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152
0

不知不觉,中国石化已40岁了!

来源:石油Link 发布时间:2023-07-13

今天,中国石化40岁了。


这40年是中国石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40年。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石化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还拥有众多光环加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认识一下它吧。


01 改革潮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摆脱贫油国的帽子,第一代石油人开始在祖国大地上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最初,先是在西部取得了初步成果,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从1958年开始实现战略转移,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我国石油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图片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第一大油田,诞生于1961年4月16日,标志性事件是华八井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

随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相继被开发,中国终于将贫油国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可是接下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石油是没有办法拿来直接加进汽车、柴油车的油箱里烧的。

必须建炼厂,将油田生产出来的石油炼成汽、柴油。1964年,我国自主开发年处理6750吨炼厂气的裂解装置在高桥化工厂试车成功。

图片

随后,胜利油田又传来一大喜讯。1965年1月25日,胜利油田坨11井试油日产1134吨,成为了我国第一口千吨油井

图片

随着国内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突破,原油产量也不断攀升。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开始迈进1亿吨大关。

祖国的石油越来越多,为了用好这1亿吨原油,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康世恩曾说,为成立一个公司而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发文件,这是前所未有的。

图片

油画《就这样办》

1983年7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成立,从此翻开了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

中国有了自己的炼油公司,能够炼自己生产的石油了。中国的石油工业终于从一穷二白生出了根,发出了芽。

炼这么多油,怎么让这些汽、柴油更好、更快地进入到祖国大江南北油车的油箱里。基于此,在1985年中国石化成立了销售公司。

图片

自1985年1月1日起,国内石油产品经营业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统一管理,原商业部石油局及其直属单位,成建制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销售公司。

中国的石油工业在发展,中国石化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1986年5月14日,中央组织部通知,中央决定中国石化总公司不再设立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图片

1988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纪要指出:鉴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是一个综合利用石油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实体,确定不再由能源部归口管理,暂归国务院直属。

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让石油产量更多了,原先炼厂的产能渐渐地跟不上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是时候再建一批炼厂了

1989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文,决定成立福建炼油厂,双方合资共同管理。

图片

1993年,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1994年6月26日,由镇海石油化工总厂改制而成的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国家控股的特大型股份制炼油化工企业。

炼油能力不断增长,中国石化在1995年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炼油公司。“八五”期间,石化总公司炼油加工能力达到1.6亿吨,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84.9%,成为仅次于壳牌公司和埃克森公司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公司。

图片

1998年7月27日,根据国家要求,将国内油田、炼化企业及省地县石油销售企业重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片

为了获得国际社会的资本注入,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竞争力,中国石化集团决定上市。2000年2月22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总部召开,中国石化股票分别在纽约、香港、伦敦正式挂牌交易。

图片

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中国新星公司就此整体并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后来,随着中国石化国际油气投资与经营业务的增多,中国石化在2001年成立了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02 国之重器


从1983年7月12日至今,中国石化已经走过了40年,这40年中国石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交出了亮眼答卷。

图片

1998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成立后,业务范围向上游延伸到油气勘探开发。如今,从陆相到海相,从中浅层到超深层,从陆地到海域,从常规到非常规,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国内到国外……国石化在推进能源转型中,全力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可靠。

图片

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之前,中国石化就已经在国内发现了多个油田,包括胜利油田(1961)、江汉油田(1965)、河南油田(1971)、华东油气(1974)、江苏油田(1975)、中原油田(1975)等。

这些油田多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现在也都已经成了老油田。这些东部老油区持续保持规模增储,胜利油田连续30年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中原、江苏、江汉、河南、华东等企业深化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一批新发现,资源基础持续改善。

图片

中国石化始终把国内上游油气勘探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东部老油田精细勘探和精细开发的同时,也加快了西部新区勘探,并主攻新区战略突破,实现了原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

1997年,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生界海相大油田的空白,我国陆上最深油气田——顺北油气田累计突破10条主干断裂带,建成300万吨油当量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石化“深地一号”工程

图片

2001年,中国石化进军准噶尔盆地发现并开发6个油田。

图片

之后,中国石化在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上又接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2003年,中国石化发现普光气田,成为我国第一个特大型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

图片

该气田于2009年投产,川气东送工程2010建成,实现了几代石油人“川气出川”的梦想。2020年普光气田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示范单位”

图片

2005年,中国石化大牛地气田投产。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属于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致密气田,2017年该气田成功跨入国内十大气田之列。

图片

借鉴普光气田成功勘探的思路,中国石化创新建立了超深层生物礁储层发育和成藏富集新模式。2007年,中国石化发现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气藏整体埋深超7000米,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2196亿立方米。元坝气田已于2015年投产。

图片

中国石化还有我国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2013年,涪陵页岩气田投入商业开发,引领了我国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使我国成为北美之外首个规模开发页岩气的国家

图片

2017年,中国石化还投产了首个高含水致密气藏规模效益开发的气田——东胜气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国石化投产2年的顺北油气田又传来重大突破。位于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钻探垂直深度超过8000米的油气井达41口,落实四个亿吨级油气区,标志着这一全球埋藏最深的油气田被成功勘探开发。同日,中国石化首次命名“深地工程” 顺北油气田基地为 “深地一号”。

图片

2022年8月,中国石化陆续推出“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深地工程·济阳页岩油基地”和“深地工程·川渝页岩气基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佳绩频传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加强了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先后建成榆济管线、川气东送管线、青岛LNG接收站、北海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文96储气库,文23储气库、黄场和金坛岩穴储气库等重点储运设施。

图片

油气勘探开发捷报频传,另一个核心业务炼油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在炼油业务方面,中国石化具有世界第一的产能规模优势、世界先进水平的全流程炼油技术优势,形成长三角、环渤海湾、泛珠三角产业集群,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油、化工生产用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实现了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作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中国石化拥有17家千万吨炼油企业:镇海炼化、金陵石化、茂名石化、中科炼化、上海石化、福建联合石化、天津石化、高桥石化、广州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青岛炼化、长岭炼化、燕山石化、石家庄炼化、九江石化、洛阳石化。

图片

为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多产轻质油品,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原油深加工之路,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催化重整、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能力。

图片

世界第一套多产异构烷化裂化(MIP)装置2002年在高桥石化建成投产(140万吨/年)

2000年以来,中国石化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推动油品质量升级。中国石化加速快跑,用2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30多年走过的油品质量升级之路

图片

中国石化始终站在我国石油化工发展前沿,基础化工原料生产能力、高端产品比例处于国内领先、世界靠前的水平,乙烯权益产能排名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二位,PX权益产能排名世界第一位。

聚烯烃产能世界排名第一,合成橡胶产能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合成纤维有10大类产品、2000多个牌号。

图片

中国石化1983年成立后,以振兴石化为使命打响“三大战役”,建成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的大炼油、大乙烯、大化肥、大化纤工程和大型码头油库项目,奠定了现代石化工业的基础。

建成一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石化围绕做强做优炼油、乙烯、芳烃三大产业链,推进炼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形成一批百万吨级乙烯基地,业务集中度显著提升。

建成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镇海炼化、中沙(天津)石化、上海赛科、中韩(武汉)石化、福建联合石化、茂名石化、海南炼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古雷石化、中科炼化

图片

打造“基础+高端”“化工+材料”发展格局

目前,中国石化研发生产的系列高端化工新材料、特种润滑油(脂)、改性沥青、树脂专用料、特种纤维、高端橡胶等一大批高性能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奥运场馆和奥运火炬、京沪高铁、东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2022年,中国石化在石化方面又传来了三个重大科技突破:国内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全国产化生产线建成投产、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首套工业应用装置——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享有“塑料黄金”美誉的国内首套3000吨/年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在镇海炼化投产。

图片

2022年10月13日,国内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全国产化生产线建成投产

除了在石油化工领域做大做强,中国石化还特别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自2016年开始,中国石化先后在宁夏、内蒙古、安徽、贵州和新疆等地规划布局了6个煤化工项目。

图片

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

中国石化是一个国际化石油化工公司,在业务经营上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截至2022年底,累计开展境内上游合作项目8个( 常规油气6个、煤层气1个、页岩气联合研究1个)合作区块面积合计0.51万平方公里。

在石油化工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境内累计设立6个大型炼化合资项目,包括扬巴公司、上海赛科石化、福建联合石化中沙(天津)石化、中韩(武汉)石化、福建古雷石化,设立其他化工与材料合资项目共67个。

图片

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合作项目: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

一系列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新材料突破不断传来,背后是中国石化始终坚持科技创新。40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营造了勇于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科研氛围。

图片

中国石化建立了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公用技术、新领域技术体系,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图片

中国石化目前已形成特色明显的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装备技术。非常规油气立体开发技术实现一体化发展,页岩气、页岩油等正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接替领域。

图片

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炼油厂全流程技术,可支撑千万吨级炼厂建设和油品质量升级工作。进入新时代,中国石化加快推进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优“炼”强“化”。

中国石化现已具备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能力,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中国石化是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一家具备连续、稳定生产素有“黄金塑料”之称的聚丁烯-1产品能力的领军者,做出了“黑金纤维”48K大丝束碳纤维和“绿色橡胶”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拳头产品。

自主研发的甲醇制烯烃(MTO)全流程工艺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MTO全流程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安全环保技术方面,2012年以来,中国石化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在发展主业的同时探索开发有益社会的新技术。

图片

开发大型化CCUS与高效油气回收技术提升节能环保效能,已投产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

中国石化还探索形成地热资源绿色高效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氢能全链条技术攻关加速推进,形成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建成氢气纯化装置和千吨级供氢母站,成功研发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

图片


03 民生为本


中国石化牢记人民吃穿用这个大事,通过发展化肥和合成纤维工业,实现了粮食增产和纺织品多样化

图片

合成材料推动建筑和交通工具轻型化、坚固化、美观化,让居住更舒适、出行更便捷。生产的洁净能源和道路材料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近年来,中国石化开展了碧水蓝天、能效提升、绿色企业创建等专项行动,促进了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图片

中国石化沿长江、黄河企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级管理环境风险源,持续提高本质环保水平,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亿元,助力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的8个县、750个村如期脱贫摘帽。

图片

从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东乡县,完成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打造了藜麦产业,如今的东乡已是旧貌换新颜。

图片

新冠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英雄帖”,12天建成一条熔喷布生产线,76天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喷布生产基地,为缓解“一罩难求”、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04 再立新功


当前,全球能源正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石化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大力开发新能源。

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核心业务,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携手产业链企业共同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目前,依托炼化企业建成9家燃料电池氢供应中心,供应能力达到1.9万标准立方米/小时。

图片

2023年4月,中国石化“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管道建成后,所输绿氢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中国石化加速建立起“制储运加用研”氢能全产业链条。

图片

目前,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顺利产氢,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

作为世界最大地热供暖企业,中国石化一直把地热作为主要产业来培育,并成功打造地热供暖“雄县模式”,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与此同时,从油田井场到炼化厂区再到加油站屋顶,太阳能光伏板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大漠到海滨再到江南水乡,一座座耸立的“风车”正在缓缓转动……中国石化利用自有工矿区、闲置场地、建筑屋顶等资源,高效部署绿色电力项目,为打造绿色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2023年,中国石化品牌价值3586.21亿元,荣获“品牌建设领跑者”称号,连续7年能源化工行业排名第一。

图片

中国石化发挥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打造世界级炼化基地,开启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内容源自:中国石化官微,有删改


11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