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IOGP对全球7个地区的油气生产和需求情况做了调查,采用代表地区油气供需水平的生产指数(PI)进行评估,即用产量除以需求量,如果PI大于100%,则表示该地区的产量大于需求量,而且能够出口。IOGP的《全球生产报告》把供需平衡数据分成3大类:欧洲和亚太为净进口区,中南美和北美为自给自足区,非洲、独联体国家和中东是净出口区。
天然气方面,报告认为,未来若干年,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有可能把一些出口区变成净进口区。
非洲天然气PI已从2006年的215%,降至2016年的150%,到2030年有可能变成净进口区。10年来,非洲的天然气生产平平,但需求增长了50%。埃及近年的油气需求显著上升。非洲的石油PI也从2006年的344%,降至2016年的200%,目前非洲的石油产量为800万桶/日,还有一半可以出口。
2006~2016年,亚太地区的石油PI降至24%,已是地区有史以来最低点。该地区四分之三的石油需要进口,全球35%以上的石油供应这个地区,中国是拉动因素。10多年来,亚太地区的石油生产没有起色,产量水平约为800万桶/日,其中一半产自中国。
与亚太毗邻的独联体国家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个地区的石油PI达335%,2006~2016年,生产的油气超过需求3倍以上,出口潜力达235%,约合1000万桶/日。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自苏联解体以来地区石油需求一直在下降,俄罗斯尤其显著,与2002年的500万桶/日的需求相比,目前的需求下降了一半。独联体地区还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每年可对外供应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过去30年,独联体地区的天然气PI一直在增长,现已达140%。然而,地区天然气需求与石油一样,在稳定下降。
欧洲天然气消费约一半要靠进口,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一个主要消费市场。近年来,尽管需求在增加,但本地的天然气产量基本稳定。IOGP报告指出,该地区得益于世界级的进口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内部能源市场架构。虽然2016年欧洲的石油PI仅为25%,而与1960年代的10%相比,还是提高了,这得益于英国和挪威对北海的开发,不过这些区域的生产需要接替。欧洲的石油产量约为300万桶日,而自1970年代以来,需求已升至1400万~1600万桶/日。
石油方面,中东将继续保持其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区的地位。这个地区2016年的石油产量占全球35%,达到前所未有的3200万桶/日,PI为337%。该地区需求相对产量较小,但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的需求一直在增加。2016年,中东的天然气PI为125%,可满足地区所有内部需求。2005~2015年,地区天然气产量年增长7%,占世界天然气产量18%。卡塔尔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
北美得益于页岩革命,2016年石油PI为81%,而8年前不过55%。美国成为地区最大石油生产国,石油PI达63%,比10年前上升了33个百分点,但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地区82%。天然气的情况大致相似,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页岩气增产,天然气PI已达100%。
南美正在成为石油净进口地,石油PI为107%。在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下降的同时,巴西产量逐步增长,现已成为地区最大石油生产国,2016年占地区石油产量35%。目前,巴西的石油消费在中南美洲占比最大,而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导致石油需求下降。南美的天然气需求稳定增长,当地一些产气国的产量不断上升,如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它们与阿根廷、委内瑞拉、特利尼达和多巴哥成为地区主要产气国。1970年代以来,在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的拉动下,中南美洲的天然气需求增长了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