件事全链条”监管机制。

新规出台,正在深刻重构自建站行业的生存逻辑与发展轨迹。“这次19号文一次性给梳理清楚了。” 上述LNG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根据19号文,发改部门核准备案,燃气管理部门规划安全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消防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交通运输部门管理运输车辆,应急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安全监管工作,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及计量设备安全监管,工信部门安全指导和摸底排查,终结了长期存在的监管主体之争。

此外,新规及地方配套文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而且随着整治深入,大量“无户口”站点面临关停,市场格局从“野蛮生长”走向加速洗牌。

比如,在响应19号文时,韶关市要求对“未经依法审批的自建站立即停用”,整改后需经主管部门书面确认方可恢复。“这种高压态势下,如华通能源这类近四成产权存在瑕疵的企业,将被迫投入巨资补办手续或拆除设备,明确合规路径的同时也直线提升合规成本。不过,这样一来那些具备规范手续、安全投入充足的企业则有望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上述LNG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丁天进指出,企业自建气站不仅涉及监管问题,更涉及企业用能成本问题,还涉及工业企业生存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如果严格按照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监管,那么很多自建站将难以继续运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将难上加难。”

安全与发展平衡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在新规框架下,自建站的发展仍面临系统性困境,面临审批、土地与经济性三重挑战。

上述LNG行业资深人士坦言,用地合法性是自建站最大痛点。按规定,加气站需独立规划用地,但工业企业自有地块多为工业性质,变更用途难度大。“如果新征用地,又面临城乡规划限制,很多项目可能需要将近10年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种‘先上车后补票’模式在新规下将寸步难行。”

除审批时间长,还存在审批流程的“公章森林”。据了解,一个自建站从立项到运营需跨越数十道审批关卡,如今虽有所简化,但涉及用地规划、消防审查、压力容器登记、环保测评等环节仍极其繁琐,尤其是基层执行中互为前置、重复审批等问题依然突出。

“天然气自建站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城市燃气企业的利益博弈,这一矛盾在新规背景下更加凸显。” 上述LNG行业资深人士说。

矛盾体现在省级政策呈现两极分化。比如福建此前采取“堵疏并用”策略,允许管网未覆盖区域建设合规自建站,而湖南、山东等地则明文限制点供发展。广东个别城市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点供。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还有城燃企业认为点供挑肥拣瘦,抢走利润丰厚的工商业用户,留下需交叉补贴的居民用户,破坏行业可持续发展。而点供企业认为自建站是管道天然气的必要补充,在管网未覆盖区域、用气高峰时段及气价窗口期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看出,不同主体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上述LNG行业资深人士说。

如何保证安全与发展达到平衡,进而破局?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监管强化与市场重构,自建站行业需在三大维度寻求突破,注重规范与疏导并重,同时,探索“差异化生存”商业模式,通过抢占市场空窗期。比如学习四川、福建等资源丰富省份,依托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的自建站有望成为区域性供气网络的重要节点;在东南沿海等管网成熟地区,将点供转向应急调峰等辅助功能。

“很多工业企业并不具备安全运营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委托经营方式,委托第三方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供应商实施经营管理。”丁天进说,无论如何安全是底线,天然气自建站市场将在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中,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