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投产通气,俄罗斯生产的天然气首次通过管道输送进入中国,拉开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篇章。
一、 项目背景
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提高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在上海签订《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同时签订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中俄双方协议约定,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终供气目标为每年380亿立方米、期限30年,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
二、项目概况
1.俄罗斯境内段
输气管道名称为“西伯利亚力量”(Power of Siberia),气源来自恰扬金气田(Chayandinskoye)和科维克气田(Kovyktinskoye),
于2014年9月1日开工建设。管道总长约3000公里、管径1420毫米、工作气压9.8兆帕、设计年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管道由三段构成:第一段从科维克气田延伸至恰扬金气田,长约800公里;第二段从恰扬金气田(Chayandinskoye)到布拉戈维申斯克(Blagoveshchensk),全长2200公里;第三段利用恰扬金气田至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的在役管线扩能形成,由布拉戈维申斯克接入中国黑龙江省黑河。
2)中国境内段
输气管道名称为中俄东线,于2015年6月29日开工,全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市,途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3371公里,利用已有管道1740公里。项目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黑龙江省黑河至吉林省长岭,由一干三支管线构成,全长1067公里,含6座站场、干线设计年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中段由吉林省长岭至天津市永清,全长1110公里。其中,长岭-沈阳段和沈阳-永清段的管道长度分别为355公里和755公里。南段由天津永清至上海,全长1194公里。
中俄东线预计2023年全线建成,此次先期投产北段管道一年内将引进俄罗斯天然气50亿立方米,以后逐年增加输量,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设计规模。
三、项目意义
俄罗斯和中国的天然气东线合作,是目前世界天然气最大出口国和最大需求国的强强联手。中俄东线开辟了中国北方境外天然气输入新通道,结合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海气LNG进口通道,形成了我国东北、西南、西北、东南海上四线的进口能源通道布局,将有力增强我国天然气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中俄东线全线投产后,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相当于中国2018年全年消费总量的14%左右,能有效缓解东北、津京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用气压力,优化当地能源结构,为冬季保供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同时,中国东线国内段与东北管网系统、陕京线、西气东输形成互联互通,组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连接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格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天然气管网结构,提升了国内天然气资源灵活调度能力。
中俄东线北段成功通气,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首次进入中国,是双方能源合作新台阶上的重要一步,为后续双方在能源领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奠定了基础。