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一、要 点
6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认为柴油车是我国大气移动源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总体思路: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确保铁路货运比例明显提升,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四大行动。
测算认为,因排放治理政策,全国柴油消费年替代量将达570万吨,将会严重抑制柴油消费,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柴油供需宽松格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消费柴汽比下降加快。柴油车成为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重点。
1、柴油车是大气移动源污染排放重要来源之一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1亿辆,导致我国移动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及东部人口密集区,机动车等移动源对细颗粒物(PM2.5)的贡献高达10%-50%。北京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其中移动源占45%,且主要由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传统燃油汽车是机动车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占比均超90%,其中柴油货车又是汽车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7.3%和77.8%。
2、政府已出台系列政策治理移动源污染排放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先后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7-2018年)》等相关政策,均明确了要重点治理移动源污染排放。
如2017年3月环保部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从四个方面限制移动源污染排放:一是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运输煤炭;二是全面加强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三是协同加强柴油车管控;四是加强油品质量和车用尿素监督管理。
二、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严重抑制柴油需求
从政策看,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的总体思路是:降低柴油车污染排放总量,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以高污染高排放柴油货车为重点,建立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四大行动,确保铁路货运比例明显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促进城市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铁路货运占比提升替代公路货运柴油消费
由于铁路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污染排放分别为汽运的1/7、1/13,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2017年,铁路货运周转量止跌反弹,同比增长13.3%,其在全国货运周转量的比重提高了1.05个百分点。铁路货运增加主要替代公路货运,2017年铁路货运周转量新增3170亿吨公里,约替代284万吨柴油消费。若未来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以3000亿吨公里/年的增量稳步增加,每年被替代的柴油将新增270万吨。
2、环渤海港口加速推进集疏港煤炭“公转铁”
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9月底前,天津、河北及环渤海所有集疏港煤炭主要由铁路运输,禁止环渤海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这导致2017年环渤海港口铁路运输集港煤炭同比增加近1亿吨,增长19%,相当于替代100万辆次柴油重卡货运量。未来,港口运输对柴油车的限制将更加严格:一是范围拓展至山东、长三角等地港口;二是涉及货物由煤炭扩展到矿石、钢铁、焦炭等其他大宗货物。在此背景下,沿海港口地区的柴油消费将快速下滑。
3、天然气重卡快速发展对柴油重卡形成直接替代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天然气在货运物流中的比重,特别是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加快推广重型天然气(LNG)汽车替代重型柴油车。2017年,我国天然气重卡保有量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83.8%。以LNG重卡百公里平均气耗50立方米,每车平均年行驶里程10万公里至12万公里计算,2017年LNG重卡天然气消费量达123亿-147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柴油消费823万~988万吨。预计2018年LNG重卡保有量达31.7万辆,同比增长29.4%,意味着将新增替代柴油242万~290万吨。
4、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将加速对柴油轻卡的替代
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国内每天有高达1亿件快递需要物流配送,且快递量保持20%的速度增长。经济性优势、污染排放低等优势使新能源物流车较燃油车更受电商青睐。2017年我国新能源物流车产量就达24.47万辆(其中98%为厢式运输车),且主要在国内销售。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鼓励快递物流领域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预计2018年,新能源物流车将新增18万?20万辆左右,即新增替代柴油消费30万~42万吨。
5、高品质油品市场空间将扩大
改善汽油和柴油的品质仍是机动车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相关政策规划,2019年起全国范围内车用柴油将执行国Ⅵ标准,且普通柴油与车用柴油标准将逐步并轨。“2+26”城市已率先执行国Ⅵ标准。2017年10月起,上述地区已停售普柴(沿海港口向远洋船舶销售普通柴油除外)和低于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燃料油“三油并轨”。政府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劣质油品行为,实现对市、县、乡三级加油站和油库的成品油抽检全覆盖,月抽检率达10%。
三、影响分析
Part 1 大气污染治理不断强化形势下国内柴油供需宽松格局将加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回升、公路货运中高速增长、运输车辆超载治理等因素导致柴油需求出现阶段性反弹。但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背景下,柴油车将成为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重点对象,柴油消费受到一定打压。按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柴油等成品油过剩现象将更加严峻,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Part 2 消费柴汽比加快下降,京津冀鲁四地降幅高于全国。
2017年,全国消费柴汽比为1.33。今年1~4月,同比回落0.04。京津冀鲁四地消费柴汽比均降幅大于全国降幅,降幅分别为0.05、0.23、0.14和0.19。
Part 3 京津冀鲁等市场柴油需求率先承压。
京津冀鲁等区外市场因经济相对发达,对生态环保要求更高、更严格,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柴油车治理相关措施在这些地区先行,且治理力度更大。
Part 4 高质量油品销售成为硬性要求。
据生态环保部针对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7省市的16个城市开展的市售车用燃油和车用尿素质量抽样调查,在62个柴油样品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达标率100%,民营加油站有40%多的样品不达标。在不断强化的环保督查下,民营加油站或将面临阶段性停业整改、销售成本加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